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經文上一頁足。何以故。阿羅漢依如來出家受具足故。阿羅漢歸依于佛。阿羅漢有恐怖。何以故。阿羅漢于一切無行怖畏想住。如入執劍欲來害己。是故阿羅漢無究竟樂。何以故。世尊。依不求依如衆生無依彼彼恐怖。以恐怖故則求歸依。如阿羅漢有怖畏。以怖畏故。依于如來。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羅漢辟支佛。有余生法不盡故。有生有余梵行不成故。不純事不究竟故。當有所作。不度彼故。當有所斷。以不斷故。去涅槃界遠。何以故。唯有如來應正等覺得般涅槃。成就一切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不成就一切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成就無量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成就有量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故。阿羅漢辟支佛。成就思議功德。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一切所應斷過皆悉斷滅。成就第一清淨。阿羅漢辟支佛有余過。非第一清淨。言得涅槃者。是佛方便。唯有如來得般涅槃。爲一切衆生之所瞻仰。出過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境界。是故阿羅漢辟支佛。去涅槃界遠。言阿羅漢辟支佛觀察解脫四智究竟得蘇息處者。亦是如來方便。有余不了義說。何以故。有二種死。何等爲二。謂分段死。不思議變易死。分段死者。謂虛僞衆生。不思議變易死者。謂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意生身乃至究竟無上菩提。二種死中。以分段死故。說阿羅漢辟支佛智我生已盡。得有余果證故。說梵行已立。凡夫人天所不能辦。七種學人先所未作。虛僞煩惱斷故。說所作已辦。阿羅漢辟支佛所斷煩惱更不能受後有故。說不受後有。非盡一切煩惱。亦非盡一切受生故說不受後有。何以故有煩惱。是阿羅漢辟支佛所不能斷煩惱有二種。何等爲二。謂住地煩惱。及起煩惱住地有四種。何等爲四。謂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此四種住地。生一切起煩惱。起者刹那心刹那相應。世尊。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世尊。此四住地力。一切上煩惱依種。比無明住地。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世尊。如是無明住地力。于有愛數四住地。無明住地其力最大。譬如惡魔波旬于他化自在天色力壽命眷屬衆具自在殊勝。如是無明住地力。于有愛數四住地。其力最勝。恒沙等數上煩惱依。亦令四種煩惱久住。阿羅漢辟支佛智所不能斷。唯如來菩提智之所能斷。如是世尊。無明住地最爲大力。世尊。又如取緣有漏業因而生叁有。如是無明住地緣無漏業因。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叁種意生身。此叁地彼叁種意生身生。及無漏業生。依無明住地。有緣非無緣。是故叁種意生及無漏業緣無明住地。世尊如是有愛住地數四住地。不與無明住地業同。無明住地異離四住地。佛地所斷。佛菩提智所斷。何以故。阿羅漢辟支佛。斷四種住地。無漏不盡不得自在力。亦不作證。無漏不盡者。即是無明住地。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最後身菩薩。爲無明住地之所覆障故。于彼彼法不知不覺。以不知見故。所應斷者不斷不究竟。以不斷故。名有余過解脫。非離一切過解脫。名有余清淨。非一切清淨。名成就有余功德。非一切功德。以成就有余解脫有余清淨有余功德故。知有余苦。斷有余集。證有余滅。修有余道。是名得少分涅槃。得少分涅槃者。名向涅槃界。若知一切苦。斷一切集。證一切滅。修一切道。于無常壞世間。無常病世間。得常住涅槃。于無覆護世間無依世間。爲護爲依。何以故。法無優劣故得涅槃。智慧等故得涅槃。解脫等故得涅槃。清淨等故得涅槃。是故涅槃一味等味。謂解脫味。世尊。若無明住地。不斷不究竟者。不得一味等味謂明解脫味。何以故。無明住地不斷不究竟者。過恒沙等所應斷法。不斷不究竟。過恒沙等所應斷法不斷故。過恒沙等法應得不得應證不證。是故無明住地積聚生一切修道斷煩惱上煩惱。彼生心上煩惱。止上煩惱。觀上煩惱。禅上煩惱。正受上煩惱。方便上煩惱。智上煩惱。果上煩惱。得上煩惱。力上煩惱。無畏上煩惱。如是過恒沙等上煩惱。如來菩提智所斷。一切皆依無明住地之所建立。一切上煩惱起。皆因無明住地緣無明住地。世尊。于此起煩惱刹那心刹那相應。世尊。心不相應無始無明住地。世尊。若複過于恒沙如來菩提智所應斷法。一切皆是無明住地所持所建立。譬如一切種子皆依地生建立增長若地壞者彼亦隨壞。如是過恒沙等如來菩提智所應斷法。一切皆依無明住地生建立增長。若無明住地斷者。過恒沙等如來菩提智所應斷法。皆亦隨斷。如是一切煩惱上煩惱斷過恒沙等。如來所得一切諸法通達無礙一切智見。離一切過惡。得一切功德法王法主。而得自在。登一切法自在之地。如來應等正覺正師子吼。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故世尊。以師子吼依于了義。一向記說
世尊。不受後有智有二種。謂如來以無上調禦。降伏四魔出一切世間。爲一切衆生之所瞻仰。得不思議法身。于一切爾焰地得無礙法自在。于上更無所作無所得地。十力勇猛升于第一無上無畏之地。一切爾炎無礙智觀不由于他。不受後有智師子吼。世尊。阿羅漢辟支佛。度生死畏次第得解脫樂。作是念。我離生死恐怖不受生死苦。世尊。阿羅漢辟支佛觀察時。得不受後有觀第一蘇息處涅槃地。世尊。彼先所得地。不愚于法不由于他。亦自知得有余地。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聲聞緣覺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叁乘即是一乘。得一乘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即是涅槃界。涅槃界者即是如來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則究竟一乘。無異如來無異法身。如來即法身。得究竟法身者。則究竟一乘。究竟者即是無邊不斷
世尊。如來無有限齊時。住如來應等正覺後際等住。如來無限齊。大悲亦無限齊。安慰世間。無限大悲無限安慰世間。作是說者。是名善說如來。若複說言無盡法常住法一切世間之所歸依者。亦名善說如來。是故于未度世間無依世間。與後際等作無盡歸依常住歸依者。謂如來應等正覺也。法者即是說一乘道。僧者是叁乘衆。此二歸依非究竟歸依。名少分歸依。何以故。說一乘道法。得究竟法身。于上更無說一乘法身。叁乘衆者有恐怖歸依如來。求出修學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二依非究竟依。是有限依。若有衆生如來調伏。歸依如來得法津澤。生信樂心歸依法僧。是二歸依非此二歸依。是歸依如來。歸依第一義者。是歸依如來。此二歸依第一義。是究竟歸依如來。何以故。無異如來。無異二歸依。如來即叁歸依。何以故。說一乘道。如來四無畏成就師子吼說。若如來隨彼所欲而方便說。即是大乘無有叁乘。叁乘者入于一乘。一乘者即第一義乘
無邊聖谛章第六
世尊。聲聞緣覺初觀聖谛以一智斷諸住地。以一智四斷知功德作證亦善知此四法義。世尊。無有出世間上上智。四智漸至及四緣漸至。無漸至法是出世間上上智。世尊。金剛喻者是第一義智。世尊。非聲聞緣覺不斷無明住地初聖谛智是第一義智。世尊。以無二聖谛智。斷諸住地。世尊。如來應等正覺。非一切聲聞緣覺境界不思議空智。斷一切煩惱藏。世尊。若壞一切煩惱藏究竟智。是名第一義智。初聖谛智。非究竟智。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智
世尊。聖義者。非一切聲聞緣覺。聲聞緣覺成就有量功德。聲聞緣覺成就少分功德。故名之爲聖。聖谛者。非聲聞緣覺谛。亦非聲聞緣覺功德。世尊。此谛如來應等正覺初始覺知。然後爲無明[谷-禾+卵]藏世間開現演說。是故名聖谛
如來藏章第七
聖谛者說甚深義。微細難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間所不能信。何以故。此說甚深如來之藏。如來藏者。是如來境界。非一切聲聞緣覺所知。如來藏處。說聖谛義。如來藏處甚深故。說聖谛亦甚深。微細難知。非思量境界。是智者所知。一切世間所不能信
法身章第八
若于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于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于說如來藏。如來法身不思議佛境界及方便說。心得決定者此則信解說二聖谛。如是難知難解者。謂說二聖谛義。何等爲說二聖谛義。謂說作聖谛義。說無作聖谛義。說作聖谛義者。是說有量四聖谛。何以故。非因他能知一切苦斷一切集證一切滅修一切道。是故世尊。有有爲生死無爲生死。涅槃亦如是。有余及無余。說無作聖谛義者。說無量四聖谛義。何以故。能以自力知一切受苦斷一切受集證一切受滅修一切受滅道。如是八聖谛。如來說四聖谛。如是四無作聖谛義。唯如來應等正覺事究竟。非阿羅漢辟支佛事究竟。何以故。非下中上法得涅槃。何以故。如來應等正覺。于無作四聖谛義事究竟。以一切如來應等正覺。知一切未來苦斷一切煩惱上煩惱所攝受一切集滅一切意生身除。一切苦滅作證。世尊。非壞法故。名爲苦滅。所言苦滅者。名無始無作無起無盡離。盡常住自性清淨離一切煩惱藏。世尊。過于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成就說如來法身。世尊。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
空義隱覆真實章第九
世尊。如來藏智。是如來空智。世尊如來藏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本所不見本所不得
世尊。有二種如來藏空智。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世尊。不空如來藏。過于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世尊。此二空智。諸大聲聞。能信如來。一切阿羅漢辟支佛。空智于四不顛倒境界轉。是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本所不見。本所不得。一切苦滅。唯佛得證。壞一切煩惱藏。修一切滅苦道
一谛章第十
世尊。此四聖谛。叁是無常一是常。何以故。叁谛入有爲相。入有爲相者。是無常。無常者是虛妄法。虛妄法者。非谛非常非依。是故苦谛集谛道谛。非第一義谛。非常非依
一依章第十一
一苦滅谛。離有爲相。離有爲相者是常。常者非虛妄法。非虛妄法者。是谛是常是依。是故滅谛。是第一義
顛倒真實章第十二
不思議是滅谛。過一切衆生心識所緣。亦非一切阿羅漢辟支佛…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