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光明忏法補助儀》

「諸宗部」經文1945卷46頁碼:P0957
宋 遵式集

  ..續本經文上一頁母等。五百眷屬。一切皆是大菩薩等。及此國內名山大川一切靈廟。某州地分屬內鬼神。此所住處護伽藍神守正法者一切聖衆(從大梵下但叁請。不應禮拜。白衣無妨)

  一心奉請。南無第一威德成就衆事大功德天(行者應念此菩薩。即是道場法門之主。當殷勤叁請。希望來至。請已各放香爐。即便合掌胡跪。誦持本咒。若七遍若多遍。此咒正是召命天女及其徒屬。切在精專一心致請。必望下降。果克所求。令不虛爾)

  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南無室利摩诃提鼻耶怛儞也他波利富樓那遮利 叁曼陀達舍尼

  摩诃毗诃羅伽帝 叁曼陀毗尼伽帝 摩诃迦利野 波祢波羅波祢 薩利嚩栗他 叁曼陀修缽梨帝 富隸那阿夜那達摩帝 摩诃毗鼓畢帝 摩诃彌勒帝 婁簸僧祇帝 醯帝簁 僧祇醯帝 叁曼陀 阿咃 阿[少/兔]婆羅尼(遍數訖起一禮)

  第五贊歎述意方法(行者既咨請竟。決定想一切叁寶及諸天仙。悉集道場如

  對目前。即自了知身口意業充滿法界。面對法座稱贊叁寶微妙功德。口自宣偈。而贊歎曰)

  佛面猶如淨滿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目淨修廣若青蓮  齒白齊密猶珂雪

  佛德無邊如大海  無限妙寶積其中

  智慧德水鎮常盈  百千勝定鹹充滿

  足下輪相皆嚴飾  毂網千輻悉齊平

  手足缦網遍莊嚴  猶如鵝王相具足

  佛身光耀等金山  清淨殊特無倫匹

  亦如妙高功德滿  故我稽首佛山王

  相好如空不可測  逾于千日放光明

  皆如焰幻不思議  故我稽首心無著

  (贊已當述建忏之意。任自智力所陳雲雲)

  第六稱叁寶及散灑方法(此散灑應通名奉供。則攝叁寶諸天。若直雲散

  灑。則局施諸神。于理不便。略如前說。行者欲稱叁寶。當合掌低頭鞠躬平聲叁稱雲)

  南無寶華琉璃佛。南無金光明經。南無第一威德成就衆事大功德天(如是叁稱已。次虔奉供養專想面對。後陳辭句。余時須除去飲食並淨潔如法。複持散擲等語。但雲香華至同圓種智而止。便即禮佛)

  今我道場敷設供養。然種種燈。燒種種香。奉種種飲食。淨潔如法。恭持奉供諸佛世尊大乘經典菩薩賢聖一切叁寶。又複別具香華飲食。奉獻功德大天大辯四王梵釋天龍八部聖衆。複持飲食散擲余方。施諸神等。唯願叁寶天仙。憐愍于我及諸衆生受此供養。以金光明力及諸佛威神。于一念間顯現十方一切佛刹。如雲遍滿。如雨溥洽。廣作佛事等熏衆生。發菩提心同圓種智(此亦應隨意所陳。未必專誦此語。作是語已。當持飲食至道場外淨處布散四方。先作是言)我今依教供養大乘叁寶及吉祥大天。持此種種飲食。散灑諸方遍施諸神。願諸神明威權自在。一念普集各受法食。充足無乏身力勇銳。守護堅強知我所求。願當相與回此福利普潤含生。果報自然常受勝樂(作是咒願竟。即便以食散擲四方。想無量鬼神悉來受食。爾時或誦前咒。或但雲南無室利摩诃提鼻耶。以食盡爲度)

  第七禮敬叁寶方法(灑散既竟。還至道場。應當一心正身威儀禮敬諸佛。禮

  佛之法隨所禮佛志心憶念。此佛法身猶如虛空。應物現形如對目前受我禮拜。余一一佛亦然。應專一心不

  得散亂。爾時自知身心空寂無能禮所禮。雖無有實非不影現。一一佛前頭面頂禮。法僧亦然。當熟誦補助

  儀中。禮叁寶各有辭句)

  一心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一心頂禮東方阿閦佛

  一心頂禮南方寶相佛

  一心頂禮西方無量壽佛

  一心頂禮北方微妙聲佛

  一心頂禮寶華琉璃佛

  一心頂禮寶勝佛

  一心頂禮無垢熾寶光明王相佛

  一心頂禮金焰光明佛

  一心頂禮金百光明照藏佛

  一心頂禮金山寶蓋佛

  一心頂禮金華焰光相佛

  一心頂禮大炬佛

  一心頂禮寶相佛

  一心頂禮盡金光明經中及十方叁世一切諸佛

  一心頂禮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經(叁禮)

  一心頂禮信相菩薩摩诃薩

  一心頂禮金光明菩薩摩诃薩

  一心頂禮金藏菩薩摩诃薩

  一心頂禮常悲菩薩摩诃薩

  一心頂禮法上菩薩摩诃薩

  一心頂禮盡金光明經內。及十方叁世一切菩薩摩诃薩

  一心頂禮舍利弗等。一切聲聞緣覺賢聖僧

  第八修行五悔方法(行者當自想。身對叁寶法座。一心一意。爲一切衆生修行忏

  悔。自憶先罪及今生所造。若不忏悔。當入阿鼻受極大苦。若有此罪尚不得刹那覆藏。何況經久。滅障品

  雲。有四種業難可滅除。一者于菩薩律儀犯極重罪。二者于大乘經心生誹謗。叁者于自善根不能增長。四

  者貪著叁有無出離心。有四對治能滅四罪。一者于十方佛至心親近說一切罪。二者爲一切衆生勸請諸佛究

  深妙法。叁者隨喜一切衆生所有功德。四者所有善根悉皆回向無上菩提。文但有四悔于理亦足。若開五悔

  者。但于回向開出發願。上雖能回向。更須加願樂。要製之法對治心無決定喜退之障。既知此已起大慚愧。

  實有此罪一心求滅。雖加苫到不惜身命慚愧等心廣如忏悔品疏。普爲之前辭。偈出補助儀。應熟誦使心念

  不滯。運想令成。默念已唱雲)

  普爲法界一切衆生 悉願斷除叁障。歸命忏悔(起已一禮。當運逆順十心。具如補助儀。運十心已。專想對十方佛前涕淚悲泣。燒衆名香。而作是言)

  我某甲歸命頂禮一切諸佛。現在十方已得道者。轉妙法輪誘接一切。爲令衆生得清淨故。得安樂故。是諸世尊以真實慧以真實眼。真實證明真實平等。悉知悉見一切衆生善惡之業。我從無始。隨生死流。與一切衆生已造業障。爲貪嗔癡之所纏縛。未識佛時。未識法時。未識僧時。不了善惡。爲身口意得無量罪。以惡心故。出佛身血。誹謗正法。破和合僧。殺阿羅漢。殺害父母。十不善法。自作教他。見作隨喜。于諸衆生橫生毀呰。鬥稱欺诳以僞爲真。不淨飲食施與衆生。生死六道所有父母。更相觸惱。塔物僧物四方僧物。心生偷奪自在而用。諸佛法律不樂奉持。師長教示不相隨順。叁乘行人喜生罵辱。令其退恨。見有勝己便懷嫉妒。法施財施而生障礙。無明所覆。邪見惑心使惡增長。于諸佛所而起惡言。法說非法。非法說法。如是衆罪齊如諸佛。真實慧眼真實見知。奉對忏悔不敢覆藏。願我此生所有業障皆得消除。所有惡報未來不受。亦如過去諸大菩薩修菩提行。所有業障悉已忏悔。我之業障今亦忏悔。亦如現在未來諸大菩薩修菩提行。所有業障皆悉忏悔。我之業障今亦忏悔。已作之罪願乞消除。未起之惡更不敢造(忏悔已。歸命禮叁寶)複次修勸請方法(行者應知。勸請能滅魔障。及謗方等之罪。所得功德。如人以滿殑伽沙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供養一切諸佛功德。既知是已。起殷重心。五體投地。口作是言)

  我(某甲)歸命頂禮十方一切諸佛世尊。初成正覺未轉法輪。欲舍應身入涅槃者。我皆頂禮。是諸世尊勸轉法輪。請久住世。度脫安樂一切衆生(勸請已。歸命禮叁寶)

  複次修隨喜方法(行者應知。隨喜能破嫉妒之障。增長自己無量善法。若人供養殑伽沙叁千大千世界。滿中阿羅漢。盡其形壽。以上妙四事而供養之。如是功德。千分不及隨喜一分功德。既如是已。起殷重心。五體投地。燒衆名香。而作是言)

  我(某甲)歸命頂禮十方一切諸佛世尊。我今隨喜一切衆生叁業所修施戒心慧。二乘菩薩賢聖善根。十方諸佛證妙菩提。法施一切。所有功德我皆至誠隨喜贊歎(隨喜已。歸命禮叁寶)

  複次修回向方法(行者應知。修回向行。能破著有及悭吝心。回向少善。遍入叁際。如滴水投海。如聲投角。則能遠遍。既知是已。起殷重心。五體投地。而作是言)

  我(某甲)歸命頂禮十方一切諸佛世尊。願作證知。我從無始至于今日。叁業所修一切諸善施戒禅慧。乃至忏悔。勸請隨喜。攝取現前。回施法界。一切衆生同證菩提。如諸佛等(回向已。歸命禮叁寶)

  複次修發願方法(行者應知。發願要期應以菩提涅槃二種果報而爲所歸。能滅漏欲及退轉障。既知是已。當整威儀。起殷重心。五體投地。燒衆名香。而作是言)

  我(某甲)歸命頂禮十方一切諸佛世尊。證我微誠現前所願。願諸天八部增長威神。常來護持我此國土。風祥雨順谷果豐成。聖帝仁王慈臨無際。群臣官屬常守尊榮。萬姓四民永安富樂。佛法檀越父母師僧。曆代冤親法界含識。鹹生正信發菩提心。六度齊修二嚴等備。複願我等衆聖冥加。常值大乘及善知識。開我佛慧願行現前。荷負流通叁世佛法。誘化一切然無盡燈。普會衆生同歸秘藏(發願已。歸命禮叁寶)

  第九明旋繞自歸方法(行者行五悔已。當一心正身威儀。右繞法座安詳除

  步。心念口稱叁寶名字。如是叁遍。爾時當了。音聲如響。身心性空。舉足下足心無依倚。不住行相而複

  了如影現。十方聲聞法界遍于法座。如是知已唱雲)

  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四方四佛。南無寶華琉璃佛。南無大乘金光明經。南無信相菩薩。南無金光明菩薩。南無金藏菩薩。南無常悲菩薩。南無法上菩薩。南無第一威德成就衆事大功德天(如是叁反旋繞唱。既竟當至佛前。一心正念。回上所作。不離叁寶。願同衆生。入叁寶海。當唱雲)

  自歸于佛。當願衆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一拜)

  自歸于法。當願衆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一拜)自歸于僧。當願衆生統理大衆一切無礙。和南聖衆(一拜)

  第十明唱誦金光明典方法

  行者上已禮旋竟。當就別座唱誦是經。百錄令唯專唱誦。不明坐禅者。少異余法。應如法華有相安樂行。不入叁昧但誦持故。亦見上妙色像。叁昧儀雲。若人本不習坐。但欲誦經忏悔。當于行坐之中久誦經文。疲則暫息息竟便誦。亦不乖行法。彼則通坐通誦兩無所乖。今□彼誦而不開坐。而亦于是典金光明中。而得見我釋迦牟尼。問可通坐不。答亦應無妨。品雲。令心安住正念思惟。是經深義思惟通坐。是義明矣。且依百錄。當誦經時一心正念。使文句分明。音聲辯了不寬不急。系緣文句。如對文不異。不得謬誤。次應了知音聲性空。如空谷響。雖知空寂而心曆曆照諸句義言辭辯了。運此法音充遍法界供養叁寶。普熏衆生令得同入金光明法性海中。但誦經准法華儀。有二種人。一具足誦。二不具足誦。具足者。行人先曾通誦一部。不具足者。行人本不曾誦。今欲修行法。但令誦安樂行一品。極令精熟。今亦如是。不具足者。宜誦空品。于行忏時唯專誦之。若禮佛竟正當誦時。不拘遍數隨意堪任。問法華誦安樂行品。所行叁昧與品相應。今亦應誦功德天行法本品。而今誦空品者何。答法華亦未必爾。故叁昧儀雲。若兼誦余品亦得。但不得誦余經典籍。今誦空品亦無乖也。但正取意爲論。豈不行人上忏悔滅惡。贊歎供養禮敬生善。須空導成。經雲。一切種智而爲根本。既不別令坐禅觀慧。故誦此品擬觀最便。宜可思之。十科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金光明最勝忏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