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 耳與鼻不相連 是身口及與意
莫令心起是事 無所念是爲谛
無所想如爲谛 諸色著當遠離
諸所有不相連 是所謂爲正谛
爾時私呵昧。便于佛前說偈言
快善哉無念法 何人聞不願樂
諸恐懼皆度脫 于愛欲無所著
佛爾時便爲私呵昧童孺。說偈言
若無禮于諸佛 亦無敬于正法
不親近于衆僧 聞是教便不喜
若有人無有信 亦于戒甚狹劣
以怯弱無精進 于是法便不可
多嗔怒蔽卒暴 志迷亂不感分
性輕易無智慮 是曹輩便不樂
若魔子與魔使 及邪見外道人
堅住疑在羅網 聞是言不信受
私呵昧白佛言。是曹輩非法器人。我當爲作法器。唯願佛授吾決。便于佛前說偈言
譬若壞器之人 于大法不能持
當用是過人故 我爲其作法器
唯願佛授我決 今至意從內發
當親近善知識 求菩薩與同志
其貧者我令富 不信者教令信
弊惡者令持戒 爲人故皆擁護
常爲說忍清淨 開導之使悔過
及普明度無極 蠕動類皆度脫
以空法教導人 令一切脫生死
授菩薩發快心 于法中所當行
分舍利皆悉遍 令衆生得安隱
留經戒于十方 令一切常習行
佛告私呵昧童孺言。過去諸佛皆授若決已。我今亦當複授若決。今現在無央數國土諸佛轉法輪者。是諸佛皆複授若決已。私呵昧童孺。從佛聞所授決。便大歡喜。即住虛空。去地百四十丈。從上下來。以頭面著佛足。爲佛作禮。時五百弟子見大變化。便于佛前說偈言
傥加教哀吾等 唯願佛授我決
後五濁弊惡世 吾等輩當持法
若數谏及罵詈 弊惡人加捶杖
爾時世有是人 我當教自悔責
爾時世我曹等 諸苦惱皆當忍
爲一切人非人 授吾等以要決
吾等輩悉朽身 不貪惜于壽命
但願樂在空閑 于供養無所慕
佛爾時便爲五百弟子。說偈言
是五百諸弟子 今悉來在此間
當爾時于後世 皆當發菩薩心
猶當更小勤苦 于壽命當短少
當是時所在處 見供養無央數
我初發菩薩時 亦世世忍勤苦
若曹學當如是 便自致人中王
法本空無吾我 哀一切數說是
我爾時于彼世 爲若等現形像
諸菩薩皆歡喜 贊歎言佛常在
爲一切作安隱 示現人佛形像
一切刹與十方 今現在諸法王
佛爲諸菩薩故 皆悉放大光明
無勝慈弘大士 今現在第四天
數勸樂諸菩薩 亦勸勉示深法
爾時世作行者 多有人皆發意
如宿命有余殃 若意亂應畢罪
志所索無厭極 亦不能自飽滿
他余事不樂作 常求佛菩薩行
諸弟子莫愁憂 雖勸苦不能久
于是世壽終後 便生上兜術天
當願生安隱國 壽無極法王前
妙藥王國土中 無怒佛教授處
常當願到彼生 于是世壽終後
便于彼得神足 悉供養諸佛前
行六法得自成 今佛時悉授決
皆度脫叁惡道 以遠離八難處
諸邪道及大網 以裂壞得脫去
無所著緣一覺 于其中悉過上
爾時五百弟子。聞佛授與決。皆大歡喜。即住虛空中去地二十丈。從上來下爲佛作禮。白佛言。我等私呵昧。雲何得封拜。佛爾時便笑。無央數色色各異從佛口出。光照無央數佛國。還繞身叁匝于頂上便不見。爾時阿難從坐起正衣服。右膝著地叉手頭面著佛足白佛言。佛何因緣笑。既笑當有意。佛爾時便爲阿難說偈言
私呵昧在上頭 弟子中師第一
皆當共同一劫 于人中爲尊雄
當于是賢善劫 後五濁弊惡世
悉于中畢其罪 便從是得神足
然其後神足具 便飛到億刹土
供養已便得佛 其佛號蓮花上
爾時五百弟子。于佛前贊歎佛說偈言
今佛說吾等輩 得封拜當爲佛
教一切作功德 無央數不起念
我爾時時法王 當住于閻浮提
菩薩者道樹經 爲一切廣說法
若有人聞經問 便即起菩薩意
吾等輩皆勸佛 願尊雄授與決
今佛者一切父 常愍傷人非人
用子故加慈哀 大尊將分別說
當爾時于是經 然于後起恭敬
便即起菩薩意 爲人故問其義
大尊雄爲具說 菩薩意有何德
若黠人聞是法 便發起菩薩意
佛爾時五百弟子。說偈言
若有聞便信者 菩薩樹無上尊
我一切授與決 皆當得人中王
意所願勇猛大 發菩薩便直前
其志意甚清淨 便得生清淨實
于色欲出叁界 便即起菩薩意
持是意作功德 疾得度叁界去
一切人所作行 皆著于叁界中
若其意無所著 菩薩者無有上
若菩薩起經意 爲一切說道樹
有功德便教導 持是經能示現
菩薩事以具說 所當教悉以遍
其余法不可數 其法微不可說
無量慧悉具足 用是故得爲佛
哀愍傷一切人 常修習菩薩行
爾時阿難白佛言。是經名爲何等。當雲何奉行之。佛語阿難。是經名菩薩道樹經。若當諷誦持之。阿難白佛言。何因名爲菩薩道樹經。佛語阿難。譬如種樹稍稍生芽後生莖節枝葉花實。如是阿難。于是經初發意菩薩。便得喜。從喜身意得休息。具足六度無極行變謀明德。便得無所從生法忍。具足一切智慧。轉于法輪乃至滅度。便分布舍利住後後法用。是故阿難。是名菩薩道樹經
佛說已。私呵昧童孺及五百弟子。諸比丘僧及天人龍鬼資諒神。聞經皆大歡喜。前以頭面著地。爲佛作禮而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