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夢見。便往到女處。是故羅閱只城中男子。如是起意。如是便見。與共會合。便亂習淫法。曉竟便寤故。識如問如知。拔陂。爲汝說如是。從是因緣如是法說。從是不還受別。于無上覺道。我複爲其說。當來于後久遠。當名爲善寤如來無所著正覺。其人但得恣意見想。如是正見如是菩薩。拔陂。亦如是住在是世間。彼有阿彌陀佛。已聞數數念。便見如來阿彌陀佛見在。佛面見住上定意。見便難問如來。從何法會菩薩得生是世。阿彌陀佛便爲諸菩薩說言。常念佛意善習不舍。常行幻作便得生是佛國。何等常念佛念如來法不忘。今是如來無所著正覺。身有叁十二大人相。紫磨金色身。如淨明月水精珠身。譬如衆寶所璎珞。在衆弟子中獨說法。如是爲其誠說。何以無所壞故。何所不壞敗者。地水火風神天梵王。是皆不亡色痛想行識。如有念如來。因緣如空。空便爲已得。是爲念佛意。菩薩常寤已舍其定。拔陂。汝用是便到彼所。從到便說是事。從有是如是法說。可使受別不複還墮。于無上得正覺。拔陂。亦汝及摩呵迦葉。及因陀達菩薩。及須深天子。亦及余。于是定意有得者。拔陂。過去久遠有一男子。于曠野澤中便大饑複渴。于澤中便得臥。夢得好飯食極意飽食。所饑渴便飽。適寤自意身飽滿。便自計是法。譬如夢食。其如是觀便忍受別。于佛法菩薩亦如是。居家或學聞佛所在方。常至意當念其方。常願欲見佛莫取想。于胎亦莫想自有身。常住空想。有想當想念佛。從以空想便以住。以能想念佛。淨如琉璃寶中尊。如是念便見如來。拔陂。譬如人從本生國到他方。久久還念本所生國遊戲所見。樂臥便夢還故國。便遊戲生想如故所到處。于國中恣意戲。寤便爲親近及知識左右侍人說言。我往如是我見如是。我所到到所作到如是。拔陂。菩薩亦如是。居家及學聞佛所在方。常當念其方。願常欲見佛。如是念菩薩。會見如來淨如琉璃寶中尊拔陂。譬如觀汙露比丘。取半壞敗色著其前。便見已青黑亦見壞亦見。空隨如煙。但見白骨在前。是骨從何來誰持著。是誰所作。是皆意所作耳。拔陂。菩薩亦如是。持佛不歸他。住在是定意。所向方便願見佛。其方有佛者即見如來身。何以故。以倚著定故。複已持佛故住在是定。以佛威神複己定力。自複以宿功德作叁令悉見如來。拔陂。譬如人年尚少。樂自抆拭淨器受麻油。淨器受清水新磨鏡。若于水精器自觀其身。悉于是中見其形。拔陂。汝甯謂是人形入油水鏡水精器不。若已在其中耶。對言。如來不我謂內不可得。及麻油水鏡水精悉見影住其前。亦不從光中來。亦不從身中出。佛言。善哉善哉。拔陂。實如是。以淨色已分別。諸菩薩欲見佛易無難見。即能問得問能對。所聞內喜其複內爾。是諸佛從何來我到何所。是皆無從來。知如來無從去。雲其自身其複生意爾。但意行是叁界耳。我欲觀天意即見天。以意作佛。亦以意見。但是我意。爲佛如來但意耳。及我身意也。以意見佛。意不能見意。意不能知意。意想爲無智。不想意爲泥洹。是法無堅。皆從自可起。自可悉空。求自可亦無有。拔陂。菩薩亦如是住在其定。拔陂。有四法菩薩疾得是定。何等爲四。一爲無央信。二爲精進無能逮。叁爲黠不受彼教。四爲親善友。拔陂。是爲四法。菩薩用疾得是定。複有四法。菩薩疾得是定。常求見佛。常願聞法。計無所住。求佛意不忘。菩薩用是四法疾得是定。複有四法。何等爲四。不樂俗言不樂有人識不欲世樂不到睡臥試。但除大小便及飯食時及經行。不識會四輩及余衆。常以法布施轉增。不樂好色及待過利。是爲四法。菩薩疾得是定。複有四法疾得是定。常作佛形像。次畫作其好。常持是定意。亦以意樂是定住久長止。亦書受奉行。是定起。棄绮可意無绮可法。便住無上獨尊道。常營護如來教令谛不忘。是爲四法。菩薩用疾得是定。佛爾時知是義。便說偈言
當生信于尊令 莫畏法所空說
行精進斷截臥 滿叁月當坐行
常說法尊所言 偏教令演其功
莫樂著見待遇 無所著得是法
紫磨色相百福 常作念佛在前
歡喜光一切照 形極好如金珠
過去佛及未來 常當念叉手住
亦見在人天尊 悉恭敬善法念
常待遇于德王 以華香散其形
與飲食常淨心 求是定當阿難
鼓吹增及琴瑟 常作樂無量象
造喜悅無數喜 常願求無極定
常造作無比形 好分別相具好
金色身禮清淨 欲願定是何難
所念法常念作 淨潔戒聞欲求
偕事聚壞散棄 于是定得不久
莫生娆于有形 行慈心具依護
且當觀欲善苦 求是定得不久
生意喜于說法 相侍尊常禮尊
莫绮可棄貪悭 于法說莫疾弄
如是令善可待 所生滅如來說
無數佛悉所教 所求定莫爲難
拔陂。菩薩當于說法比丘恭敬。常當禮遇具作待如尊。于是定便爲進。拔陂。菩薩有于說經比丘亂意。有念嫉怨恨無清淨心。拔陂。衆非義所載令許。菩薩得是定意至德尊滿道義終無是。拔陂。譬如有眼男子。淨夜無雲霧。于夜半時仰頭視上。便見無數星宿。拔陂。菩薩亦如是。受護佛法者觀于意。在東方見無數佛。無數百無數千無數萬無數億百千。求見甚易眼精所觀見。拔陂。譬如來正覺眼。一切知一切見。菩薩亦如是。于是見在佛住正定意。從幻聞具行。從精進無偕具行。布施具行。戒度具行。忍辱具行。禅意具行。黠度定具行。得脫黠具行。度無上黠具行。佛爾時解是義說偈言
有眼觀上視空 于淨月中夜起
見無數億千裏 雖曉明意在識
定意爾菩薩得 見無數千佛國
從定寤意故識 亦于衆說國好
定眼淨次覺視 無蔽障觀十方
勝可愛爲覺眼 是定淨用見尊
尊無時想觀世 觀十方叁世尊
斷毒淨無胎相 願聽善學上德
亦聽法快甚涼 可疾念空止要
我是法願與俱 安樂衆願爲佛
如無量菩薩色 見佛國億萬數
菩薩爾得定後 見無央諸尊形
有意學遍慈仁 從我聞悉持行
是定爾菩薩得 無數百法不持
信羞慚生想愛 悉遠棄世所可
何不作世法施 從是得淨止地
拔陂。菩薩得定意。當起定意生精進。譬如船滿中諸寶。已度大海粗及此岸。船近于岸邊沒。于是閻浮提人。當大舉聲稱怨。稱複悲哭。我曹已貧衆不見好寶。拔陂。于是定意可聞已遠。不複書不讀不諷不行。亦不求義。比丘比丘尼及優婆塞優婆夷。其國處悉諸天世。皆大出聲稱怨。當複悲哭。我曹悉已空貧衆不見是法施。世已有是深妙定意。親佛所教。佛所稱譽。佛所尊說。聞已不書取。亦不諷受。亦不讀。複不行。亦不住。樂聽绮滿害智。不欲具聞。不取多智。雖聞不欲。亦不樂取是定。拔陂。譬如愚人少黠若有人來以栴檀授與之。癡人生不淨想黠人便爲其說是栴檀極好香。何爲于是生不淨想。何不嗅之。聞其好香何不視之。見其好色便自挾其鼻。不欲聞香故。閉其眼故。不欲視香色。說是定時亦如是。無戒者不樂欲遠。不樂受已習。無慧痛亡其智。到禅便猗著胎歸胎。是輩聞是定意。亦不信亦不用亦不隨。亦不生內喜。複出聲言。于衆便作願善哉。今學光明尚能爾。今世有高比丘。譬如阿難。是經譬如虞中大。去衆于屏處更說非谛。是經欲聞巧亂耳。是非佛所說。拔陂。譬如賈人到愚冥人邊。出絕好摩尼珠以視癡人。是癡人問主。是珠價直幾所。其主言。如是珠于夜作光。以寶滿其明處。則是珠于賈子曹便笑戲謿珠主便度量摩尼珠。複言貨主。是珠薄一牛寶則當是其價耳拔陂。亦如是。于後有是菩薩定。如有比丘。能持信堅多欲學。直于奉行慚于疑。欲求度多聞有黠。深念行慈得哀。是定自在處。說如是定爲可久住。有癡者。于前過勝未嘗有行。未嘗有福德。自大多嫉用利自取。欲作世名少聞。本無善學。是曹輩聞是定。亦不持亦不信亦不行亦不樂受。複出聲言。甚可怪。是曹比丘。何一不慚。是比丘何一不解。聞是曹世巧言雅辭強說言。是佛所道。拔陂。我已故爲若重說。令汝明解及天人世。拔陂。若有人以是重叁千日月。滿中七寶施與諸佛如來正覺。不聞是定者。若有菩薩聞是定意。已聞複言。是福獨多。佛爾時解是義。便說偈言
一切是重叁千 悉施與滿中寶
願作佛如是行 常于世無雙二
其能有得此經 善定意佛所尊
聞便信受奉行 及福快獨極尊
佞調意常自是 收意邪無定根
常求會惡知識 轉相教不信是
漏無戒惡法具 自可足堅住癡
轉相蹡謂可脫 敢壞敗勝所教
是經非佛所說 法王亦無是言
敢出是惡聲說 惡作具不撿意
有當見大雄尊 叁世將光無量
是義出爲是輩 是皆爲持法學
已聞是深妙經 聞便受內生喜
是曹輩可莫疑 不憂後不爲佛
有戒具清淨行 有信悉直無邪
口說法如海流 我所說爲是賢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