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天眼目》

「諸宗部」經文2006卷48頁碼:P0300
宋 智昭集

  《人天眼目》八

  

卷之六(終)大元延祐重刊人天眼目後序

  昔越山晦嵓昭禅師。于宋淳熙間。編集五家宗旨。名曰人天眼目。流布叢林。傳寫既久。未免有烏焉亥豕之誤。其寫本亦多不同。曰彼曰此。互有得失。暇日參考同異。訛者正之。阙者補之。妄者削之。猶慮未善。然其元本排列。五宗亦失師承次第。今改正之。初列臨濟沩仰。蓋此二宗。同出南嶽馬祖下。次列曹洞雲門法眼。蓋此叁宗。同出青原石頭。又近世有人。假托丘玄素之名。僞撰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禅師碑。載天王嗣馬祖接龍潭德山雪峰。遂移雲門法眼二宗。過馬祖下者極可笑也。按荊州新舊圖志。並無城西天王寺。其僞碑妄天王因緣語句。盡是城西白馬寺昙照禅師事實。此昙照事實。具述荊州舊圖志。及景德傳燈錄。可考。況是天皇嗣石頭接龍潭。備載傳燈及高僧傳。德山碑及雲門法眼下諸師語錄。與夫前代五宗綱要偈。有數十處。粲如日星。可以祛天下後世之惑。可以證前後編集之訛。今吉安路福州大明蘭若。遂锓諸梓。與禅學者共之。覽此集者。掀翻露布。截斷葛藤。灼然開口。不在舌頭上。其或未然。劍去久矣

  延祐四年(丁巳)江西撫州天峰比丘致祐謹書其後

  龍潭考

  宋景德傳燈。止載天皇悟嗣石頭。而不知同時有二道悟。一嗣馬祖。住荊州城西天王寺。一嗣石頭。住荊州城東天皇寺。曆考唐歸登撰南嶽碑圭峰答裴相國宗趣狀權德輿撰馬祖塔銘。皆可據。及後達觀穎所引丘玄素符載二塔銘。載之益詳。此無可疑者。但丘銘中。以龍潭信嗣天王悟。此則不能無疑焉。予嘗考雪峰語錄。峰對閩王。自稱得先德山石頭之道。又鼓山晏國師語錄序中。亦稱晏爲石頭五葉孫。此二書在五代之際。去龍潭不遠。豈應遽忘其所自哉。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一也。又龍潭信。家居荊州城東天皇巷。以賣餅爲業。日以十餅饋天皇和尚。皇每食畢。常留一餅曰。吾惠汝以蔭子孫。信一日自念曰。餅是我持去。何以返遺我。其別有旨邪。遂造而問焉。皇曰。是汝持來複汝何咎。信聞之。頗曉玄旨。因投出家。皇曰。汝昔崇福善。今信吾言。可名崇信。繇是服勤左右。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二也。又信一日問天皇曰。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皇曰。自汝到來。吾未嘗不指示汝心要。信曰。何處指示。皇曰。汝擎茶來。吾爲汝接。汝行食來。吾爲汝受。汝和南時。吾爲汝低頭。何處不指示汝心要。師低頭良久。皇曰。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師當下開解。複問。如何保任。皇曰。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又一日問。從上相傳底事如何。皇曰。不是明汝來處不得。信曰。這個眼目幾人具得。皇曰。淺草易于長蘆。據此則知。龍潭信所嗣者。天皇悟非天王悟。其證叁也。今此叁段所證昭彰如是。而丘玄素塔銘中。以龍潭嗣天王。何得獨異。察知。明是後人。妄將崇信。改入天王塔銘中。以爲爭端耳。不然必將前叁段所證之文。一筆抹去。而後可以成其說也。又張無盡嘗謂。雲門機鋒似臨濟。宜爲馬祖之後。此則齊東野人之語也。古來同禀一師。而機鋒各別者多矣。豈必盡同。如雲門法眼。同出雪峰。若雲門。當歸馬祖。則法眼又當歸石頭耶。如丹霞投子機鋒。不亞臨濟。杏山與叁聖。皆失機于石室。則丹霞投子石室。又當改入馬祖下耶。又如南泉父子。皆馬祖之嗣也。而不用棒喝。沩山父子。皆百丈之嗣也。而不事孤峻。又當改入石頭下耶。且予嘗考雪峰全錄。其禅備衆格。波瀾闊大。故其語。有時似臨濟。有時似曹洞。其徒如玄沙長慶保福鼓山安國清鏡等皆然。即雲門雖機用獨峻。而實語不十成。機不觸犯。且曆參曹山疎山九峰幹峰。其語具在。如叁種病二種光等語。則全本幹峰。此尤其顯然者也。豈可謂其同于臨濟當嗣馬祖下也。無知之徒。固難與辯。高明之士。可考而知。故作是以告天下智者。幸詳察焉(見永覺晚錄)重修人天眼目集後序

  一法支爲五宗。宗各有旨。透夫旨之所歸。則一法五宗舉不得遁。今乃不然。捕蹑五宗之影迹。掇拾前言之殘剩。宗旨果在是乎。古人之句死句也。而足爲活人之具。句非死活也。不則人死句死。淳熙間。越山有昭晦岩者。裒類五宗機語之要。曰人天眼目。衲子到今傳抄。人有其書。徒珍藏如左券。魚魯之殊差之不理。而互有增損糅雜。獨未知初出之本果何如也。余病其然。辍應酬之冗。搜酌而是正之。稍得其所要。俾後進知從上宗門爪牙之爲人。蓋如此。既而自冁曰言句窠窟。今時學者之大病也。竊以訓徒不攻其所重。而反以益之。是壅其病蔕也。然既病矣。即此而藥之。顧所用何如。且宗旨果不在是乎。若吾侪由此而益明夫宗猷。不讓于古。豈不是以眼目夫人天哉。因書其後。時寶祐歲次戊午。休夏後五日。慈雲住山

  物初大觀序

  是書之所由作者。備見于晦岩物初兩翁序跋矣。雖然。趙宋全盛之時。南詢衲子傳寫。而非無烏焉成馬之誤。爰有了郜禅人。銳意克正。始自傳燈以下。至于五家宗派尊宿別錄莫不傍羅曲探點對校雠。遂成真本。所謂孟氏之功。不在禹下者乎。淨智道人。希顔慕蔺。命工镂板。以壽其傳。其用心亦可謂勤矣。學者傥思所以扁曰人天眼目。則功不浪施耳

  乾元癸卯正月八日  挂堂叟瓊林記

  初祖

  老胡多事向西來。優缽羅花火裏開。卻是梁王贏一著。長蘆水急放船回

  二祖

  小林面壁太多言。接得門人一臂全。京洛至今叁尺雪。天寒何止普通年

  叁祖

  [灒-貝+鬲]溪水碧。天柱峰高。洞然明白。不隔絲毫。由來生計平如掌。後代兒孫弄海潮

  四祖

  慈雲之塔。大醫之師。瞻之仰之。雙峰巍巍。懶融不得西天缽。直付黃梅路上兒

  五祖

  栽松何老。傳衣何少。前身後身。一夢兩覺。白玉花開峰頂頭。明月千年冷相照

  六祖

  石墜腰間舂碓鳴。老盧便重不便輕。黃梅衣缽雖親得。猶較曹溪數十程

  北宗

  鑒上時時拂舊痕。鳥啼花笑幾回春。白蓮峰頂無消息。鐵缽輸他踏碓人

  栽松道者

  日出而作。栽松爲樂。昔栽幾何。今滿岩壑。白頭人去小兒歸。笑倒林梢千歲鶴

  牛頭

  紫氣氤氲透白雲。因逢宗匠指迷津。[啣-止+山]花百鳥空惆怅。不見庵中舊主人

  永嘉

  了知生死不相關。不到曹溪也是閑。剛被老盧延一宿。重教言句落人間

  雲門

  輥出木毬迷了眼。借婆裙子拜婆年。一瓢惡水猶嫌少。欠負蒲鞋舊價錢

  雪窦

  摩醯四日。混沌入竅。尺短寸長。一多二少。雲去雲來。日月交照。拈花了也。不勞微笑

  天衣

  殘年七十。九坐道場。棘曲松道。山高水長。兩笠煙蓑人不識。一聲秋笛落潇湘

  大陽

  狸奴白牯問昆侖。金鎖無須密閉門。如意寶珠沈海底。鄰家收得付兒孫

  投子

  一只履兩牛皮。金烏啼處木雞飛。半夜賣油翁發笑。白頭生得黑頭兒

  雲峰

  真不掩僞。曲不藏直。祖師冤魔。人天宿德。二千八百顆明珠。叁生藏裏人誰識

  黃龍

  佛手驢腳。生緣纏縛。雲中老鶴唳叁聲。海底鯉魚生兩角

  白雲

  楊岐石牛。先生一犢。或觸清風。或呼幽谷。轉方作圓。分叁成六。白雲山下草綿綿。一度春來一度緣

  鼓山圭十無頌

  無影樹

  秀發春光搖劫外。根苗曾不染塵泥。森森翠幹雲長挂。密密寒枝鳥莫棲。曉日不明花蓊郁。秋風難擺韻長淒。栽培肯向無何有。不落青黃鎮四時

  無孔錘

  威音那畔曾拈得。袖裏密藏非黑白。叁關擊碎浪濤平。萬法錘開天地窄。團團觌面露規模。了了圓成無比格。高提祖印發光寒。直得毗耶口挂壁

  無孔笛

  一曲風前格調高。金箫玉管謾徒勞。木人奏得碧雲合。石女吹回暖氣多。清韻逈然超世界。妙音忘聽了秋毫。相逢若遇知音者。吹起侬家劫外歌

  無縫塔

  團栾佛眼不能窺。底事巍巍聖莫知。香霧幾重藏不得。寒光一點照無時。髑髅識盡方還爾。色相情忘始到伊。觌面堂堂難辨的。曾郎潦倒號難提

  無底籃

  不假工夫造作成。功成作略自縱橫。死蛇若遇須盛取。茶圃全提攜便行。劫外好將提日月。禹門時把摝鲲鯨。高懸無影樹頭著。莫與盲人打葛藤

  無須鎖

  拈來切忌兩頭搖。觌面機關莫放饒。撒手那邊家穩密。遲疑只個路迢遙。青霄雲外無關鑰。曠劫春回長異苗。佛祖口開俱鎖斷。不幹唇吻始全超

  無星秤

  斤兩不留分買賣。商量不到莫饒伊。定盤光彩星難辨。平等權衡數自知。聾漠始堪論的當。盲人方解整高低。閑來收挂乾坤外。無限天龍暗蹙眉

  無底缽

  庾嶺全提總謾傳。收羅萬法未渾侖。擎來應供非幹手。飽去馳求不點唇。馊飯餞羹誰肯著。騰今耀古自超倫。趙州老漢何施設。分付叢林知幾春

  無弦琴

  不勞斤斧雕镌就。肯使焦桐假合成。絕挂縷絲新格調。了無聲響奏玄音。有時彈向青霄外。幾度閑懸碧洞深。惆怅罕逢穿耳客。偃溪流水韻沈沈

  無底船

  閑橫芳草深深渡。只接中途趨浪流。不犯清波還到岸。歸乘明月罷垂鈎。蘆花深處和雲泊。風浪高時任性浮。緬想華亭煙雨客。幾多聲譽謾悠悠

  五家要括

  臨濟

  南嶽馬祖百丈運。臨興南穴首山汾慈明南會開二續。心出新清端演勤

  沩仰

  百丈派出大沩祐。香嚴仰山親得紹。南塔芭蕉清續傳。兒孫未見繼其後

  曹洞

  青石藥山雲洞祖。雲膺同安丕志附。梁山親得大陽玄。投子芙蓉淳獨步

  雲門

  青石天龍接德山。雪峰雲門香林遠。北塔雪窦付天衣。二本從茲門大顯

  法眼

  雪峰傍出玄沙備。地藏法眼益尊貴。韶國師傳壽與津。佛法新羅而已耳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本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經文閱讀已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