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溫室經疏》

「古逸部·疑似部」經文2780卷85頁碼:P0536
唐 慧淨撰

  經曰何謂七物病一者四大安穩二者除風病叁者除濕痺四者除寒冰五者除熱氣六者除垢穢七者身體輕便眼目精明是為除眾僧之病 通曰。此顯七物功也。四大安穩內衣功能。除風病者淳灰功能。除濕痺者蘇膏功能。除寒冰者燃火功能。除熱氣者楊枝功能。除垢穢者滲豆功能。身體輕便眼目精明者淨水功能。何則夫以衣蔽形醜四支所以寧泰。灰除風疾六根所以安淨。摩膏既遣痺以調方。燃火乃卻寒而留煖。來香去臭莫善於楊枝。光身落垢寧加於滲豆至如水含八德。獨檀眾美。洞洗內外雅暢胸衿。明目拙身沃燋除濁。七功既如霧氣。七病亦類雲消。故曰是為除眾僧七病也

  經曰如是供養便得七福何謂七福 通曰。自下明七物報也。自有叁節。一得相似果。二得果報果。叁得增上果。此明得相似果故標數以問之

  經曰一者四大安無病所生當安勇武丁健眾人敬仰 通曰。此是燃火似果。夫煖氣流形則舉體平泰。寒風侵骨則遍身戰悼 燃火以進煖故。故寒故得報之身安而勇健。既安且健則眾人敬仰

  經曰二者所生清淨面目端正塵水不著為人所敬 通曰。此是淨水似果。夫水者。一能淨他。二則性潔淨他故。面目端正性潔故。塵水不著。面目端狀如素月塵水不著。有類紅蓮既得如月如蓮。見者且愛且敬

  經曰叁者身體常香衣服淨潔見者歡喜莫不恭敬 通曰。此是滲豆相似果。夫形骸垢膩則穢惡紛綸。質狀鮮皎則馨香發越。滲豆之功次能光身而落垢。所得之報亦衣潔而身香。既潔且香則觀者神賴

  經曰四肌體濡澤威光德大莫不敬歎獨步無雙 通曰。此是蘇膏相似果。夫痺染四支則皮膚靭強。膏流百節則湊理和暢。摩膏既遣痺以調身故。得報亦威光而體潤。既光且潤則獨步無雙。既獨步無雙。誰不敬難

  經曰五者多饒人從拂拭塵垢自然受福常識宿命 通曰。此是淳灰相似果。夫塵垢穢身風便惛識。灰能落垢故。多人為之拂塵。復可排風。所以常識宿命

  經曰六者口齒香好方白齊平所說教教莫不肅用 通曰。此是楊枝相似果。夫楊枝者嚼則除熱口。所以發香楷便瑩朗齒光。所以致白口。既香無臭。齒白則所言妙而他受也

  經曰七者所生之處自然衣裳光飾珍寶見者悚息 通曰。此內衣相似果。夫內衣者。內則蔽醜。外則嚴容。以蔽醜故。生則自然衣服。以嚴容故。更加光飾珍寶

  經曰佛告祇域住是滲浴眾僧開士七福如是 通曰。別敘既周。此更總結

  經曰從此因緣或為人臣或為帝王或為日月四天神王或為帝釋轉輪金王或生梵天受福無量或為菩薩發意治地功成志就遂致作佛 通曰。此明得果報也。或為人臣。則叁公九卿之流。或為帝王則叁皇五帝之類。或為日月四天神王。則各領一隅。轉輪聖王則總統於四鎮。或生於梵天。得定之報。或為菩薩。階出世之果。然則發意是願樂住。治地是見位。功來是修。志就是究竟位。遂致作佛是解脫位

  經曰斯之因由供養眾僧無量福田旱澇不傷 通曰。此明得增上果。供僧福田由是下種。旱澇不傷是得報也。縱使流金鑠石之火。不可語其燋包。山上洪陵之水。豈得淪溺水火。既其不旱澇。何傷之有 通曰。長行為解義故。偈頌為攝持故。頌有二十偈。大開叁節。初一偈總標以敕聽。次十八偈隨事以聖宣。後一偈諧田以歡發。總標中雲影福者。福之隨因猶影之形也。聖宣中頌前報果細開九段。初一偈頌人民。第二兩偈頌人臣。第叁兩偈頌人王。第四一偈頌四天王。第五一偈頌日月。第六兩偈頌帝釋。第七兩偈頌輪王。第八兩偈頌化應。第九兩偈頌梵天。第十叁偈頌菩薩帝釋名。因者帝釋名曰因提黎也。第六化應天者。第五天自感自化無外來應故。不名化應天。第六天自感他化為外來應故。名化應王也。四道良福者。四沙門道為良田也

  經曰佛說偈已金告域祇觀彼叁界天人品類高下長短福德多少皆由先世用心不等所以受報各異不同 通曰。次明斷疑。一斷疑行。二斷疑願。此斷疑行曰理而為因果相者。既同行一因應得一果。今既能洗之因是一。雲何所得之果大異。遂有人天凡聖之別好之心多少之殊限□□以作短長不色形而定高下耶。佛為斷此疑故。曰皆由先世用心不等皆由也。何者。行業雖同。而願心有異。行則能者。願則能引。行則能令有無。願則能令勝劣。若願心祈乎出世。即得出世之果。若願心求於世間。即得世間之報。由此義故所受不同

  經曰如此受法福報皆從洗浴眾聖僧得之耳 通曰。此斷疑願。疑曰。若行雖是一。由願參差。則但應發願自階勝果。何須修行強致勞苦耶。今明願難能引者。由行力如其無行則願何所行。所引之行即是洗僧故。曰如此福報皆從洗浴聖眾得之耳

  經曰佛說經已阿難白佛當何名此經以何勸誨之 通曰。此明下第叁明流通。自有二意。先明侍者諸勸誨之法。後明祇域申永奉之旨。此即初章自有二問。約文以求目。此文以何為名。後問約義以聞持。此義雲何勸誨 經曰佛告阿難此經名曰溫室洗浴眾僧經 通曰。此答初問。此經既以洗僧為實。即從此實為名也

  經曰諸佛所記非我獨造行者得度非神受與求清淨福自當奉行 通曰。此答後問。諸佛所記故可以勸。行者得度故可以誨。可以勸故。同行者必同入。可斯誨故。自作者還自受。故曰非神受也

  經曰佛說是已祇域眷屬聞經歡喜得須陀洹道禮佛而退嚴辨洗具 通曰。此即祇域申承奉之旨也。祇域道根已來故聞經護果。然請不虛辭故。求退嚴辨

  經曰眾坐大小各得道迹皆共稽首作禮而去 通曰。請既同來。則果不獨證。故祇域見迹。爰沾大小。然聽法既竟。獲道復周。事須表肅。呈恭振衣旋變故曰作禮而去也

  溫室經疏

   釋惠淨撰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盂蘭盆經贊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