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觀察一切如來。遍能了知諸佛境界得不空智。爾時如來便以智印而用加持。得加持已便能集會一切如來及諸如來無盡智藏。嚴自智界作大佛事。便能承事一切如來。而諸如來護念不舍。是以染智據次而說。如是次第皆是如來普賢金剛叁昧智用。一合實相甚深境界。以聲字相次故別轉耳。後後所說准應知之。次下釋文頌曰
如來奉事心 秘密神變相
現請教旨者 授菩提弓箭
如來奉事心者。經雲爾時世尊複入及拔折啰邏伽等。釋曰。謂從普賢菩薩菩提金剛叁昧入佛境界。加持衆生相續便入不空王相。而作佛事。轉住即入此奉事門。故雲複入等。如上准知。言奉事及染愛者。謂奉事如來及以衆生。以奉事如來故如來愛樂。以奉持衆生故衆生離苦。又謂由染愛如來故如來護念。由染愛衆生故衆生解脫。是以名爲染愛之智。故說秘明雲拔折啰邏伽也。秘密義者謂金剛愛染奉持也
頌曰秘密神變相者。經從說此秘明時至神變佛事已等。釋曰。此中神變入出合散皆如普賢金剛行相耳。唯此中契相別者。所謂華器仗弓箭等。是如來彈擊智也。其契兩頭皆有蓮華故雲華器仗。華器仗即是弓箭也。此智猶如主立彈官彈擊非法。謂二乘樂寂自謂究竟。此非法也。菩薩位地悲智不等。此非法也。一切衆生常樂諸欲習諸邪道。此非法也。乃至假使有佛及一切賢聖悲智不等。皆是非法也。是故大日如來現此智相。令諸菩薩習正行者持此智印承事諸佛。攝受衆生隨意無礙
頌曰現請教旨相者。經從由至極殺故至最勝悉地果故等。釋曰。謂以諸佛境界入衆生界。和合爲一成妙智相。在左月輪爲諸衆生現請因緣。故雲爲摩羅大菩薩身。而此大菩薩善巧智相奉事如來。如來雖已離于愛染。由善巧故諸佛愛念。如世恩愛不相舍離。故攝爲一體。住于自心說調伏偈。如經可解。次菩薩出現請教示相。如來複入念其所應。乃至一切獲得勝益故雲最勝悉地果故等。此中句義已如上釋。更不繁詞也。依經思之可解耳
頌授菩提弓箭者。經彼金剛弓箭乃至一切安樂等。釋曰。灌頂之法略如前釋。授此智相而說偈等者。欲令菩薩及諸有情見聞此法。受持修行不生疑礙。故雲此是諸佛無垢染智能以染愛染離愛者。悉能授與一切安樂。是名彈擊智印。即弓箭之表也。乃至題目法義准知
第四一切如來善哉智金剛踴躍大菩薩叁昧門。述此意者。所謂諸法智性空寂清淨。一切如來以此智道綱紀有情。而諸聖賢未達源際以爲差別。縱其入者太過。即空見之甚也。其未入者不及。即愚凡之極也。而此二輩行雖殊異太過不及。皆來入故于諸如來功德智藏不生忻樂亦不稱歎。大智明見慜斯輩故現此智相。名曰善哉。遇斯光者便生踴躍。故號此智名歡喜王。其次第者。謂成就如來普賢菩提金剛智藏鈎弓神變妙莊嚴相。彼無智住空者。縱令得見皆不隨喜亦不稱歎。故佛诃言如盲如聾。所以如來大智善巧力故爲利斯輩現善哉智。灌菩薩頂及諸衆生。若入功德門者持此法印而稱秘明。一切諸佛無不稱善者。佛稱善故彼住空者雖不喜樂亦皆稱善。以稱善因緣漸當覺悟。由一切聖賢稱歎故其修行者踴躍無量。故以漸次第四而說。即此第四智。即前普賢金剛叁昧一切用智其中秘密神變境界。更亦不別列。以一相故應知
次下釋文文有四門而爲頌曰
如來歡喜心 秘密神變相
現請教旨故 授彼善哉智
經爾時世尊複入歡喜王至娑度等者。此如來歡喜心也。釋曰。謂從前叁昧出又入此歡喜王叁昧。故言複入也。叁摩耶等持義如上釋。秘明雲拔折羅娑度。正翻爲金剛善哉。此聲句遍加持故能破不善入善品中。彼不歡喜者皆生歡喜故稱金剛善哉。此善哉智極堅牢故
經說此秘明時至神變等事已等者。此秘密神變相也。此中行相一如普賢觀法
經以極歡喜故金剛薩埵至悉地果故等者。此現請教旨故也。其中出入行相皆如前已釋。此中雲無上踴躍最勝味者。謂彼住空之類愚下之徒。如來善巧現斯智相。隨彼彼類令生歡喜。由歡喜故獲殊勝加持。以是因緣得入如來功德藏海。此是諸佛味故。故雲無上踴躍最上味也
經以金剛歡喜授彼至偈末等者。此授彼善哉智也。謂此菩薩以得灌頂智。此灌頂智者從佛普賢金剛心所出生。無退住相故曰金剛踴躍也。佛加持故便說偈言。如經所說可解。下所題目准上應知。次結雲已上四菩薩並是金剛部中金剛方。阿閦佛眷屬都號爲一切如來大叁昧耶薩埵。謂此四菩薩住東方金剛界不動如來所前後左右。于菩提輪內現神變已圍繞而住。此謂一切如來菩提四智相金剛輪。此菩提輪遍周法界。同而不同純金剛相而爲嚴飾。內外供養及四攝等皆于其中嚴持而住。所以此經先東方者。謂起作之初門應物之源序故。諸佛說法先照東方次及余方。如日初出東方先明次照余方一切皆明。又如四洲衆生但日出處皆呼爲東。東者最初之義。非世方分之稱也。此金剛菩提叁昧亦複如是。欲入佛法海者皆從此入。便以智入如來境界。此金剛叁昧能破壞非法。能成就正法能除滅障礙。能堅牢法界。以無礙智運轉觀察。無前無後。入此金剛法界相妙莊嚴藏如前所說令其成就。既成就已複入如來虛空藏叁昧。下次第說
爲報佛恩祖德謹開印板傳之來葉矣
正應四年(辛卯)七月十八日
沙門慶賀
高野山于往生院
寶藏院開板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