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大毗盧舍那胎藏大儀軌二卷 梵字胎藏曼陀羅諸尊梵名一卷 梵字金剛頂蓮花部大儀軌二卷 梵字毗盧遮那叁摩地儀軌一卷 梵字普賢行願贊一卷 梵字大佛頂真言一卷 梵字大隨求真言一卷 梵字少隨求真言一卷 梵字大寶樓閣經真言一卷 梵字金剛藏降叁世贊王一卷 梵字千臂甘露軍荼利真言一卷 梵字吉慶贊一卷 梵字無垢淨光陀羅尼一卷 梵字菩提場莊嚴陀羅尼一卷 梵字寶部金剛贊一卷(就中如意輪贊大悲真言 維摩诘真言) 梵字妙法蓮華經儀軌一卷 梵字不動尊儀軌一卷 梵字尊勝佛頂真言一卷 梵字七俱胝佛母贊一卷 梵字馬頭觀音陀羅尼一卷 梵字千缽文殊一百八名贊一卷 梵字一切吉祥天女陀羅尼一卷 梵字不空罥索陀羅尼一卷 梵字千手千眼真言一卷 梵字阿彌陀佛真言一卷 梵字寶箧真言一卷 梵字十六大菩薩贊一卷 梵字十六大菩薩真言一卷 梵字大叁昧耶真實一百八名贊一卷 梵字七俱胝儀軌一卷 梵字葉衣觀音真言一卷 梵字大悲心真言一卷 梵字一字頂輪王儀軌一卷 梵字文殊五字真言儀軌一卷 梵字烏刍濕摩儀軌一卷 梵字勝初瑜伽儀軌一卷 梵字天龍八部贊一卷 梵字法身偈一卷 梵字十一面贊一卷 梵字金剛峰樓閣真言並一百八名贊一卷 梵字蓮花部贊一卷 梵字悉昙章一卷
右四十二部四十四卷
釋教者也本乎印度。西域東垂風範天隔。言語異楚夏之韻。文字非篆隸之體。是故待彼翻譯乃酌清風。然猶真言幽邃字字義深。隨音改義賒切易謬。粗得仿佛不得清切。不是梵字長短難別。存源之意其在茲乎
論疏章等 華嚴經疏一部卅卷(澄觀法師撰) 法華玄義一部十卷(天臺智者撰) 法華文句疏二部二十卷(天臺智者撰) 四教義一部十二卷(天臺智者撰) 法華記一部十卷(天臺湛然法師記) 法華贊一部四卷(清索法師述) 大毗盧遮那經疏一部二十卷(一行禅師撰) 虛空藏經疏一部四卷(潛真法師撰) 文殊師利經疏一部叁卷(潛真法師撰) 仁王經疏一部叁卷(良贲法師撰) 明四種具足人求善知識法一卷 金剛般若道俗記叁卷 辯正理論一部八卷(法琳師撰) 叁教不齊論一卷 辯凡聖因果界地章二卷(良贲法師撰) 金剛般若經疏一部叁卷(道氤法師撰) 貞元新定釋目錄卅卷(圓照律師撰) 貞元新翻譯經圖記二卷(圓照律師撰) 佛頂尊勝陀羅尼傳序一卷 華嚴十會一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品會名圖一卷 華嚴會請賢聖文一卷 金師子章並緣起六相一卷 杜順禅師會諸宗別見頌一卷 授五戒八戒文一卷 悉昙字記一卷 悉昙釋一卷 無畏叁藏禅要一卷 建立壇法一卷 金剛頂瑜伽秘密心地法門義訣一卷 大唐大興善寺大辯正大廣智叁藏表答碑六卷
右叁十二部一百七十卷
含理者也叁爻。能敷者也十翼。若阙彖系龜文何益。況乃一乘理奧義與文乖。不假論疏。微言無功。雖有勞載車。冀裨乎聖典。
佛像等 大毗盧遮那大悲胎藏大曼荼羅一鋪(七幅一丈六尺) 大悲胎藏法曼荼羅一鋪 大悲胎藏叁昧耶略曼荼羅一鋪(叁幅) 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一鋪(七幅一丈六尺) 金剛界八十一尊大曼荼羅一鋪(叁幅) 金剛智阿阇梨影一鋪(叁幅) 善無畏叁藏影一鋪(叁幅) 大廣智阿阇梨影一鋪(叁幅) 青龍寺惠果阿阇梨影一卷(叁幅親付法阿阇梨耶) 一行禅師影一鋪(叁幅)
右佛菩薩金剛諸天等像並傳法阿阇梨等影十鋪
法本無言。非言不顯。真如絕色。待色乃悟。雖迷月指。提撕無極。不貴驚目之奇觀。誠乃鎮國利人之寶也。加以密藏深玄。翰墨難載。更假圖畫開示不悟。種種威儀種種印契。出自大悲一睹成佛。經疏秘略載之圖像。密藏之要實系乎茲。傳法受法棄此而誰矣。海會根源斯乃當之也
道具 五寶五钴金剛杵一口 五寶五钴鈴一口 五寶叁昧耶杵一口 五寶獨钴金剛一口 五寶羯磨金剛四口 五寶輪一口
已上各著佛舍利 五寶金剛橛四口 金銅盤子一口 金花銀阏伽盞四口
右九種一十八事
智之無邊號佛陀。覺之無上名調禦。智無邊故無所不知。覺無上故方便難測。故能種種法門攝化長夜。所謂金剛等者並皆佛之智法之門。受持頂戴福利無極。外摧滅魔軍內以調伏煩惱。觀智之端自茲而起。疑南之子不可不知
阿阇梨付囑物 佛舍利八十粒(就中金色舍利一粒) 刻白檀佛菩薩金剛等像一龛 白绁大曼荼羅尊四百四十七尊 白绁金剛界叁昧耶曼荼羅尊一百二十尊 五寶叁昧耶金剛一口 金銅缽子一具二口 [豕-
]床子一口 白螺貝一口
右八種物等。本是金剛智阿阇梨從南天竺國持來。轉付大廣智阿阇梨。廣智叁藏又轉與青龍阿阇梨。青龍和尚又轉賜空海斯乃傳法之印信萬生之歸依者也 健陀縠子袈裟一領 碧琉璃供養鋺二口 虎珀供養鋺一口 白琉璃供養碗一口 绀琉璃箸一具
右五種。亦是青龍阿阇梨之所付也。空海去延曆二十叁年季夏之月。隨入唐大使藤原朝臣。同上第一船發赴鹹陽。其年八月到福州著岸。十二月下旬到長安城。宣陽坊宮宅安置。二十四年仲春十一日。大使等旋轫本朝。唯空海孑然准敕留住西明寺永忠和尚故院。于是曆城中訪名德。偶然奉遇青龍寺東塔院和尚法諱惠果阿阇梨。其大德則大興善寺大廣智叁藏之付法弟子也。德惟時尊道則帝師。叁朝尊之受灌頂。四衆仰之學密藏。空海與西明寺志明談勝法師等五六人。同往見和尚。和向乍見含笑。喜歡告曰。我先知汝來。相待久矣。今日相見大好大好。報命欲竭。無人付法。必須速辨香花入灌頂。速辨香花入灌頂壇。即歸本院營辨供具。六月上旬入學法灌頂壇。是日臨大悲胎藏大曼陀羅。依法拋花。偶然著中臺毗盧遮那如來身上。阿阇梨贊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再叁贊歎。即沐五部灌頂。受叁密加持。從此以後。受胎藏之梵字儀軌。學諸尊之瑜伽觀智。七月上旬更臨金剛界大曼荼羅。重受五部灌頂。亦拋花得毗盧遮那。和尚驚歎如前。八月上旬亦受傳法阿阇梨位之灌頂。是日設五百僧齋普供四衆。青龍大興善寺供奉大德等。並臨齋筵悉皆隨喜。金剛頂瑜伽五部真言密契相續而受。梵字梵贊間以學之。和尚告曰。真言秘藏經疏隱密。不假圖畫不能相傳。則喚供奉丹青李真等十余人。圖繪胎藏金剛界等大曼陀羅等一十鋪。佥集二十余經生。書寫金剛頂等最上乘密藏經。又喚供奉鑄博士楊忠信趙吳。新造道具一十五事。圖像寫經漸有次第。和尚告曰。吾昔髫龀之時。初見叁藏。叁藏一目之後。偏憐如子。入內歸寺如影不離。竊告之曰。汝有密藏之器。努力努力。兩部大法秘密印契因是學得矣。自余弟子若道若俗。或學一部大法。或得一尊一契。不得兼貫。欲報嶽渎昊天罔極。如今此土緣盡不能久住。宜此兩部大曼荼羅。一百余部金剛乘法。及叁藏轉付之物。並供養具等。請歸本鄉流轉海內。纔見汝來恐命不足。今則授法有在。經像功畢。早歸鄉國以奉國家。流布天下增蒼生福。然則四海泰萬人樂。是則報佛恩報師德。爲國忠也。于家孝也。義明供奉此處而傳。汝其行矣傳之東國。努力努力。付法殷懃。遺誨亦畢。去年十二月望日。蘭湯洗垢。結毗盧遮那法印。右脅而終。是夜于道場持念。和尚宛然立前告曰。我與汝久有契約。誓弘密藏。我生東國必爲弟子。委曲之言更不煩述。阿阇梨付囑受法之由大體如是 梵夾叁口
右般若叁藏告曰。吾生緣罽賓國也。少年入道經曆五天。常誓傳燈來遊此間。今欲乘桴東海無緣志願不遂。我所譯新華嚴六波羅蜜經及斯梵夾將去供養。伏願結緣彼國拔濟元元。恐繁不一二
夫釋教浩汗無際無涯。一言弊之唯在二利期常樂之果自利也。濟苦空之因利他也。空願常樂不得也。徒計拔苦亦難也。必當福智兼修定慧並行。乃能濟他苦取自樂。修定多途有遲有速。玩一心利刀顯教也。揮叁密金剛密藏也。遊心顯教叁僧祇眇焉。持身密藏十六生甚促。頓中之頓密藏當之也。是故無畏叁藏舍王位而忘味。代宗皇帝屈北極而不厭。龍智和尚八百不老。崇惠禅師摧邪支傾。法之不思議豈過斯藏乎。慕覺之徒願聞未聞。頌曰
法無行藏 隨人去來 似寶難得
得則心開 投身半偈 豈論珍財
孜孜書寫 其來悠哉 願此介福
國泰人蕃 一聞一見 並悉脫煩
大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入唐學法沙門空海
爲酬四恩廣德興叁寶妙道。寫大師禦筆。謹開印板矣
正安四年十一月二十日。高野山愚老沙門慶賢(八十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