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彌勒經疏》

「經疏部」經文1774卷38頁碼:P0303
新羅 憬興撰

  ..續本經文上一頁辨十想衆。此中叁。初正說十想。次衆集所以。後時衆得益。是初也。此中想者。以慧爲體。智度論。無常想者。即聖道力名。或言四念處。或言四谛。或言無常想故。若相從者。亦想數爲體也。如念住以定慧爲體而名念住。此亦爾。皆以慧爲體。而隨義門說十想也。此十想中。前九想對治四倒。後一想對治貪著。前九想中。初一想治常倒。次一治樂倒。次二治我倒。無我想治我見。空想治我所見。余想皆治淨倒。以是義。修習十想盡流心得解脫也。謂由過去佛說故。今彌勒時盡漏解脫也

  若此衆中以下。第二衆集所以。此中二。初長行答徒衆問。後頌其答長行。此中十叁事是皆示通叁學。謂後言梵行八音即戒學也。四等心即定也。住出誦等則慧學。若初雲梵行通叁學也。言四等心者四無量定心也。善本者叁善根也。此十叁事。皆通叁會值彌勒因。言八關者受八戒故

  經曰是時彌勒以下。第二頌。此中叁。初舍家長行起。次彌勒正頌。後釋迦結。約頌有九行。分爲二。初七頌別長行。顯二頌總結也。心原本者叁善根也。意無若幹想者。顯無散亂心。或契經者修多羅。善習者毗尼。法本者阿毗昙藏也

  經曰阿難當知以下。第叁釋迦結也

  經曰爾時衆中以下。第叁時衆得益。者數名。謂佛本行集經言。百百千爲千萬。千萬百爲十億。十億百爲千億。千億百爲萬億。萬億百爲千萬億。千萬億百爲十兆。十兆百爲千兆。千兆百爲十萬兆。十萬兆百爲十京。十京百爲千京。千京百爲十萬京。十萬京百名爲姟也。前九十六億等。顯叁會得阿羅漢人等。今雲姟者。叁會得初果人等也

  經曰彌勒如來以下。第四答幾時住問。此中二。初立戒時。後住法時。是初也。無瑕穢者清淨無犯。若增一經雲。毗婆屍佛百年清淨無犯。釋迦佛十二年無瑕也

  經曰彌勒如來以下。第二住法時也

  經曰其有善男子以下。第二勸修其因也。爾時阿難以下。第叁聞說喜奉行分也

  佛說彌勒成佛經

  此經將釋。略作叁門。一辨來意。二釋題目。叁正解本文

  言來意有二。一爲廣顯彌勒人間弘化故。二爲化下下遲晚流令得度脫故。何以故。前略雖示慈氏如來下人教化。令上中人殖善本。而未廣辨慈氏威力令最下根智祈聖心故。以此二義。下生經次說此經也

  第二釋題目。若依別本。有其七名。一名一切衆生斷五逆業障報障煩惱障修習慈心與彌勒共行。經二名一切衆生聞彌勒佛名必勉五濁世不隨惡道經。叁名破惡惡業心如蓮華定見彌勒佛經。四名慈心不食肉經。五名釋迦牟尼以衣爲信經。六名有聞佛名者決定得勉八難經。七名彌勒成佛經。雖有七名。而第七爲本。故今此經用第七名。此中彌勒菩薩坐龍華下。見其寶臺毀懷。即修無常想示得正覺。故名成佛。成佛之經故依主釋。恐濫天等所說故。故名佛說也

  第叁解本文者。大成佛經雲。佛住摩伽他國波沙山中夏安居。因舍利弗請而說。今此經中略而不說。然猶有叁分。一鹙子發請分。二來酬答分。叁大衆奉行分。初中二。初贊請德。後述請辭。是初也

  言舍利者身也。弗者子也。從母爲名也。此人英慧超類。性來聞一解千。故名大智。是彰內德也。能者善巧別言。謂善隨物機巧宣法化故。輪者見道也。法者利人也。轉者度他相續故。隨者正轉于前。鹙子受唱于後。故名爲隨也。是彰外德也。大將者。內懷神謀。外揚威力平怨。故名大將。譬舍利弗內懷神力外揚辨才降伏煩惱怨故名大將也

  經曰白佛言以下。第二述請辭。此中二。初指本。後請廣說。是初也。大成佛經雲。前後經中所未說。甚違此經。一雲同本別譯。然所未說者譯者誤也。一雲別本別譯。故大先說。小後說之。此二說中初爲勝。謂此經無證信序。必從大經出。是故知大經誤也。問前後經其指何。答一雲彌勒叁經互爲前後。一雲不然。于叁經隨指何經名爲前後者。前後者不可了故。應說此經以前諸處處經彌勒作佛事可得。故雲前後。是故增一經雲佛在舍衛國說彌勒成佛事。又在迦毗羅國家珠師佛說彌勒成佛事。又如上生經中所引。佛昔于毗尼及諸經藏說阿逸多次當作佛。如是前前諸教前後所說可引起問。是解最勝。順聖教故。此中二。初請今聞。後請當見。是初也。言功德神力者即正報。謂功德者福果也。神者智果也。國土莊嚴者依果。謂國土者體也。莊嚴者土想也

  經曰衆生以何施以下。第二請當見也。行何施得大富。持何戒得人身。修何慧得見佛。又解衆生見佛自有叁品。故問此叁義。是亦無失也

  經曰爾時告以下。第二如來酬答分。此中二。初受請。是初也。舍利弗四大海以下。第二答請。此中二。初答中聞請。後答見請。初中二。初答國土莊嚴。後答功德神力。初中四。一出體。二出莊嚴。叁出都。四出主。是初也。謂釋迦佛世閻浮提地七千由旬。西八千由旬。東九千由旬。北十千由旬。彌勒時除叁千由旬水故。增叁千由旬地。故成十千由旬。如是四方皆增叁千由旬故。是故今此中東西是長。長十千由旬。南北名廣。廣八千由旬

  經曰名華儒草以下。第二辨土嚴。城者州。縣謂處也。萬民雜居名爲邑也。街衢方整名比丘也。八萬歲者。大成佛經雲八萬四千。解雲。彼經據初下生時說。此經久遠時。不違也。如言身量長十六丈。而賢愚經雲身長八丈。就初後時無過也。便利者內逼迫也。飲食者外惑苦也。衰老又遇身羸劣也。大成佛經雲無寒熱風太等病。九苦惱。阿含經雲。時人有九病。一寒。二熱。叁饑。四濁。五大便。六小便。七欲。八飲食。九老。解雲無時節代謝寒熱故。大成佛經雲無寒熱等。而飲食中亦有冷熱。故阿含經雲有寒熱等也。五百歲者。下生經雲五十歲者通此文二說。如經第二也。大成佛經雲人長百六尺。今此中略故不說

  經曰是時有一大城以下。第叁出都。此中二。初都邑莊嚴。後薗泉。初中二。初衆寶莊嚴。後災凶除滅。是初也。翅頭末者。此雲淨意。是即國之都城也。長者南北也。廣者東西也。大成佛經雲。八萬四千小城以爲眷屬。翅頭末最處其中。今經略故不說之。言端嚴者。七寶所成故。殊妙者。樓臺壯麗故。莊嚴者。羅網覆故。是王所鎮故名都城也。軒窓者相司也。街者四交道也。巷者直道也。陌者東西道也。多羅屍棄者。此雲善護也。池近者在其城側也。淹(音暗實設又雲塵坐)

  經曰有大夜叉神以下。第二災凶除滅也。遜(音順實順)問彼時人命終後生何處。答大成佛經雲。欲死時行詣山林命終。後生大梵天及諸佛國

  經曰舍利弗我今爲汝以下。第二辨薗泉。言八功德者。一輕。二冷。叁軟。四美。五清淨。六不臭。七飲時調適。八飲已無患(少門道善作此說)。今稱贊淨土經雲。一澄清。二清冷。叁甘美。四輕實。五潤澤。六安和。七飲時除饑渴等。八飲已長養根大也。翠(音主爲實他鳥而夫)鵝鴨。香山流水者。涅槃經雲。香山頂有無熱池四方流出味甘香也。一種獲七者。增一經雲。自然粳米者。初出時及久遠時不同。故不違也

  經曰爾時轉輪王以下。第四出主也。四種兵者。一車。二牛叁象。四馬也。寶臺千頭者。千子所遊處故。形如蓮華者。寶藏湧地貌也

  經曰翅頭末城衆寶以下。第二答功德力。德力雖有八相。今五相。一入胎。二出胎。叁出家。四成道。五轉法輪。其相雖五。今文即爲二。初辨處勝。後辨人勝。是初也

  經曰其城中有大波羅門以下。第二辨人勝。此中二。初托父母受身。後厭世出家成佛。是初也。妙梵者父名也。婆羅門者姓名也。釋迦生王種中。彌勒生輔臣姓中。化衆生宜不同也。梵摩婆提者。此言淨道也。梵摩婆提者。還西國婆羅門姓。身長千尺者。千尺者計即百丈。爾時人身長半卑。謂五千十。古言掌與身十分一。若胸與身五分一。謂若人身長八尺。面及掌並八寸。胸廣一尺六寸。是故釋迦身長丈六。計十六尺。面掌並一尺六寸。胸廣叁尺二寸。爾乃相稱。既彌勒身百丈。面應十丈。而今此雲二丈四尺者。恐傳經者誤也

  經曰彌勒菩薩觀世以下。第二厭世出家成道。此中二。先厭世出家。後坐道樹成菩提。是初也

  經曰坐于龍華以下。第二成菩提。此中五。一成道。二天龍雨華。叁動世界怖魔。四放光引可度。五演梵音衆得益。是初也。謂樹枝如寶龍坐百寶華。故名龍華樹。依此樹下成菩提。故名菩提樹也。大成佛經雲。早趣出家即是日初夜降魔成菩提也。彌勒作佛經雲。到樹下坐。用四月八日明星時得佛。解雲。清且出家初夜成佛也

  經曰爾時諸天以下。第二雨華也。不現身者龍身可怖故

  經曰叁千大千以下。第叁動地怖魔。謂衆生長眠生死故。不動者不悟長。故須動也

  經曰佛身出光以下。第四放光攝生

  經曰爾時人民以下。第五演梵音衆得益。此中叁。初在華林。次城邑。益後靈山益。初中九。一攝衆。二觀欲。叁尋因。四彰師。五義學。六歸力。七合奉。八授道。九得益。初有十類衆。一人民衆。二王宰衆。叁淨智衆。四長者衆。五外道衆。六大臣衆。七天宮衆。八太子衆。九彌勒親族衆。十無名衆。准可知也

  經曰彌勒佛見以下。第二觀欲。欲者欲樂也

  經曰是諸人等皆于以下。第叁尋因。因者行也。此中有十行。一知法行。即讀叁藏。叁修福行。即修諸功德。叁兩利行。謂衣食施他及自持戒故。四供佛行。謂幡蓋等。五修慈行謂拔苦故。六修悲行。謂與樂故。七修忍行。八修齊行。九修禅行。十智塔行。准可知也

  經曰善哉釋迦以下。第四彰師

  經曰而作是言汝等以下。第五義學

  經曰善哉釋迦以下。第六歸力。此中二。初既辨歸合力。後言釋迦牟尼佛爲汝等以下。辨歸昔力也

  經曰彌勒如是開道以下。第七合奉

  經曰彌勒佛觀察以下。第八授道

  經曰爾時彌勒佛以下。第九得益。約實爲論。諸佛化物不定。或一會或二會乃至十會無量會。然而叁會者約一化終。前佛殘弟子。然長阿含經雲。毗婆屍佛叁會說法。初會十六萬八千人次會十萬人。後會八萬人。屍棄佛叁會。初會十萬人。次會八萬人。後會七萬人。毗舍婆佛二會說法。初會七萬。後會六萬。樓孫佛一會說法。即四萬。含牟尼佛一會說法。即叁萬。迦葉佛一會說法。即二萬。我今一會說法。即弟子千二百五十。若依無近請佛經雲。惟衛佛初會十萬。次會九萬。後會八萬。式佛初會九萬。次會八萬。後會七萬。隨葉佛初會七萬。後會六萬。樓孫佛一會四萬。含牟尼佛一會叁萬。迦葉佛一會二萬。我釋迦佛一會千二百五十。是其機宜不同故如是別說

  經曰彌勒佛既轉輪以下。第二城邑益。此中六。一率衆入城。二現神力。叁天資上供。四人彰希奇。五魔王助道。六群生領悟。是初也

  經曰當入城時以下。第二現神力

  經曰釋提桓因以下。第叁天資上供。此中二。初上供。後世尊入時以下偈贊

  經曰爾時天人羅刹以下。第四人彰希奇

  經曰爾時魔王以下。第五魔天助道

  經曰爾時街巷男女以下。第六群生領悟

  經曰爾時彌勒佛諸弟子以下。第叁靈山益。此中爲十。初門徒出。二明共登靈山。叁爲開神骨。四令衆驚奇。五雙贊師資。六稱德行。七顯昔留化。八辨今利人。九彰佛悲深。十令生故極。是初也

  經曰爾時彌勒以下。第叁共登靈山

  經曰于山頂上以下。第叁爲開神骨。大成佛經曰。到崛山已登狼迹山頂。舉足大指踐于山根。是時大地十八相動。以手擗山。如輪王開大城門。時梵王持天香油灌迦葉頂。系大楗槌法蠡。迦葉即從滅盡定覺。整衣服長跪合掌。持本師僧伽梨奉與彌勒。而作是言。大師釋迦牟尼佛臨涅槃時囑我。衣今奉世尊

  經曰爾時男女天衆以下。第四令衆驚奇

  經曰彌勒佛贊以下。第五雙贊師資

  經曰釋迦牟尼佛于大衆以下。第六稱德行

  經曰彌勒佛贊以下。第七顯昔留化。謂曾彼惡世能修至心。故爲傳化骨身留也

  經曰爾時人衆見以下。第八辨今利人。成佛經雲。時迦葉即踴身虛空作十八變。承佛神力以梵音說。釋迦佛十二部經八十億人得阿羅漢。空而下說有爲無常辭佛而退。身出水火入涅槃。是即初也

  經曰是諸人等念以下。第九彰佛悲深

  經曰令得具六神通以下。第十令生故極

  經曰爾時說法之處以下。第二答見佛。此中六。一辨道場量。二示佛神力。叁贊佛壽量。四美佛住持。五正勸修因。六審令得見。此初也

  經曰其中人衆以下。第二佛神力

  經曰彌勒佛住以下。第叁贊佛壽量。大成佛經雲。壽命具足八萬四千歲。無有中夭。而今此經雲六萬歲者。解雲彌勒佛壽雖八萬四千年。但受叁分二。舍第叁分二。萬四千壽故。故但六萬。如釋迦佛不受第叁分但受八十。是故大集經言。諸佛皆舍第叁分也

  經曰滅度之後以下。第四美佛住持。大成佛經雲。叁像法世叁萬歲。及彌勒入涅槃後起塔供養。今此經略故不說

  經曰汝等宜應以下。第五正勸修因

  經曰得見世間以下。第六審令得見

  經曰佛說是經已以下。第叁大衆喜奉行分也

  叁彌勒經疏一卷     憬興撰

  全忠大德送施圓珍 (寬平二年閏九月十一日追記之珍)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注維摩诘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