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有二十四法則
稽首毗盧遮那佛 開敷淨眼如青蓮
我依大日經王說 供養所資衆儀軌
爲成次第真言法 如彼當得速成就
又令本心離垢故 我今隨要略宣說
次擇所法第一
依于地分所宜處 妙山輔峰半岩間
種種龛窟兩山中 于一切時得安穩
芰荷青蓮遍嚴池 大河流川洲岸側
遠離人物衆愦鬧 條葉扶疏悅意樹
多饒乳木及祥草 無有蚊虻苦寒熱
惡獸毒蟲衆妨難 或諸如來聖弟子
嘗于往昔所遊居 寺塔練若古仙窟
當依自心意樂處 舍離在家絕諠務
勤轉五欲諸蓋纏 一向深樂于法味
長養其心來悉地(撰地法竟)
若得依前所說地。先須澡浴。沐浴有印明。真言曰(應誦叁遍)
【◇】藍 鑁
【圖】【圖】
其手作印了。右轉護自體。左轉辟除衆魔。後指八方及上下即是沐浴(沐浴法竟)若掘地。亦須密印真言。真言曰(應誦叁遍)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 诃
【圖】【圖】
此真言印。或余經說。如是通用不違背。若能解了旋轉者。諸有所作皆成就次若揣土時。亦須密印真言。真言曰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 劍(應誦叁遍)
若欲加持地。先入法界心淨除于世間。最下安大空。從空起風輪。乃至于地輪等香水海觀
【圖】【圖】
次若欲作量地。若從東北頭住。向南度。從東南地至西南度。從此地至西北量。從北方即還本地。度量地如上畢
【圖】
凡有一切供養具。依前列隨日轉下。更忿怒之像。喜怒與俱。持誦時。從初夜至叁。從四更至半夜。初後加◇吽【◇】發◇唵字。後加◇吽【◇】發。持誦時。蹲踞坐曰之賢坐。若真言之初。以加持本心位降伏者。轉加持白毫際攝召者。在◇字門。色如火光◇此唅字門。色加青黑。在風◇此阿字門。色加黃金◇加此鑁字門。色如白月光。持于下體(名爲瑜伽座。持自臍上)增益者。吉祥座。若真寂災者。蓮華坐若真言之初後。◇納◇麼
持誦。言之初。以◇唵字後。加◇莎◇诃時從後夜至日初出時。持誦時。從日中至日沒。悅樂之容。時淡泊之心
次若事法畢。則向道場坐
入佛叁昧耶真言曰
【◇】南 麼 薩 婆 怛 他(引) 蘖 帝 [口*骠] 微 濕嚩【◇】(二合) 目 契(二合) 弊 唵 阿 叁 迷(二) 怛履(二【◇】合) 叁 迷 叁 麼 曳(平叁)【◇】 莎 诃【圖】
當結叁昧耶印。所謂淨除叁業。遍觸諸支分。誦持真實語。才結此密印。能淨如來地也次結法界生。密慧之幖幟。淨身口意故。遍轉于其身。真言曰(應誦叁遍)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一) 達 麼 馱 睹【◇】 薩嚩(二合) 婆 嚩 句◇ 痕(叁)【圖】
如法界自性。而觀于自身。或以真實語。叁轉而宣說。當見住法體無垢如虛空
次以金剛甲胄莊嚴于自身。當觀所被服。遍體生焰光真言曰
【◇】南 麼 叁 曼 多 伐 折啰(二合) 赧(一) 唵(二)【◇】 伐 折啰(二合) 迦 嚩 遮 吽
【圖】【圖】
避諸魔除自障者。要誦彼真言已。當觀無垢字。及余惡心類。睹之鹹四散次忏諸罪根。須觀◇[口*藍]字門。色如日初出。燒除無始罪。真言曰
【◇】南 麼 薩 婆 怛 他(引) 蘖 帝 [口*骠](一) 微 濕嚩【◇】(二合) 目 契(二合) 弊(一) 薩嚩(二合) 他(叁) 欠(四)【◇】 嗢蘖 帝 薩叵(二合) 啰 系 麼暗(二合五) 伽 伽【◇】 那 劍 莎 诃
【圖】【圖】
如是真言印。頂戴加五支並及香花燈塗香末香等世間及出世間所有妙供具。便成叁昧供。皆以印真言。是爲叁業清淨
次結諸方界。以不動印真言。及去垢辟除。護持自身真言曰(應誦叁遍)
【◇】南 麼 叁 曼 多 伐 折啰(二合引) 赧(一) 戰 拏【◇】 摩 诃 路 灑 儜(上二) 娑破(二合) 吒 也(叁) 吽【◇】 怛羅(二合) 迦(四) 悍 漫
定手住其心。慧手普旋轉。應知所觸物。即名爲去垢。以此而左旋。因是成辟除。若結方
【圖】【圖】
隅界。皆令隨右轉。所余衆事滅惡淨諸障
次以真言印而請召衆聖。諸佛菩薩。說依本誓而來。真言曰
【◇】唵 嚩 折啰(二合) 薩 埵嚩(二合) 吽 吽【◇】 醯曳 醯曳 【圖】
諸佛救世者。以茲召一切安住十地等大力諸菩薩。及余難調伏不善心衆生。其慧風幢。一誦一召是召請也
次奉叁昧耶。以真言印。印相如上。觀諸叁昧耶教。真言曰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一) 阿 叁 迷(二)【◇】 怛[口*履] 叁 迷 叁 麼 曳(四) 莎 诃(入佛叁昧耶印)
以如是方便。正示叁昧耶。則能普增益一切衆生類當得成悉地速滿無上願。令本真言主諸明歡喜。如是發願
次辟除衆魔。鈎本尊。便入歡喜門。令生尊歡喜誦辟除真言。真言曰
【◇】吽 泥 蘇吽(二合) 婆 儞 吽
【圖】【圖】
以慧手避從魔。真言並印左轉。定手作鈎留。即是留本尊也
次奉獻阏伽水。所獻阏伽水。先已具嚴備。以本尊真言。加持真言曰(應通誦十五遍)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一) 伽 伽 那 叁【◇】 摩 叁 摩 莎 诃 【圖】
奉諸善逝者。用浴無垢身。次當淨一切佛口所生子
次奉金剛座。即作蓮花印。令坐真言曰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一) 阿(引聲急呼)
遍置一切處。覺者所安坐
次當辟除自身所生障。以大慧刀印。聖不動真言。真言曰
【◇】南 麼 叁 曼 多 嚩 折啰(二合) [赤*皮] 鑁(前不動劍印)
當觀最勝金剛焰焚燒一切障。令盡無有余。智者當轉作金剛薩埵身。真言印相應。遍布諸支分
次頻誦真言。各說本真言及自所持明應如是作已。稱名而奉獻。一切先遍置清淨法界心。所謂(前不動劍印)◇囕字門如前所獻開示稱名中
塗香時。以密印。用真言曰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一) 微 輸 馱【◇】 健 杜(引) 嗢婆(二合) 嚩 莎 诃
【圖】
次焚香供養真言曰(應誦叁遍)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一) 達 麼 馱【◇】 睹 弩蘖 帝(二) 莎 诃
【圖】【圖】
次燃燈供養真言曰(當誦叁遍)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一) 唵 怛 他(引)【◇】 蘖 多(引) 唎旨(二合) 薩叵(二合) 啰 儜 嚩 婆(去)【◇】 娑 那(叁) 伽 伽 猱 陀 哩耶(二合四) 莎 诃
【圖】【圖】
次雜食飲供養真言曰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一) 阿 啰 啰(二)【◇】 迦 啰 啰 沫 鄰 捺 娜 弭 沫 鄰 捺 泥【◇】(叁) 摩 诃(引) 沫 [口*履](四) 莎 诃
【圖】【圖】
次及余供養具。所應奉獻者。依隨此法則。淨敬養衆聖尊。複作心儀式。清淨極嚴麗。所獻皆充滿。平等如法界。此方及余刹。普入諸趣中。依諸佛菩薩福德。而生起幢幡諸璎蓋廣大妙樓閣。及天寶樹王。遍有諸資具。衆香華雲等。無際猶虛空。各雨諸供物供養成佛事。思惟奉一切諸佛及菩薩。以虛空藏明普通供養印。叁轉作加持。所願皆成就次普通印。頂戴廣供養。忏悔諸垢。一依本法座。便入叁摩地。將以本種子。安置自體內。轉成本尊身。真言曰(前普通供養印)
【◇】南 麼 叁 曼 多 勃 馱 喃 阿
次持誦法之念誦叁落叉。叁昧即現前。轉成法界身。念誦既畢已遍數寄本尊。複獻阏伽等諸供養等物。准初廣作之。護尊及己身。所作既畢已。頂解叁昧耶。護道場及己身。轉讀摩诃衍。印塔浴佛像。經涉人事。其若初後夜遍數同一等。午時減半數
凡持誦法。略有二種。一者依時。二者依相。依時者。謂所期數滿。及定時日月限等。依相者。謂佛塔圖像出光焰音聲等。當知。是真言行者罪障淨除之相也。若其法事竟。當誦此偈。偈曰
諸法從緣生 此法從緣滅
彼法從因滅 是大沙門說
凡作曼荼羅者。依前法也。若其度量分短之能造。最大叁十六肘二十八肘十六肘八肘六肘四肘。極小二肘皆取受方福人身手肘量。形狀如前。若爲國王大臣長者。具有種種上妙具七寶器等
又阿阇梨。有衆多聰明快利弟子。應作廣壇。若其施主乏少。無七寶上妙供具。亦無衆多聰明快利弟子。應作略法。隨力所辦凡所供養物。但除五辛酒肉等不淨者。其供養器。皆用金銀銅鐵瓷等。余者悉不堪用。其壇內供養諸味等。一日一易。如果子等。叁日一易亦得
凡欲易供養物及掃拭。先須發遣聖者啓白尊容。然後掃拭塗香供養。行者口雲。尊容暫出離道場。掃拭訖。塗香。複開座位。覆請已了。供養法如前
又複內院中央一院主。隨其施主所樂佛等。爲道場主。及般若乃至菩薩等。隨意安置中。隨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