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謗佛經》

「經集部」經文831卷17頁碼:P0876
元魏 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八十千。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诃薩。名離憂悲。在大會坐。師子遊戲菩薩摩诃薩。智光明菩薩摩诃薩。梵雷音響雲聲菩薩摩诃薩。善作功德寶華光明菩薩摩诃薩。師子遊步雲雷音聲菩薩摩诃薩。光明威德名聞菩薩摩诃薩。無邊智聚思惟莊嚴菩薩摩诃薩。無邊寶華名稱菩薩摩诃薩。智慧光明辯才說意菩薩摩诃薩。此十菩薩摩诃薩集在會坐。已于七年爲陀羅尼精勤修習而不能得。滿七年已則生憂愁。心尚不定況陀羅尼。所求不得心生疲倦。既于七年離癡覆蓋。恒常經行求陀羅尼而不能得。舍戒還家遠離佛法作鄙劣行。于佛法中心生疑惑。有如是過。阿阇世王在大會坐

  爾時世尊于先已爲阿阇世王斷除疑悔。阿阇世王既除疑悔。一切憂惱皆得解脫。于七日中舍財大施。如是大施滿七日已。爲聽法故七億衆生俱到佛所。彼十菩薩諸善男子。于佛法中已得罪過。亦在會坐

  爾時會中有菩薩摩诃薩。名不畏行。得陀羅尼。阿僧祇劫法忍成就。得無生忍種種辯才。能知一切智智之門。能說法門。能知衆生深心信解而爲說法

  爾時不畏行菩薩摩诃薩。從坐而起整服一廂。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大德。此衆會中十善男子。已于七年爲陀羅尼精勤修行所願不成。舍離佛法而作俗人。善哉世尊。如方便說。此善男子令速解知

  爾時世尊告不畏行菩薩言。善男子。當知如是十善男子。未曾得聞謗佛法門。此善男子曾謗佛來。是故不能速疾得通。爾時不畏行菩薩摩诃薩。即以偈頌問如來曰

  我今問仁曰  光明之法王

  若行菩薩行  惡業雲何淨

  無量勝智名  十力無障智

  解脫無戲論  說菩薩淨行

  我問無量智  我問斷惡意

  我問無比尊  雲何菩薩行

  已脫一切縛  離煩惱破魔

  知衆生心意  願說菩薩行

  如華開笑面  有有行欲斷

  說法斷有意  願說菩薩行

  能與無量樂  善功德善行

  于一切世間  作利益安樂

  已于無量世  爲舍所愛物

  象馬寶百頭  無量妻子舍

  以忍自調伏  樂戒功德行

  決定勤精進  意常不憂惱

  百種苦已盡  所求事究竟

  願如應說法  除斷衆生苦

  願說離叁垢  雲何離不善

  願說菩薩行  調禦益衆生

  爾時世尊告不畏行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此十菩薩本曾謗佛。不畏行菩薩言。世尊。雲何謗佛。佛言。不畏行。此十菩薩乃往過去第叁十劫。有佛號曰觀世自在如來應正遍知。出焰世界。不畏行。今此會中十善男子。于彼觀世自在如來入涅槃後。皆作大姓大富長者。造五百寺。于一一寺置千比丘。時有法師。名曰辯積。得陀羅尼。坐法座上爲衆說法。五千諸佛皆與辯才。八萬億天守護供養。辯積法師一說法時。七萬衆生悉皆不退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萬衆生得須陀洹果。善男子。彼時有王。名曰月得。自共五百婇女相隨。俱往供養辯積法師。敬重法故歌聲作樂。種種寶花散彼比丘。栴檀等香用塗其身。以五百領好衣覆之。于七日中一切樂具盡心供養。如法師法而供養之

  當于爾時彼長者子。說彼比丘毀破淨戒。彼惡業報九十千年墮大地獄。于五百世雖生人中受黃門身。生夷人中生邪見家。于六百世生盲無舌。七百世中。雖複出家求陀羅尼而不能得。何以故。以彼往世惡業障故

  善男子。汝應善知如是法門。我今已說。既得聞已。若見法師實破戒者。不得生嗔尚不應說。何況耳聞而得說耶。善男子。若有挑拔一切衆生眼目罪聚。若以嗔心看法師者。所有惡業過彼罪聚。若斷一切諸衆生命所有罪聚。若有于法師生于惡心。迳回面頃所得罪聚。彼前罪聚于此罪聚。一百分中不等其一。于千分中亦不等一。于百千分阿僧祇分。若歌羅分。若數分中不等其一。于譬喻分乃至憂波尼沙陀分。不等其一。何以故。若謗法師即是謗佛

  善男子。若有悕望供養佛者。彼人則應供養法師。若有悕望供給佛者。彼人則應供給法師。若有悕望禮拜佛者。彼人則應禮拜法師。何以故。以從菩薩生一切智。以從菩薩生諸佛故。善男子。菩薩何曰發菩提心。既發心已不住欲樂煩惱不染。不住一切非梵行事。應如是知。如是菩薩入無色定不生無色。何以故。菩薩不隨叁昧力生。以願力生。如是菩薩解脫一切毛道凡夫愚癡人行。若有能見虛空色者。彼人能見菩薩煩惱

  善男子。譬如阿那婆達多龍王龍衆數攝與一切龍體相無異龍叁種過悉皆遠離。何等爲叁。一者熱沙不墮其頭。二者不以蛇身行欲。叁者無有伽樓羅畏。如是善男子。此叁龍過所不能于。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一切戲樂皆悉具有。于叁有中欲煩惱苦不能覆蔽。應如是知

  又善男子。譬如取魚衆生之類于水中行水中見物入水不死。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行于生死住凡夫行。常求智行修集正法。心不迷亂。凡夫之事所不能汙。叁有之苦所不能于。是故菩薩摩诃薩。常應自護勿謗法師。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欲供養佛  若欲禮如來

  但供養佛子  第一供養佛

  我說以衣缽  坐臥經行處

  如是等應施  發菩提心者

  如是供養佛  如是供養法

  佛爲世間上  皆從法中生

  是人孤獨智  與暗眼者明

  示迷者正道  將向不死處

  若一切財寶  常施一切佛

  雖如是奉施  不能報佛恩

  若從今已去  常供養法師

  不謗不說者  則報諸佛恩

  爾時不畏行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有方便門令此菩薩淨惡業不。佛言有。不畏行。有陀羅尼。此善男子。若能出家專心誦此陀羅尼句惡業則淨

  多轶他(臺邏反是長音不言長者盡是短音句)阿製(句)阿車婆坻(句)阿那(長音)毗麗(句)阿施黎殺(詩債反句)阿訖吏帝(句)阿那由系(句)阿系(句)阿毗何(長音)離(句)阿婆(重音不言重者悉是輕音)婆(句)頭樓唐鵝磨(句)由多若多(長音)納波啰頗閉(句)尼伽地(持債反句)憂伽啰系(句)侯侯迷(無詣反句)遮波麗(句)娑遲摩細(句)叁摩提(句)余(長音)知(句)那耶波離舒(長音)池(重音)帝(句)

  善男子。此十善男子。若能誦此陀羅尼句。于七日中一切放舍。不食雜食心不散亂。不著諸色心不分別。舍憍慢意常誦不止。更無所作不與人雜。行平等心常行利益。心常修習五陰無常而不舍離。常修念佛。若如是行。于十方中現見千佛

  爾時彼會十善男子。聞佛說已即爾出家。專心誦此陀羅尼句。七日精進隨順攝取。亦常修習念佛叁昧見一千佛。彼惡業障忏悔盡滅。爾時即得一切智門集陀羅尼。滅叁十劫生死之業。不退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不畏行。當知爾時供養法師月得王者。今無量壽如來應供正遍知是。阿閦如來應正遍知則是爾時辯積法師。爾時謗說辯積法師十長者兒大姓童子。即是此會十善男子。彼十長者大姓童子。爾時謗說辯積法師毀犯淨戒

  如是善男子。隨諸菩薩于何等寺若善惡住乃至失命身死因緣不見其過。何以故。善男子。菩薩具有四種淨法。何者四種。一者修空。二者常于一切衆生不破壞心。叁者于諸菩薩常與利益。四者說法不求資生。善男子。此是四法菩薩摩诃薩清淨菩提法。爾時世尊。爲明此義。以偈說曰

  若能信解空  佛說第一法

  如是清淨行  行常不放逸

  不破壞衆生  不說破壞語

  彼人得成佛  光明照世間

  此第二淨道  聞已作利益

  于衆生行忍  莫作破壞行

  有法善無垢  施發心菩薩

  若不求恩報  第叁菩提道

  決定生悲心  說法不求利

  如深心憐愍  第四道智淨

  複次善男子。修陀羅尼菩薩摩诃薩。阿蘭若行。親近聞法。著鮮淨衣。獨住閑居。四威儀中常思惟行。以種種物布施法師。生正信心不隨他語。不生疲倦。常精進行心不谕谄。不離念佛心無所得。善修無相如說而行。以信解心請佛忏悔。隨喜回向恒常正行。不越威儀不畏教誡。依止尊住一切名行。于此法中不疲倦修

  說此法時叁萬衆生本未曾發菩提之心。聞此法已發菩提心。五千衆生遠塵離垢。于諸法中得法眼淨。叁萬菩薩一切皆得無生法忍

  善男子。若諸菩薩摩诃薩等。聞此法門得福甚多。若以七寶滿于叁千大千世界。于日日中布施叁寶。如是乃至恒河沙劫。若複得聞如是法門。其福爲勝。若複能行五波羅蜜經一千劫。惟除般若波羅蜜門。若人得聞如是法門。其福爲勝。善男子。若複有人于一千佛。晨起日中日暮供養。尊重贊歎如意供給。若有得聞如是法門。其福爲勝

  如是善男子。應當護念如是法門。我今付汝爲令擁護受持讀誦。解說其義爲令書寫。乃至失命身死因緣。應當護念隨順修行。如來說已。不畏行菩薩摩诃薩及余菩薩。彼諸比丘一切衆會。並諸天人及阿修羅乾闼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佛語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