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自在王如來曼荼羅左邊月輪而住。偈曰
奇哉成歌詠 我供諸見者
由此供養故 諸法如響應
雖具歌詠。而未獲神通。即毗盧遮那佛于內心中。流出如來事業。及衆生事業。作善巧智及自受用智。種種供養。結金剛舞印。廣大儀軌。現大神通。妙舞莊嚴以爲佛事。微塵佛刹供養恒沙。于叁昧門出入無礙。此乃金剛舞菩薩妙用也。依不空成就如來曼荼羅左邊月輪而住。偈曰
奇哉廣供養 作諸供養故
由金剛舞儀 安立佛供養
已上四菩薩內供養也
阿閦如來于內心中。流出焚香菩薩。供養毗盧遮那如來。其香雲海遍周法界。見聞覺知者。能生適悅。能遍入諸佛體中。悅樂歡喜。此乃金剛焚香菩薩作大佛事供養也偈曰
奇哉大供養 悅澤具端嚴
由薩埵遍入 速疾證菩提
香已供養。寶生如來于內心。流出微妙覺華。而奉獻毗盧遮那如來。由金剛寶蓮。其華開敷光明。厥色鮮美。福德之聚種種莊嚴。能施有情安樂之願。此乃金剛華菩薩而妙用也偈曰
奇哉一切佛 能作諸莊嚴
由如來寶性 速疾獲供養
華已供養。未獲光明。即觀自在王如來。于內心中。流出金剛智燈。承事供養毗盧遮那如來。光明照徹。獲得如來五眼清淨。內外障色。悉鹹睹見。于內智燈。照一切法。本性清淨由若摩尼。百光千明無能映蔽。智慧之日由斯燈焉。此乃金剛燈菩薩智照也偈曰
奇哉我廣大 供養燈端嚴
由速具光明 獲一切佛眼
燈既供養。未獲清涼。即不空成就如來。于內心中。流出金剛塗香菩薩。執持香印。供養毗盧遮那如來。此妙塗香。能除一切有情郁熱之疾。能獲如來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莊嚴其體。亦能證得清冷菩提之心廣大圓滿。此乃金剛塗香菩薩供養也偈曰
奇哉香供養 我微妙悅意
由如來香故 授與一切身
已上四菩薩外供養也
八供養已畢。四攝之事未圓。即毗盧遮那內心中。流出金剛鈎菩薩。而召集之。夫爲鈎者。有四攝義。愛語布施利行同事。而能運度無量衆生。複有難調衆魔。而能折伏。亦能控製狂象。而皆順從。即此大菩提心廣大圓滿。堅固猛利。決定不退。亦能召集一切賢聖。降臨道場。能滿一切真言行菩薩。速證悉地。此乃金剛鈎菩薩召集之智也偈曰
奇哉一切佛 鈎誓我堅固
由我遍鈎召 集諸曼荼羅
既具鈎義。引攝之事未圓。即毗盧遮那佛內心中。流出金剛索菩薩。能禁製一切煩惱無明忘想昏闇之心。能縛一切苦輪。令得解脫。複能等引禅定大菩提心。一切印衆皆來聚會。微塵佛刹。鹹悉降臨曼荼羅道場共作佛事偈曰
奇哉一切佛 我堅金剛索
設入諸微塵 我複引入此
索義既辨。製止之理未行。即毗盧遮那佛于內心中。流出金剛鎖菩薩。其鎖是製止之義。能閉一切諸惡趣門。起大慈悲。于一切有情而生救護。能縛一切衆印。及以如來使。俱由解脫得大涅槃。複令微塵海會如來。于此道場。住叁摩地心。同密嚴佛會作大佛事。偈曰
奇哉一切佛 大堅金剛鎖
令諸縛脫者 有情利故縛
雖具鎖義製止之事。遍入理智而未圓通。即毗盧遮那佛于內心中。流出金剛鈴菩薩。執持光明磬。而供養之。發生無量微妙之音。一切聖衆聞者靡不歡喜。諸佛惡字種子。能遍入一切如來身心中。瑩如明鏡。于無量有情身田。中大種智。能于諸佛所。舍身而作僮仆。承事供養。于叁摩地中。適悅歡樂。此乃金剛鈴菩薩之妙響也偈曰
奇哉一切佛 我堅金剛入
爲一切主宰 亦即爲僮仆
此乃一切如來叁昧耶。鈎召引入縛調伏也。結叁昧耶印已。能令修行人天諸叁摩地佛性海中。適悅安樂由斯供養
次入五如來供養法。即入毗盧遮那佛觀。結遍照尊如來印。觀門即身心清淨。圓滿菩提。廓周法界
次入金剛薩埵叁摩地印。堅固菩提心
次入虛空藏菩薩大寶印。獲得一切衆生所願滿足。無所匮乏
次入蓮華叁昧耶觀自在菩薩印。由此清淨無染著故。獲得一切殊勝微妙之法
次入羯磨大菩薩叁摩地。能成一切如來事業。衆生事業所有修持。無不成就。此乃毗盧遮那及四大菩薩。即同五如來也
次當修行十六大菩薩供養。是諸大菩薩。爲供養故。各持器械之印。布在身上諸支分間。能爲如來作大佛事
初金剛薩埵持五智金剛杵印。以表堅固勇猛菩提心
次金剛王菩薩。持金剛雙鈎印。行四攝法。召一切如來及一切有情。無不雲集。置之右脅。以爲幖幟
次結金剛愛菩薩弓箭之印。能令愛念一切有情。又能射二乘見執之心。置之左脅。用爲隨。一切色相無所染著
次結娑度大菩薩歡喜印。一切如來及諸聖衆。皆善哉彈指贊歎隨喜。置之腰後。以表善哉
已上金剛部四大供養也
次當結虛空藏大菩薩大寶印。能滿一切有情所求。皆得。置之于額。雨種種寶。亦持摩尼寶瓶。與一切如來灌頂
次當結金剛威光大菩薩印。威光赫奕。能蔽千日。持金剛之日。面前旋轉。如轉日輪
次結金剛幢菩薩印。由如意寶幢。能滿一切有情求願。滿足。置之直上。由若寶幢
次結金剛笑菩薩印。能令一切賢聖諸佛海會及天仙等。靡不歡喜。置之口已上。以表大喜笑也
已上寶部四供養菩薩也
次當入蓮華部叁摩地。由此住觀自在菩薩觀。能令有情。于法無礙無所染汙。即持蓮華印安在口中。清淨法音之所演化
次當入文殊室利菩薩智慧之觀。當令有情。辦明正法持智慧之劍。能破邪山。絕二乘見執之心。住法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安于右耳輪邊。以爲止住
次當入法輪清淨觀。能轉無上之法輪。叁轉法輪。叁大千。廣度有情。即金剛因菩薩。持金剛輪器杖。安在左耳。以爲幖幟
次當入無言叁昧耶。一切萬法皆離言語。言語性空本來常寂。亦無所說。即金剛語菩薩。持金剛舌。即安在頂後以表無言
已上四親近菩薩法部也
次業部十七供養。即金剛喜戲菩薩。能令有情適悅歡喜。持叁钴之杵。安于頂上。成就一切如來事業。衆生事業悉皆成就
次當金剛鬘印莊嚴之事業。衆寶所成罥索寶鬘。以爲嚴飾。此印安于額上也
次金剛歌菩薩。能成如來六十四種梵音歌贊吟詠。皆成殊勝。持箜篌之印。置在右肩。所出言音皆成妙法
次金剛舞菩薩。神通自在。變化十方。舉動施爲無非佛事。此四菩薩。北方四親近大菩薩也。業部所管
次結外供養菩薩印。即金剛焚香。及金剛華金剛燈乃至塗香菩薩等。以爲十七雜供養。金剛寶印供養。能令有情所求滿願。以金剛妓樂歌贊諷誦箫瑟箜篌微妙法音。以爲供養
次結劫樹印。能令諸有情。能滿殊勝之願。百千珍寶玩弄諸物。名衣上服凡有所須。于此樹間皆得滿足。無有乏少
次結羯磨叁昧耶印。常作思惟。于虛空中。所有一切諸如來。我皆承事供養。一一佛前。想有此身瞻禮供養
次應入達磨叁昧耶印。常作思惟。我今此身與諸佛菩薩身等。觀法實性。無有差別更無異相。即同一切如來之身也
已上修行叁摩地法也
次行六波羅蜜法。運度有情。于四無量心弘誓願發菩提心。即當證悟
次入六波羅蜜觀行。檀波羅蜜者。爲是寶部。所以亦由無住檀施。等虛空界一切有情所求之者。隨意滿願。皆施與之。複于生死之中。愍念衆生。爲救護故。悉令滿足。亦能護菩提心。未度者令度。未安者令安。亦能雨種種珍寶。廣施有情。令使圓滿富樂豐饒。令得解脫
戒波羅蜜者。叁聚淨戒。一攝律儀戒。二攝善法戒。叁攝衆生戒。亦雲饒益有情戒。一切戒行。皆攝律儀所管。由持戒故。獲得身口意清淨果報。此即同毗盧遮那如來滿法界身如如之體。亦雲斷德也。攝善法戒者。一切善法。皆屬此戒。亦雲智德。即是毗盧遮那如來圓滿報身也。色相莊嚴。光明赫奕。據須彌頂。爲諸菩薩說大乘經是。饒益有情者。即是釋迦牟尼如來化身也。由如來于此世界愍念有情。作變化身種種方便。救度衆生令登彼岸。即名恩德。由此叁德之義。總而言之。戒波羅蜜之所攝化也
忍波羅蜜者有五義。一伏忍。二信忍。叁順忍。四無生忍。五寂滅忍。伏忍配東方。信忍配南方。順忍配西方。無生忍屬北方。寂滅忍配中央方。于此五方即五如來也。地前叁賢伏忍。且初地二地叁地。配于信忍。四地五地六地。配于順忍也。七地八地九地。配在無生忍。十地滿足配也。等妙覺者。配于寂滅忍。由持忍波羅蜜故。所生之處。令得端正果報眷屬圍繞。功德廣大無量無邊。不可窮盡。見聞之者。悉皆歡喜。恭敬隨順。喜悅從心此即忍波羅蜜之行相也
精進波羅蜜者。若人修行。不能精進勤行苦行。至求解脫者。魔即得便。墮在泥犁生死海中。巡環六道。無由得出。所以須被精進铠甲。摧懈怠之魔。萬行精修。悉皆成就。威德自在由若日輪。叁千威儀八萬細行。皆由持此戒也。精進波羅蜜行相也
禅波羅蜜者。凡人修行。心多散亂爲計屬。即備六種散動。纏繞身心。念不安。不得解脫。所以須住心一境。更不緣異緣。于四種禅法中。住如來清淨禅中。永除妄想。須住無住之住。常依離念之心。實相圓明。廓周法界。大菩提路由此致焉。此禅波羅蜜也
智慧波羅蜜者。智能了別。慧乃由辨明。由如明鏡能鑒衆色。大小乘法無有差謬。除其我執二相。住大乘心。圓滿菩提。證真如際。即是如來平等法身。修行者結六波羅蜜印。誦六波羅蜜真言。住六波羅蜜觀門。即同一切如來解脫如如智也。法身。由此六種方便。即入叁空解脫門。所爲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一切萬法舉體皆空。無一事而不真。無一物而不實。真空妙有。實相圓明。即誦愚[口*皿]耶真言。即是毗盧遮那如來正體圓智也。由斯勝上之義。轉便結如來口印。住叁密門觀。誦叁秘密真言。一切有情無不解脫。所出法要。回施衆生。見聞覺知悉超叁界。結四大印。誦四種真言。誦百字明。住叁摩地心。持珠念誦。持念畢已。誦種種贊歎。獻種種名華。誦百字真言。即入塵刹佛海。運心廣大。供養法事既畢。則從前羯磨叁十七尊印。後便結叁昧契及十六大供養乃至十七雜供養。已後獻阏伽。回向發願。然即入叁昧耶。心住叁摩地觀門。念誦即經行。息念。轉讀大乘華嚴楞伽等經。思惟佛道。國師大叁藏和上。于含晖院承明殿大道場。頃因余暇。披讀梵經。忻然熙顔。法樂虛適。開大慈之戶。誘諸童朦。大啓良緣。令使知見。我之秘教浩汗無涯。法體幽微實難窮際。今且依瑜伽教迹。略爲指南。真言行門。爰開理趣。今說能觀。毗盧遮那佛報身是。所觀四智如來也。能觀是四方如來。所觀是十六大菩薩也。能觀是心。所觀是境。八供養及四大護菩薩等。各具能所。雖具能所。能所之體本空。空有之理本無。中道之心斯契。今此建立金剛界叁十七尊大曼荼羅。及賢劫千佛外金剛部二十天及四十天等。此爲初原。展轉相生無量曼荼羅也
今複建立降叁世忿怒曼荼羅會叁十七尊調伏法則。文殊乃至諸天外金剛部。稍異諸法。且依修證。略述指陳。于叁昧耶心。出入無礙。精修理智。住菩提心。舒展無涯。廓周法界。或聚即入金剛光明峰內。若出虛空。遍滿虛空。微塵海會如來。鹹來同證。又傳心印。指示微細觀門。金剛一乘以爲心要
又說護摩之法。獲益無窮。凡所施爲。須依師受。爐數壇所爲不同義。蘇蜜柴薪俱申妙用。至如供養香藥飲食。息災調伏法則又別。真言加句。引入道場法事。皆依本部。亦不同其揆也。今此啓鑿。令斷衆疑依此修行。必無差謬。即欲依經廣說。義密難申。諸余軌儀。備在經內。且約金剛界叁十七尊。修集要門。輪環鈎帶而敷演也。弟子等既蒙法施。喜躍增深。虔恭一心。伫立而聽。依口鈔寫。而私記焉
次入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者。所謂空者。一切法皆空。空之體亦空。空亦不可得也。無相者。地水火風男女等相。並青黃赤白。于此十相。一切萬法舉體皆空。以爲一切相空不可得也。無願者。凡所修道。絕叁界希望之心。有所願求。皆是有相。永絕妄想。斷所願求之心。無願無求。是真解脫。由此叁相空故。即入解脫法門。悟斯正理。即身有光明。廓周法界。即同毗盧遮那正體智也。皆由誦愚[口*皿]耶真言。結此密印。即入叁密觀解脫門。一境一心。即當證悟。次叁秘密口印。由此叁密。叁業清淨。觀于此身滿法界。微塵盡是一切諸佛。于一一佛前。皆有自身。于諸佛足下。禮拜承事。供養忏悔發願四大印者。初金剛薩埵。想五智之杵。常在菩提心月輪上。其杵發無量光明。即成菩提心智也
第二寶印。即虛空藏菩薩金剛福德之聚。珍寶無窮。亦能灌頂一切如來。滿衆生願也
次觀自在菩薩。由斯印故。能令法界清淨。入無言觀門。于舌上。觀五智金剛光明赫奕說法無礙。即入勝義菩提印也。第四羯磨印者。想羯磨金剛杵。結此杵印。在于月輪。心上旋轉滿法界輪。諸佛所願皆得滿足。承事供養無所阙乏。複于自身同于諸佛。一切供養無不滿願。即虛空庫菩薩之所同事也
已上六段親于阿阇梨所決譯也
金剛界瑜伽略述叁十七尊心要
貞享叁年五月十五日
點之了印版原多書誤文義叵辨拙解所及且訓點之後之君子請尋善本校正之雲 河南金剛乘佛子淨嚴(四十八載)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