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海經》

「阿含部」經文34卷01頁碼:P0818
西晉 法炬譯

  聞如是。一時佛遊瞻波國。漢呿利池上。與大比丘衆俱。月十五日。時應說戒。佛坐集已久。而如來默然。不說戒。侍者阿難。更整衣服。跪而白佛。初夜向竟。中夜將至。大衆集久。世尊將無疲倦。願以時說戒。佛猶默然。衆坐既久。時有比丘。名曰阿若都盧。更整衣服。長跪白佛。初夜中夜已過。雞將向鳴。世尊得無疲倦。衆僧集久。願佛說戒。世尊複默然。又複白言。明星已出。時將過矣。佛言。比丘。且聽衆僧之中有不淨者。故吾不得說戒耳

  賢者大目揵連心念。吾當定意觀之。誰不淨者。目連白佛。我欲定意觀誰不淨者。不淨者命令出衆。世尊告曰。卿欲定意觀不淨者令其出衆。此言大善。便可觀之。目連即定意觀之。見其弟子犯于重戒。目連從定意起。至犯戒比丘前。而數之曰。汝爲沙門。奉戒爲本。戒猶人之頭首。沙門戒行。宜令清白。如水如玉。此如來之座。賢聖之會。度世者之聚。清淨道德者之所集處。此座猶如栴檀之林。卿以伊蘭臭穢。亂于真正。目連手自引其弟子出。卿是棄捐之人。不得預如來大衆之清淨集也。無以穢濁廁預大僧大集。大海不受穢屍。卿自思之。無穢賢衆。穢人既出。目連白曰。穢濁之人。即以棄遠。衆已清淨唯願世尊。以時說戒。世尊猶複默然。目連怪之。四向觀察。見座上。向比丘已複在座。目連重敕之曰。卿爲棄人。何爲不自引。罪穢重坐此座爲。目連重遣之。乃出座去。目連複白。世尊。穢人已出。大衆已淨。無複穢惡。唯願世尊。以時說戒。令衆僧得修淨業

  佛告目連。吾自今後。不複說戒。汝等可自共說戒。若我說戒。人于衆中犯戒默然不自引罪。而預如來座者。此爲默然妄語。默然妄語。頭破七分。如來于大衆說戒。甚爲不易。自今以後。汝自說戒。目連白佛。弟子聞道。如來先化之。爲非弟子自悟而成道也。如來聖德。厚重天地。言真而要。弟子誦習。得成道果。如來猶天雨。百谷草木。無不仰榮。弟子德淺道小。人不服信。世尊哀愍聾俗。使一切獲安。得信得正。以濟其志。目連殷勤。苦請至叁四五。世尊告目連曰。汝爲一切。請求如來。殷勤乃至四五。吾今當爲汝等說之。吾僧法。猶如大海有八德。汝等聽之。大海之水。無滿不滿。吾法如之。無滿不滿。此第一之德。大海潮水。尋以時而來。不失常處。吾四部衆。受吾戒者。不犯禁戒違失常法。此第二之德。大海之水。唯有一味。無若幹味。無不以堿爲味。吾法如是。禅定之味。志求寂定。致神通故。四谛之味。志求四道。解結縛故。大乘之味。志求大願。度人民故。此第叁之德。大海既深而廣。無能限者。僧法如是。無不深妙。八方之大。莫大于僧法。僧法最爲弘大。此第四之德。大海之中。金銀琉璃水精珊瑚車[(王*巨)/木]馬瑙摩尼之妙。無不備有。吾僧法之中。叁十七品道寶之妙。神足住壽。飛騰十方。靡所不適。瞬息之間。周旋無量佛界。到殊勝之刹。能以其道。化導群生。淨己佛土。此第五之德。大海之中。神龍所居。沙竭龍王。阿耨達難頭和羅摩那私伊羅末。如此諸龍。妙德難量能造天宮。品物之類。無不仰之。吾僧法亦複如是。四雙八輩之士。十二賢者。菩薩大士。教化之功。彌茂彌美。此第六之德。大海吞受百川萬流。江恒之水。無不受之。終日終夜。無盈溢滅盡之名。吾僧法之中亦如是。梵釋之種。來入僧法。四姓族望。或釋或梵。王者之種。舍世豪尊。來入正化。或工師小姓。亦入正化。種族雖殊。至于服習大道。同爲一味。無非釋子。此第七之德。大海清淨。不受死屍。無諸穢濁。唯海之類而受之耳。吾僧法清淨。亦如大海。不受穢惡。犯戒違禁。非清淨梵行者。一不得受。棄之遠之。猶海不受死屍。此第八之德

  佛告目連。如來大衆。唯清淨爲禁戒業。不純非釋種子。故吾不說戒耳。卿等善相敕戒。無令正法有毀。佛說如是。諸比丘歡喜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佛說海八德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