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恭敬經》

「律部」經文1495卷24頁碼:P1100
隋 阇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在如來本所行處寶莊嚴殿。爾時世尊與大比丘及諸菩薩摩诃薩等。並余無量百千萬億四部大衆。左右圍繞共會說法。爾時長老阿難從坐而起。整理衣服右膝著地。以十指爪合掌向佛。身心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說有多聞者有大功德。若複教他立多聞處。世尊。彼善男子。得幾所功德。作是語已默然而住

  爾時世尊告長老阿難言。阿難。汝既問我以是義故。我當爲汝譬喻解釋。所以者何。智者于義譬喻得解。阿難。譬如叁千大千世界。所有樹木百卉藥草若小若大。乃至似于如橫一指。從地生者彼等樹木。並著枝葉花果子實皆悉備具。阿難。而彼所有樹木之中。如橫一指最小之者。所生花果多少之數如一恒沙。如向一指所生花葉果實枝等。如橫二指所生草木。還有若幹花果子實。多少之數。如二恒沙。如是次第乃至從地更有出生。如橫叁指還有若幹枝葉花果。多少之數如叁恒沙。阿難。于意雲何。頗複有人能數彼樹多少以不。阿難言。不也世尊

  爾時佛複告阿難言。彼之一指以上所有花果子實。有人尚能數知多少。而彼善男子善女人。教他乃至一四句偈。爲他顯示不求果報。發慈哀心憐愍之心。乃至教他令得阿羅漢果。複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多衆生。以此法施因緣力故令得須陀洹果。乃至令得阿羅漢果。乃至令發菩提之心。以慈愍故教他乃至一四句偈。爲他解釋分別顯示。以此功德。欲比于前譬喻功德多少之數。于此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億千分不及一。歌羅數分不及一。譬喻分不及一。優婆尼沙陀分不及一彼等福德不可稱量。阿難。彼之男女多得善根。乃至令他住多聞中。複能向他乃至宣說一四句偈

  爾時世尊作是語已。長老阿難複白佛言。希有。世尊世尊。乃能作如是說。希有。婆伽婆如來。乃能作如是說。世尊。彼之受法善男子善女人。于是法中及法師所。應作何等恭敬之心。作是語已

  佛告阿難言。阿難。汝莫問我如是之事。何以故。今者衆生無敬法心。阿難複更重白佛言。善哉世尊。我渴仰法。于是法中深生敬心。如法學法。我作世尊侍者已來。未曾聞此如是之法。世尊。我從今已當作如是恭敬之心。如世尊敕不違聖教

  爾時阿難複白佛言。世尊。于後末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于諸法中或有渴仰敬重心相。惟有口言。爲衣食故爲利養故。從貧賤中剃發出家。而作是言我能爲法。雖複彼等求諸佛法。世尊。然彼衆生無行法心示下賤相。是人還起下賤之心。世尊。我爲自身故發是問。我等雲何應住。雲何應行。作是語已

  爾時佛告長老阿難作如是言。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樂于法者。欲得讀誦。彼等衆生欲向和上阿阇梨所。至已應問諸佛法言。隨心所樂所堪說處。應說依止。彼或十臘或十二臘。爲重法故應乞依止。何以故。如來往昔雖複說言五夏比丘不須依止。而彼學者于前敬心乃能爲法。以是義故應當依止。何以故。彼人欲學于佛法故

  阿難。而彼和上阿阇梨等。爲彼應作如是依止。當如是耶。我許汝耶。汝得利耶。我教汝耶。汝當謹順莫放逸耶。應練行耶。如是與耶。若有比丘得具足法。彼則堪能與他依止。若能如是分別法句。與他依止名依止師

  若有比丘雖複百夏。不能閑解如是法句。彼亦應當從他依止。所以者何。自尚不解況欲與他作依止師。假令耆舊百夏比丘。而不能解沙門釋種秘密之事。彼人爲法應說依止。雖有百夏上座比丘。不解律法。彼等亦應說于依止

  若有比丘從他受法。彼等比丘于彼師邊。應起尊貴敬重之心。欲受法時。當在師前不得輕笑。不得露齒。不得交足。不得視足。不得動足。不得踔腳。足踝齊整勿令高下。于彼師前勿升高座。師不發問不得辄言。凡有所使勿得違命。勿視師面。離師叁肘命坐即坐。勿得違教。安坐已訖。于彼師所應起慈心。若有弟子欲受法時。長跪師前先誦所得。誦已有疑先應咨白。若見聽許然後請決。是時學者既受法已。右膝著地兩手捧足。一心頂禮師所住處。地若平正即應設敬。若地偏隘即還卻立。乃至師過至彼平所即便請法。若至平處禮師足已。卻縮而行至十肘地。遙禮師已隨意歸還。又複弟子應作是念。師在我後觀我是非不應放逸。我若即來尋至師前。請決所疑是即爲善。傥不得來應當知時。一日叁時應參進止。若叁時間不參進止。是師應當如法治之

  又複弟子若參師時。至彼師所若不見師。應持土塊或木或草以爲記驗。若當見師在房室內。是時學者應起至心繞房叁匝。向師頂禮爾乃方還。若不見師衆務皆止不得爲也。除大小便

  又複弟子于其師所不得粗言。師所呵責不應反報。師坐臥床應先敷拭。令無塵汙蟲蟻之屬。若師坐臥乃至師起。應修誦業。時彼學者至日東方便到師所。善知時已數往師邊。咨問所須我作何事。當白師言。入聚落不。若師欲得入聚落時。師所袈裟當須前奉先應洗手。若洗手訖應持己衣。還拭己手至彼師所身心安住。兩手捧衣長跪而授。如法敬奉處所安住。然後奉水令洗手面。先奉內衣著身體者。爾乃更當奉余衣服常所用者。向于師所應作如是恭敬之心

  又複弟子在于師前不得涕唾。若行寺內恭敬師故。勿以袈裟覆于肩[骨*專]。不得籠頭。師經行處應常掃拭。天時若熱。日別叁時以扇扇師。叁度授水授令洗浴。又複叁時應獻冷飲。應當知時爲師乞食師所營事。應盡身力而營助之。取師應器洗治令淨。若師與洗先洗師器乃及己缽。若與應洗。如不與者不應再索。何以故。有因緣故。阿難。有諸比丘當作是念。如來往昔缽無人洗。彼等學佛應當自役。雖然如來許彼。天若熱時應具冷水。天若寒者應備暖水。凡所須者皆應盡備。親在師前勿嚼楊枝。于他人處勿說師過。若遙見師尋起迎接

  阿難。凡有師者。隨在誰邊學四句偈或聽或讀。或問或咨一四句等。是即爲師。時彼學者于其師所。常起恭敬尊重之心。若不如是名不敬者。亦不名住正行之者。若于他邊說師過者。彼人不得取我爲師。何以故

  阿難。彼無敬心不愛佛故。彼無行人況愛法者。彼無敬人當不愛法。彼大惡人亦不愛僧不入僧數。何以故。彼愚癡人不行正行。阿難。佛所言說皆爲行者

  爾時長老阿難聞佛說已。悲泣流淚以手扪拭。作是白言。世尊。于將來世少有衆生住是行者。世尊。我等當行如是之行。我今當住如是之行。世尊。若有比丘。于彼師所或和上邊。不生敬心道說長短。于將來世得何等報。佛告阿難。若將來世有諸比丘。或于師所或和上邊。不起恭敬說于師僧長短之者。彼人則非是須陀洹。亦非凡夫。彼愚癡人應如是治。何以故。阿難。師實有過尚不得說。況當無也

  阿難。若有比丘于其師邊不恭敬者。我說別有一小地獄名爲椎撲。當墮是中。墮彼處已。一身四頭身體俱然。狀如火聚出大猛炎。熾然不息然已複然。于彼獄處複有諸蟲。名曰鈎[此/束]。彼諸毒蟲常啖舌根。時彼癡人從彼舍身。生畜生中受野獸形。或野幹身或受狼身。彼諸人等見者大喚。或唱言狼或唱野幹。阿難。彼癡人輩。皆由往昔罵辱于師及與和上。是故見者皆悉不喜。以彼往昔舌根過故。恒食[屍@矢]尿。舍彼身已雖生人間常生邊地。生邊地已舍于一切功德之事。具足惡法離衆善法。雖得人身皮不似人。不能具足人之形色。不似父母。父母憎惡。得人身已常被輕賤誹謗[夌*欠]辱。離佛世尊恒無智慧。從彼死已還速墜墮地獄之中。何以故

  阿難。若有人等。于教授師所。施自在師所。教法行師所。教真行師所。起不恭敬。受是重殃。阿難。彼癡人輩。自余更得無量無邊苦患之法。阿難。若從他聞一四句偈。或抄或寫書之竹帛。所有名字。于若幹劫取彼和上阿阇梨等荷檐肩上。或時背負或以頂戴常負行者。複將一切音樂之具。供養是師

  阿難。作如是事。尚自不能具報師恩。亦複不名深敬于師。況敬法耶。作是敬者是名敬師

  阿難。若有無量無邊供養之具。爾乃堪能供養師耶

  阿難。當來之世多諸比丘得是經已。于師和上起不敬心無有正行。于師和上恒說于過。阿難。我說彼等愚癡人輩極受多苦。于當來世必墮惡道。阿難。我向汝說我向語汝。如來在世于汝等邊已爲說訖。此是正道此非正道。于當來世彼諸比丘隨行何行。還生是處得是果報。是故阿難。我教汝等常行恭敬

  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生恭敬尊重之心。當得如是勝上之法。所謂愛敬諸佛世尊敬重經法。深愛敬僧當入是次。佛說是經已。長老阿難等及諸大衆。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 继续阅读 ▪ 佛說正恭敬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