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分別業報略經》

「經集部」經文723卷17頁碼:P0446
劉宋 僧伽跋摩譯

  最勝無上尊  知見悉具足

  是故稽首禮  及法應真僧

  我今撰安住  知見具足說

  五趣所緣起  由淨不淨業

  普爲諸世間  開示契經義

  隨智力所及  分別業果報

  佛以法自覺  諸天鹹勸請

  即至波羅[木*奈]  演暢真谛義

  謂苦及苦因  苦集究竟滅

  八正悉具足  盡苦清淨道

  無上人中尊  說苦業果報

  從是轉相生  煩惱及諸業

  種種相煩惱  無量諸業行

  次第略分別  隨順大仙說

  契經所顯示  不違諸法相

  真實決定義  慧者當受持

  非自在所作  果報非無因

  亦非自性起  亦不從時生

  自在天無因  自性及與時

  以果有勝劣  當知彼非因

  無知生煩惱  從是起諸業

  因業開衆趣  今當說差別

  造諸不善業  隨業入惡道

  彼諸罪衆生  閻王慈哀說

  生老病死苦  王法所拘執

  汝見彼天使  何不生勝覺

  惠施清淨戒  能調身口意

  汝爲何所求  而不發上願

  不幸遇惡友  唯聞非法事

  增我貪恚癡  何由起淨業

  汝曾不修善  但作諸惡行

  不覺罪報至  今來入地獄

  爾時諸獄卒  即執罪衆生

  驅向地獄門  恐怖身毛豎

  等活若黑繩  衆合二叫呼

  無擇大地獄  燒熱及大熱

  土海及糞池  鋒利劍葉林

  刀道劍枝樹  灰河鐵镬獄

  造諸惡業者  生此泥黎中

  今當說彼業  苦報差別相

  等活死複生  經曆億千劫

  今聞結怨憎  互相傷害故

  陷人以非道  兩舌離親友

  讒謗及妄語  死墮黑繩獄

  屠捕及余殺  死入衆合獄

  諸山所磨切  身碎血髓流

  爲政無慈恻  峻法多因緣

  廣設諸方便  種種加楚毒

  亦入衆合獄  隨業受苦報

  輪轉崩山芒  鐵石所磨搗

  隨貪恚癡怖  聽訟違抂直

  亦入衆合獄  鐵輪斷其身

  自恃強力勢  崄暴陵孤弱

  亦入衆合獄  黑象競來踐

  逼迫多人衆  令彼大呼泣

  死墮叫呼獄  舉身常洞燃

  鬥秤欺诳人  心惡而口善

  言行無誠實  入大叫呼獄

  呼哉大呼獄  見者身毛豎

  于中受劇苦  寄付不還故

  非法言是法  見法言非法

  邪見無因果  悔傲謗賢聖

  如是諸人等  死入無擇獄

  父母賢善人  沙門婆羅門

  犯忤令憂惱  死入熱地獄

  父母賢善人  沙門婆羅門

  惡心加苦痛  死入大熱獄

  出家修淨行  虧犯律儀戒

  展轉相形毀  死入熱土獄

  越禁舍正命  邪谄營穢生

  死入熱糞池  毒蟲貫骨髓

  田獵焚林澤  燒害陸衆生

  死入火劍獄  燒剝斷支節

  誘取諸衆生  詐親害其命

  烏鵄群餓狗  競來食其肉

  毀壞正法橋  導人非法行

  死經利刀道  截足斷肌骨

  長身百足蟲  貌像端正女

  纏身唼髓腦  由彼邪淫故

  于他婦女身  摩觸深染著

  驅上劍枝樹  往還貫身體

  種種設方便  殺諸水蟲類

  死入沸灰河  舉身悉糜爛

  吞食熱鐵丸  融銅灌其口

  鐵釘釘其身  盜竊他財故

  增上十不善  神逝入地獄

  次罪墮畜生  余則入餓鬼

  恚憎不善行  心常樂惡法

  見他苦隨喜  死作閻羅卒

  已說諸業行  重者入地獄

  今當說畜生  餓鬼業果報

  身叁口四過  及意叁不善

  此業若非增  死墮畜生趣

  多欲生鵝鴿  孔雀鴛鴦鳥

  愚癡業所生  蛆蟻飛蛾等

  無智好打縛  報生象馬中

  或複作牛羊  獐鹿諸野獸

  嗔恨作蚖蛇  蜂蠍毒蟲類

  憍慢自矜高  惡心密懷害

  報生合羅婆(八腳獸)

  及作虎師子  虛傲疏崄報

  豬狗驢狐狼  悭吝不惠施

  疾忌多憎惡  輕躁心不住

  死墮猿猴中  強顔少羞恥

  無節多言說  隨業獲果報

  後受烏鳥身  邪貪無厭足

  兩舌離親友  後受貓狸身

  或作熊罴身  修行大布施

  急性多嗔怒  不依正憶念

  後作大力龍  能修大布施

  高心[夌*欠]蔑人  由斯業行生

  大力金翅鳥  劫盜賢善人

  飲食諸肴饍  墮富單那鬼

  食糞及死屍  欺怖愚尪劣

  疾病諸貧乞  後作富提鬼

  常食諸胎網  颦蹙鄙陋行

  悭惜多貪求  死作賤餓鬼

  形體甚黑瘦  悭貪不布施

  或施還自毀  死墮食吐鬼

  唯膳膿涕唾  自不修福慧

  毀他行布施  悭惜甘粗澀

  樂習鄙穢行  居伏窦下流

  恒食諸不淨  常希他人物

  有財不食用  甯棄不行施

  死墮嗔餓鬼  好發他陰私

  害人取財物  余罪墮餓鬼

  常食人精氣  粗言觸惱人

  好發他陰私  剛強難調伏

  生焰口餓鬼  熾然他鬥訟

  積財常恐盡  無慈性剛強

  後作食蟲鬼  常啖諸蛾蟻

  舉身皆火然  抑止他人施

  有財不肯舍  生作巨身鬼

  腹大咽如針  不施不自食

  積聚爲子孫  以此業緣故

  後生輕餓鬼  子孫爲修福

  因是得信食  若爲聚落主

  逼取他財施  死作鸠槃茶

  飲食常隨意  若多殺衆生

  以肉爲施惠  余罪作羅刹

  常得衆美食  微恚少憂戚

  常作修布施  香華自嚴身

  好作諸伎樂  後作乾闼婆

  爲天執樂神  爲利而行施

  多嗔好兩舌  後作毗舍阇

  其身甚醜陋  髼發而赤眼

  利爪長牙齒  逼他取財物

  而以廣行施  性樂心輕躁

  生爲負多鬼  多嗔性難滿

  好樂修布施  嗜酒喜歌舞

  後生作地神  輿乘獻父母

  給施親善人  禀性多悭吝

  生作遊空神  宅舍乘飲食

  以此修惠施  生作虛空神

  常與宮殿俱  我已略分別

  畜生餓鬼趣  今當次第說

  善道人天果  修種種淨行

  後生善趣中  隨業受果報

  今當如實說  天人阿修羅

  欲求長壽者  不害生爲本

  慧者應當知  慈愍不害生

  樂修諸功德  堅固不傾動

  所生離諸難  于諸群生類

  不捶打系縛  由斯不惱業

  所生常無病  未曾修布施

  亦不盜他財  所生常短乏

  多求而少獲  能廣行布施

  而複奪他物  所生常得財

  隨得尋複失  常不盜他物

  時複行少施  方便獲財利

  所得恒不失  常不盜他物

  兼複廣行施  所生辄大富

  得財常不失  決定修齋戒

  所生遇正法  衆見悉愛樂

  名聞普流布  身心常安樂

  易滿知止足  夷泰無憂惱

  質直修正行  欲報所生恩

  信心修福業  隨其所生處

  常得父余財  若以飲食施

  長壽好色力  辯慧多財寶

  無病心安樂  施衣得慚愧

  神儀高勝尊  人相悉具足

  睹者莫不欣  其身常安隱

  心適恒喜歡

  施屋得舍宅  宮殿極嚴麗

  寶藏悉盈滿  衆具隨所欲

  若施井浴池  及與淨水漿

  生生無渴乏  所欲常隨意

  橋船濟未渡  履屣施徒跣

  常得象馬車  是則人中天

  若以園林施  常獲勝妙果

  一切所依蔭  心安無熱惱

  衆人所愛樂  眷屬悉具足

  若人施醫藥  後生得無病

  長壽常安樂  具足色力財

  無量百千世  不經疫疾劫

  終遇法醫王  永拔生死根

  造廁除衆穢  後無便利患

  身心常清淨  見者莫不歡

  緣是離諸垢  究竟獲大安

  若爲生天上  或複求名聞

  酬恩及望報  恐怖故行施

  獲果不清淨  所受多粗澀

  祖先建立施  子孫續不絕

  所生蒙遺慶  無量余財寶

  常歎施功德  有財而不舍

  所生恒貧匮  欲施無財物

  常歎布施德  愍念常周恤

  所生得大富  不樂修福業

  常樂修智慧  而不行布施

  所生常聰哲  貧窭無財産

  唯樂行布施  而不修智慧

  所生得大財  愚闇無知見

  施慧二俱修  所生具財智

  二俱不修者  長夜處貧闇

  布施無正信  後得饒財物

  所受悉粗澀  其心常樂著

  深信行施惠  生得上財寶

  所受皆莊嚴  其心常愛樂

  善知良福田  恭敬歡喜施

  所生眷屬和  俱受安樂報

  心常輕布施  慢意供福田

  後生多財物  雖得不能用

  凡品無異聞  衆所不敬慕

  心不輕布施  恭敬修福慧

  生得殊勝財  親族悉宗敬

  隨所應惠施  其心常歡喜

  生得如意財  以道而受用

  乘理獲財物  智慧修布施

  財寶自然至  所得皆不失

  時施無留難  明解修福惠

  少求多所獲  常得應時物

  若人修淨行  遠離他所愛

  生得賢良妻  容德悉具足

  慧者常遠離  非處非時行

  心安身無過  具足丈夫法

  清淨修梵行  賢聖所稱贊

  受身常鮮潔  令聞遠流布

  衆人所瞻仰  諸天鹹供養

  若人于此世  遠酒離迷亂

  強志不忘誤  義辯得無異

  若人不妄語  至誠不虛欺

  受身悉具足  不染惡名稱

  若人不兩舌  方便善和诤

  生爲人中尊  眷屬常不壞

  若人不惡口  美言悅衆聽

  恒聞清淨音  宣揚勝妙法

  若人于此世  遠離無義語

  誠實及應時  知量饒益說

  後生言常正  聞者樂信行

  若不貪他物  未曾起求想

  所生心安樂  常得天勝財

  若不起嗔恚  打縛惱逼心

  常好修慈忍  後生升梵天

  若人于今世  深信具正見

  有無真實說  習近善知識

  後生天中天  慧光踰日月

  如上所宣說  無量清淨業

  隨行各受生  世間種種報

  若欲求大利  名稱生天樂

  無常求堅固  當勤修德本

  作淨不淨業  莊嚴種種果

  若生人道中  雜受黑白報

  童子及盛壯  中年衰老時

  斯各隨本緣  疊受苦樂報

  諸業作已增  是則次第受

  雖作不增長  久乃獲果報

  若人施不恒  中間致貧匮

  若常修惠施  富樂無窮已

  若人多嗔恚  後生恒醜陋

  慈忍無忿怒  受身常端正

  若人不修慧  所生癡闇冥

  好智習多聞  明哲遇賢聖

  若能伏憍慢  轉身生勝族

  愚惑自矜高  常生卑賤中

  谄谀致身曲  訛言形矬陋

  見聖心不喜

  所生常愚憃  喑痖不能言

  目盲無所見  尊長師善友

  慈心安慰說  厭舍不聽受

  所生當聾聩  洗浴諸有德

  供養妙香花  斯人所受生

  身相悉端嚴  肌體極柔軟

  淨如煉真金  汙所不應汙

  邪行犯非處  害形毀衆生

  由斯受閹身  若人于今世

  愛欲心熾然  身口及諸根

  盡習婦人法  後常受女身

  多欲不聰慧  若人施燈燭

  演說清淨道  迷者示正路

  等愛視衆生  後得清淨眼

  明徹無障礙  子愛視衆生

  哀愍諸貧病  所生多子孫

  如月在衆星  慈母乳嬰兒

  奉齋修淨行  懷姙他所愛

  一切悉不犯  由斯淨業故

  生得多婇女  圍繞自娛樂

  猶如天帝釋  愛敬禮父母

  恭肅諸所尊  後生常高貴

  身體極柔軟  若人于今世

  堅固持律行  後得不動財

  猶如雪山王  若人于今世

  常不越儀法  若彼求不求

  等施令滿足  後生得妙相

  師子方頰車  具足無盡財

  如海珍寶渚  身口意清淨

  兼複行布施  于他無嫉心

  己財不守護  由斯業行報

  後生郁單越

  若人慕名聞  及求生天樂

  依憑善師學  身口意清淨

  所有諸財物  愛樂加守護

  由斯業緣故  後生四王家

  若人于今世  志強不隨人

  所行多幻僞  亦修諸善法

  樂觀他鬥訟  兼行好布施

  由斯業緣故  後作阿修羅

  孝順淨供養  父母諸尊長

  忍辱少嗔恨  不樂觀鬥訟

  由斯業緣故  後生忉利天

  若人自不鬥  亦不觀他诤

  精勤修善法  得作夜摩天

  于身善觀察  好學集多聞

  專精思惟義  樂修淨功德

  由斯業緣故  後生兜率天

  修習勝布施  樂誦諸經典

  方便行善法  自力不由他

  殷勤精進故  後生化樂天

  修行勝布施  善攝護諸根

  精勤不退轉  欣樂他功德

  由斯業緣故  後生他化天

  舍離熾然欲  修習四梵行

  離生欣樂俱  轉身生梵宮

  又離覺觀心  亦度離生喜

  定生喜樂俱  上生光音天

  離定生喜樂  一向與樂俱

  舍念叁摩提  生彼遍淨天

  悉已度苦樂  不苦不樂俱

  舍及清淨念  得生廣果天

  覺知離想過  及厭五種有

  深愛著無想  生彼無想天

  世俗及無漏  修習諸熏禅

  熏禅正受力  生五淨居天

  修習軟中品  無煩無熱天

  修習上叁品  次生叁淨天

  如是次第上  乃至色究竟

  依色無常想  超修無量空

  次觀無量識  舍至無所有

  又離無所有  乃至非非想

  我已說生死  有有果報等

  于彼業果報  慧者當觀察

  應修清淨業  離苦疾受樂

  已說諸生死  種種業差別

  非自在天生  亦非自然有

  非時非無因  唯從煩惱起

  觀彼有無常  慧者不染著

  出離諸系縛  永到安隱處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