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師子章》

「諸宗部」經文1881卷45頁碼:P0667
唐 法藏撰.宋 承遷注

  初明緣起 萬像本空。假緣方有

  二辨色空 幻法紛然。真空不動

  叁約叁性 迷之名相。悟之即真

  四顯無相 相即無相。非相即相

  五說無生 無生之生。生即無生

  六論五教 根器不同。設教有異

  七勒十玄 緣起交映。法法重重

  八括六相 法無定相。舉一即多

  九成菩提 萬行既圓。本覺露現

  十入涅槃 智體即如。名大涅槃

  第一明緣起者 謂萬法無體。假緣成立。若無因緣。法即不生。故經雲。諸法從緣起。無緣即不起

  謂以金無自性 喻真理不變也

  隨巧匠之緣遂有師子相起 喻真理隨緣成諸事法也

  起但是緣故名緣起 結真理不動動即事也。金喻一真之性。師子喻緣起事法。理本無生。隨諸緣法成差別相。相起繁興理即無生。故清涼雲。理隨事變。則一多緣起之無邊

  第二辨色空者 色者悲也。空者智也。觀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觀空即色成大悲。而不滯涅槃。能辯之智煥然明了

  謂以師子相虛 喻色空也

  唯是真金 喻性實也

  師子不有 喻緣起幻色不是實有

  金體不無 喻真空常存

  故雲色空。又複空無自性。約色以明不礙幻存故名色空 真空無形。假色相以明。法本亡言。就言诠而顯道。故清涼雲。雖空空絕迹。而義天星像璨然

  第叁約叁性者 迷心所執計有相生以爲實者。謂之偏計性也。不了緣生依他性也。依他無性即是圓成。隨舉一法叁性具矣

  謂以師子情有名爲遍計 謂一切衆生無始已來煩惱業習癡迷不了。周遍計度心外有法。顛倒取舍。隨情起惑。自纏自縛。枉受輪回

  師子似有名爲依他 謂一切衆生依真起妄。似有之法妄執依他內外不實。故論雲。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

  金性不變故號圓成 圓而不減。成而不增。師子雖則相殊。金且不隨殊變。釋曰。法與自心爲緣。心法方起。今了緣無體。依心方現。無自體性。是爲依他無自生性。由二義現前。乃爲圓成勝義性也。經雲。從無住本立一切法

  第四顯無相者 不了諸法而無相迷心爲有者生死也。觀察即虛相即無相出世法也

  謂以金收師子盡 喻理奪事

  金外更無師子可得 喻緣起事法當體本虛

  故名無相 釋曰。離真理外無片事可得故。如水奪波波無不盡故。此則水存以壞波令盡。故經雲。所見不可見。所聞不可聞。了知諸世間。是名爲無相

  第五說無生者 法本無生。從緣有故。既無自體。生而無生

  謂以正見師子生時但是金生 喻真理隨緣成諸事法

  金外更無一物 離真理之外無別事相。染淨之法因緣有。故體性本虛無生生也

  師子雖有生滅金體本無增減 無生之理本無生滅。緣起集成生本無生

  故曰無生 釋曰。今由緣生。非生方得名生。了生死性乃是無生。論雲。因不自生。緣生故。緣不自生。因生故。然生與無生互成互奪。奪則無生。成乃緣生。由即成即奪。是故生時無生。如是了者名達無生

  第六論五教一聲聞教二大乘始教叁大乘終教四大乘頓教五一乘圖教第一聲聞教謂此師子雖是緣生之法念念生滅 喻一切事法從緣有。故各無自性。無有停息

  實無師子可得故名聲聞教 橫計一切境界實有自體。但證人空不了法空

  第二大乘始教者謂此師子緣生之法各無自性徹底唯空故名大乘始教 喻師子無體。全假真金成工匠緣師子相顯

  第叁大乘終教者謂此師子雖然徹底唯空不礙幻法宛然 雖則真金純一。不礙師子相存

  緣生假有二相雙存 真俗二谛曆然可觀。師子與金兩法齊現

  故名大乘終教

  第四大乘頓教者謂即此二相互奪兩亡 以理奪事。事隱理顯

  情僞不存俱無有力空有雙泯名言路絕棲心無寄 直辯真性本空。無一法可當情者。喻金與師子二相俱泯。內外無寄

  故名大乘頓教

  第五一乘圓教者謂即此師子情盡體露之法渾成一塊 喻師子相盡真金現前

  繁興大用起必全真 喻師子功用事事皆金

  萬像紛纭參而不雜 雖四像遷移。各住自位

  一切即一皆同無性 攝末歸本。不礙末也

  一即一切因果曆然 依本起末。不礙本也

  力用相收卷舒自在 力顯性起圓融法門無礙

  故名一乘圓教

  第七勒十玄門一同時具足相應門二一多相容不同門叁秘密隱顯俱成門四因陀羅網境界門五諸藏純雜具德門六諸法相即自在門七微細相容安立門八十世隔法異成門九由心[廷-壬+(同-(一/口)+己)]轉善成門十托事顯法生解門

  第一同時具足門謂金與師子同時成立圓滿具足 喻依法界體起諸事法。隨舉一法具一切法。別有差別。非造玄也

  故名同時具足相應門

  第二一多相容不同門者謂金與師子相容成立一多無礙于中理事各各不同或多各住自位 如稱理之行一一各容一切諸法。亦一一各具一切諸行。雖相容本不動也

  故名一多相容不同門

  第叁秘密隱顯俱成門者謂若看師子唯見師子無金則師子顯金隱 喻事能隱理

  若看金唯金無師子則金顯師子隱 喻理能隱事也

  若兩處看俱顯俱顯隱則秘密顯則顯著故名秘密隱顯俱成門

  第四因陀羅網境界門者謂師子眼耳支節一一毛處各有金師子 小法中含大法

  一一毛處師子同時頓入一莖毛中各各顯露皆有無邊師子 一事中含多事。一多頓現

  一一毛頭帶此無邊師子還入一莖毛中如是重重無盡 多入一無礙

  若帝網之天珠故名因陀羅網境界門

  第五諸藏純雜具德門者謂若以眼收師子盡則一切純是眼 如以布施一行收盡一切行總名布施故。號曰純也

  若耳收師子盡則一切純是耳若諸根同時相收悉皆具足一一皆純一一皆雜是圓滿藏 萬行同時。更互莊嚴。純雜無礙

  故名諸藏純雜具德門

  第六諸法相即自在門者謂即師子諸根一一毛頭皆各以金收師子盡 喻法界緣起一切諸法皆互相即相遍也

  一一皆徹師子眼眼即耳耳即鼻無礙無障 喻布施即九度。多行即一行也

  故名諸法相即自在門

  第七微細相容安立門者謂金與師子或隱或顯或一或多定散同時 經雲。汝應觀我諸毛孔。我今示汝。佛境界俱時曆然

  即此即彼有力無力主伴交輝理事齊現 所現萬法海印炳然

  悉皆相容不礙安立微細成辦 以理成事。事法不定互相容攝安立同時

  故名微細相容安立門

  第八十世隔法異成門者謂此師子是有爲之法念念生滅 喻真理隨緣成諸事法各各不實也

  刹那之間分爲叁際謂有過去未來現在叁際 總相之中分限不同

  總有叁叁之位以立九世 一即多多不壞則束爲一段法門 一法門中無量門種種修短各各不同

  雖則九世有隔不同相由成立融通無礙同爲一念 攝末歸本

  故號十世隔法異成門

  第九由心回轉善成門者謂金與師子或顯或隱或一或多各無自性由心回轉 法無定法。隨心轉變

  說理說事有成立 法本具足。隨機隱顯

  故名由心回轉善成門

  第十托事顯法生解門者謂說師子用表無明論此金體具彰真性 睹萬法相用顯真理

  若理事合論況阿賴耶識令生正解 即染而淨。動淨俱泯方爲正解

  故名托事顯法生解門

  第八括六相者 謂師子是總相五根差別是別相共一緣起是同相眼耳各不相到是爲異相諸根合會是成相諸緣各住自位是壞相 顯法界中無孤單法。隨舉一相。具此六相緣起。集成各無自性。一一相中含無盡相。一一法中具無盡法

  第九成菩提者此雲道也覺也 略說唐言。有此二義

  眼見師子之時一切有爲諸法更不待壞本來寂滅 喻師子相不實。當體是金不可壞也

  離諸取舍即于此路流入薩婆若海故名爲道也 諸法無生。畢竟空寂。包含無外。不拒衆流。大道無邊。悟則斯在。是故睹此師子相。便入一切智海。更無異路。薩婆若者此雲無生智也

  即了無始已來所有顛倒元無實有名之爲覺 妄起諸顛倒。都無有實體。正覺若現前。如空皆寂滅。即外無纖塵。內無識念也

  畢竟具一切種智名成菩提 一悟永悟。一成永成。大智現前更無余物即成菩提也

  第十入涅槃者謂見師子與金二相俱盡 喻也

  煩惱不生好醜現前 身心相盡煩惱不生。即大涅槃究竟玄寂

  心安如海 經雲。若能安心如海。中好醜皆空無所住

  妄想都盡無諸逼迫出纏離障永離苦源名爲入涅槃也 妄盡全真。無諸逼迫。任逍遙出纏。魔惱不相侵奪。離障法門無無滯礙湛然寂靜常安樂。利益群生出苦源。我今稽首獲無余。一切有情同解脫。肇公雲。功流萬世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彌固。成山假就于始箦修途托至于初步果以功業不可杇故也。然叁乘之教有次第故。圓頓之理渾融無礙。一法之上了一切法。一行之中具一切行。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果是即因之果。因是即果之因。平等無二相也。經雲。平等真法界無佛無衆生矣

  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師子章一卷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叁聖圓融觀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