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鏡錄》

「諸宗部」經文2016卷48頁碼:P0415
宋 延壽集

  《宗鏡錄》五十一 ▪第3页

  

  ..續本經文上一頁記別故比非善惡。故名無記。觸等亦如是。謂如阿賴耶識。唯是無覆無記性攝。觸。作意。受。想。思。亦爾。諸相應法。必同性故。釋雲。異熟若是善染性者。流轉還滅應不得成者。善趣既是善。應不生不善。恒生善故。即無流轉。惡趣之義。由業故生死流。由苦故生死轉。惡趣翻亦然。既恒生惡應無還滅。由道故還。由滅故滅。又此識是善染依故者。此識既是果報之主。既恒是善。應不爲惡依。是惡。亦應不爲善依。互相違故。若善染者。如極香臭。應不受熏者。此識唯無記性。可受熏習。既無熏習。即無種子。種子若無。即是無因。因既無故。其果亦無。此唯無覆無記者。無記有叁。一相應無記。謂諸無記心。心所法。二不相應無記。謂無記色。不相應法。叁真實無記。謂虛空非擇滅。又廣辯四種無記。一能變無記。即無記心。心所法是。二所變無記。即諸色法。及諸種子等是。叁分位無記。即二十四不相應行中。有假無記法分位立者是。四勝義無記。即虛空非擇滅無爲是。又就第一能變無記中。更有四種無記。一異熟。二威儀。叁功巧。四變化。異熟無記者。異者。別異。即因果性別。因通善惡。果唯無記。熟者。成熟。此唯屬果。因果合說。名爲異熟。無記者。不能記別當果。名爲無記。或于善惡中無所記別。名無記。此業感真異熟無記。即第八識。業。即善惡二思。感者。集義。招義。爲此現行思。能造作感集當來總報識等五果種子。又能招感當來異熟五蘊現行果。故名業感。言真者。實也。簡命根雖是異熟。而且是假。又真者。常也。體常相續。更不間斷。遍界地有者。名真異熟無記。又若法體是異熟。從異熟識起。而無間斷。遍界地有者。名真異熟。亦名異熟生。若法體是異熟。從異熟識起有其間斷。又不遍界地者。但名異熟生。不得名真異熟。即簡六識體。必若體非異熟。又有間斷。又不遍界地。雖從異熟識起。不名真異熟。但得名異熟生。若威儀功巧變化等。雖有能作而不招善惡等果。故名無記

  問。阿賴耶識。若常。則無轉變。若斷。則不相續。如何會通。得合正理

  答。不一不異。非斷非常。方契因緣唯識正理。識論雲。此識非斷非常。以恒轉故。恒。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爲轉識。熏成種故。恒言遮斷。轉表非常。猶如瀑流。因果法爾。如瀑流水。非斷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此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續。非常非斷。漂溺有情。令不出離。又如瀑流。風等。擊起諸波浪。而流不斷。此識亦爾。雖遇衆緣起眼識等。而恒相續。又如瀑流。漂水上下魚草等物。隨流不舍。此識亦爾。與內習氣外觸等法。恒相隨轉。如是法喻。意顯此識無始因果。非斷常義。謂此識性。無始時來刹那刹那。果生因滅。果生故非斷。因滅故非常。非斷非常。是緣起理。故說此識。恒轉如流。釋雲。一類者。常無記義。相續者。未曾斷義。界趣生本者。即是依此識故。施設叁界五趣四生。是引果故。識是界趣生之本。因滅果生非常一故者。因果性故。簡非我也。有生滅故。簡常非自性也。常一之法無因果。又若無因果。即是斷常。以是常故。如虛空等。應不受熏。若不受熏。即無生死涅槃差別。若受熏。須具四義。一無記。二堅住。叁可熏。四非常一。是四相應。可爲轉識熏也

  問。此識既雲恒轉如流。定有生滅去來不

  答。此識不守自性。隨緣變時。似有流轉。而實無生滅。亦非去來。如湛水起漚。漚全是水。華生空界。華全是空。識性未常去來。虛空何曾生滅。如馬祖大師雲。若此生所經行之處。及自家田宅處所。父母兄弟等。舉心見者。此心本來不去。莫道見彼事則言心去。心性本無來去。亦無起滅。所經行處。及自家父母眷屬等。今所見者。由昔時見故。皆是第八含藏識中。憶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種子識。亦名含藏識。貯積昔所見者。識性虛通。念念自見。名巡舊識。亦名流注生死。此念念自離。不用斷滅。若滅此心。名斷佛種性。此心本是真如之體。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傅大士雲。心性無來亦無去。緣慮流轉實無停。又心無處所。故雲無停。心體實無來去。昔所行處。了了知見。性自虛通。體無去住。不用除滅此心。若識此心。本是佛體。不須帕今有。不識心人。將此爲妄。終日除滅。亦不可得滅。縱令得滅。證聲聞果。亦非究竟。只如過去諸佛恒沙劫事。見如今日。真如之性。靈通自在。照用無方。不可同無情物。佛性是生氣物。不可兀爾無知。但無心量。種種施爲。如幻如化。如機關木人。畢竟無有心量。于一切處無執系。無住著。無所求。于一切時中。更無一法可得

  問。此阿賴耶識。既爲一切法因。又稱引果。只如因果之法。爲真實有。爲假施設

  答。皆從識變。是假施設。論雲。謂此正理深妙離言。因果等言。皆假施設。觀現在法有引後用。假立當果。對說現因。觀現在法有酬前相。假立曾因。對說現果。假。謂現識似彼相現。如是因果。理趣顯然。遠離二邊。契會中道。諸有智者。應順修學。釋雲。今明諸法自相離言。謂觀叁世。唯有現法。觀此現法。有能引生當果之用。當果雖無。而現在法有引彼用。用者。功能。行者尋見現法之上。有此功用。觀此法果。遂心變作未來之相。此似未來。實是現在。即假說此所變未來。名爲當果。對此假當有之果。而說現在法爲因。此未來果。即觀現在法功能。而假變也。其因亦爾。觀此現法有酬前之相。即異熟變相等。觀此所從生處。而能變爲過去。實非過去。而是現在。假說所變爲現法。即對此假曾有過去因。而說現在爲果。而實所觀。非因非不因。非果非不果。且如于因。性離言故。非實是因。有功能故。非定不因。果亦如是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宗鏡錄》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