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善寺翻經院述
金剛手言。一切衆生意想不同。或順或逆。是故如來現慈怒身。隨作利益。解雲。諸佛大悲愍衆生故。即于順者以順而勸。若于逆者以逆而製也。一佛住忿怒叁昧。時十方諸佛同共入忿怒嗔叁昧。豈毗盧遮那于無相中示現明王。時諸佛菩薩更不現忿怒身哉。是故四方如來。現教令身降伏衆魔。雖然猶不親隨逐。所以本誓不同。或降叁世菩薩。降伏天魔及叁世貪嗔癡。或軍荼利菩薩調伏常隨魔。謂毗那夜迦。及人魔或焰魔特迦。降伏龍魔及諸怨敵。或金剛夜叉。調伏鬼魔及無智者。如是種種不可具說。不動明王恒隨行者。若天若毗那夜迦。若龍若鬼。所作障礙一時消滅。然諸佛菩薩。若同住一叁昧者。可有隨不動弘誓之使者。爰有叁藏不空能達明道。即披見秘藏要文。有不動明王一字心密語。即以八字而嚴一字。其八字者即歸命句也。◇唅字爲本尊。若爾甯上八字無其形哉。所以者何。◇那◇莫等八字。一一皆歸敬于◇唅之一字。是故從其八字出生歸敬使者。圍繞于◇唅之本尊。所以有八大童子。一慧光菩薩(金剛雲。回光即以慧如光照回一切故)。二慧喜菩薩(金剛雲。慧喜即回慧爲喜)。叁阿耨達菩薩。四指德菩薩。五烏俱婆誐。六清淨比丘。七矜羯羅。八製吒迦。是等使者四智四波羅蜜。爲親隨順大日教令故。顯現此形圍繞聖無動尊也。各別真言中顯示其義。解雲。東方金剛部。即菩提心門。以日光爲喻。所以出生使者名慧光。南方寶部即福德門。所以出生使者名慧喜。以福智二嚴爲喜故。西方蓮華部即智慧門。所以出現使者名阿耨達。此雲無熱。表蓮華生池水而清淨無垢故。北方羯磨部即精進門。所以出生使者名指德也。今此部指前叁部德。即依精進能得果故。所以名指德(已上四智)金剛波羅蜜即菩提心行。所以出現。使者名烏俱婆誐。此雲超越住世也。寶波羅蜜福德心行。所以出生使者名清淨比丘。表比丘能守護法寶故。法波羅蜜慈悲心行。所以出現使者名矜羯羅。此雲隨順。業波羅蜜即方便心行。所以出生使者名製多迦。此雲息災也。菩薩方便現嗔形故也。八童子所依說已竟
若行者欲得現當悉地者。行法之中稱彼各名。請乞救護及結印誦咒。即成一切世間殊勝悉地
慧光童子菩薩真言曰(即金剛合掌忍願合如針)
【◇】唵 嚩 日啰(二合一) 摩 帝 入縛(二合) 攞【◇】(二) 菩 地 質 多(叁) 曩(歸命本尊)
慧喜菩薩真言曰(金合忍願如寶形)
【◇】唵 啰 怛曩(二合一) 摩 帝 娑 度(二) 摩 诃 摩【◇】 抳(叁) 莫(歸命本尊)
阿耨達菩薩真言曰(金合忍願如蓮葉)
【◇】唵 缽 納麼(二合一) 薩 嚩 娜(引) 賀 缽啰(二合)【◇】 舍 弭 曩(二) 摩 诃 達 摩(叁) 叁(歸命本尊)
指德童子菩薩真言曰(金合忍願入掌中面相合)
【◇】唵 羯 羅摩(二合) 摩 诃 吠 哩耶(大無畏也) 缽【◇】 哩 布 啰 迦(滿願) 滿(歸命本尊)
烏俱婆誐童子真言曰(金剛合掌)
【◇】唵 嚩 日啰(二合一) 薩 埵婆(二) 烏 俱 婆 誐【◇】(叁) 摩 诃 燥 企耶(二合四) 多(歸命本尊)
清淨比丘使者真言曰(梵夾印)
【◇】唵 摩 尼(一) 尾 輸 馱 達 摩 俱 噜(二)【◇】 啰 乞叉 達 摩(叁) 嚩(歸命本尊)
矜羯啰童子真言曰(蓮華合掌)
【◇】唵 達 噜麼(一) 矜 羯 啰(二) 底 瑟吒(叁)◇ 日啰(二合歸命本尊)
製多迦童子真言曰(外縛五股印)
【◇】唵 羯 噜麼(一) 製 吒 迦(二) 吽 吽(叁) 發 吒◇(四) 南(歸命本尊)
次本尊真言曰(通用經中印)【◇】唵(一) 阿 左 啰(二) 贊 拏(叁) 唅(所歸本尊)
次說像法
行者點取一清淨靜處。勿令見人及與非人。即行者與工人共清淨著新淨依。取白[疊*毛]或淨版或淨衣。令畫本尊與八大童子(本尊通用經中像)
慧光之形。少忿怒著天冠。身白黃色。右手持五智杵。左手蓮上置月輪。袈裟璎珞種種莊嚴
次慧喜菩薩。形似慈面現微笑相。色如紅蓮。左手持摩尼。右手持叁股鈎
阿耨達菩薩形如梵王。色如真金頂戴金翅鳥。左手執蓮華。右手持獨股杵。而乘龍王
指德菩薩形如夜叉。色如虛空而有叁目著甲胄。左手持輪。右手叁叉鉾
烏俱婆誐戴五股冠。現暴惡相身如金色。右手執縛日啰。左手作拳印
清淨比丘剃除首發。而著法袈裟。于左肩結垂。左手執梵夾。右手當心持五股杵。右肩現露。于腰纏赤裳。其面貌非若非老。目如青蓮。其口上牙于下顯出
次矜羯啰形如十五歲童。著蓮華冠身白肉色。二手合掌。其二大指與頭指間。橫插一股杵。天衣袈裟微妙嚴飾
次製吒迦亦如童子。色如紅蓮頭結五髻(一結頂上之中。一結額上。二結頭左右。一結頂後。表五方五智)左手嚩日啰。右手執金剛棒。嗔心惡性之者故不著袈裟。以天衣纏其頸肩。畫像法說已竟
次說供養法
行者欲陳供養者。先須發菩提心。雲何菩提心。謂發救衆生之心。思惟衆生苦惱起拔濟心也。如是發心時。不動明王及八大童子爲不請師。從自心出護持行者。應當供養。住于山林寂靜之處。燒香散花持念真言。如是行時。使者現身隨意奉仕。先須禮四方如來發大誓願
即禮東方作是念言。衆生無邊誓願度。是大圓鏡智願也。即菩提心門。菩提心即度衆生心。故發此願作禮者。乃至成佛常得金剛薩埵加持。令菩提心圓滿
次禮南方作是念言。福智無邊誓願集。是平等性智之因也。即福智門。以福智二種資糧利益衆生故。若發此願作此禮者。乃至成佛地地中常得虛空藏菩薩授與灌頂。福智圓滿
次禮西方作是念言。法門無邊誓願學。是願妙觀察智之因也。即智慧門。爲大法王故。作是願禮者。乃至成佛當得觀自在菩薩加持。智慧圓滿
次禮北方而作是念言。如來無邊誓願仕。是成所作智之因也。即作業門。于諸佛前作諸事業故。若作是願禮者。乃至成佛當得金剛業菩薩加持。于一切佛世界成就廣大供養業
次禮毗盧遮那如來而作是言。無上菩提誓願證。是法界體性智之因也。證大日普賢位。周遍法界。更利衆生故發此願。時十方諸佛同時證明。贊言善哉。是故一切菩薩聖衆皆共守護。不久當得被無上道。總願既說。余諸別願隨意應陳。乃至以此善根回向自他平等利益。兼不食不淨之物。心無憂愁不起貪嗔癡等煩惱。不樂世樂深修禅定。如是行者是世大樂。是衆生師。叁摩地現前。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