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精舍中坐。與二千比丘俱。時有一貧窮老公。年二百歲。眉生秀毛。耳出于頭。齒如齊貝。手過于膝。貌而視之。似如有相。而貧窮辛苦。衣不蓋形。五體裸露。腹恒饑虛。行步時動。小有氣息。扶杖而來。求欲見佛。釋梵侍門。敕不通之。老公因大喚曰。吾雖貧賤民之厮下。千載有幸。今得值佛。欲問罪福。求離衆苦。我聞世尊仁慈普逮。萬物蒙賴。莫不受恩。是以遠來。乞一示見。而卿斷我。既違我願。有誤聖意。豈宜可爾乎。佛以知之。顧語阿難。汝甯見長壽耆年有相老公。而罪未畢者乎。阿難叉手白佛言。安有相福耆壽。而有罹罪。罹罪之人。豈複有相。今在何許生所未見。佛言。近在門外。釋梵斷之。可喚使前。于是老公。匍匐寸進。爲佛作禮。悲喜交流。而白佛言。我生世不幸貧窮辛苦饑餓寒凍。求死不得。活無所賴。人命至重。不能自棄。聞佛在世。心獨歡喜。晝夜發心。願一奉顔。由來十年。今始得果。向在門外。久不得前。計欲還去。氣力不堪。進退無路。但恐命絕。穢汙聖門。重增其罪。不悟天尊。已哀矜之。得蒙前進。不奪本願。如此而死無複恨矣。惟欲速終。畢罪後世。願得垂恩施其上慧。佛言。人之受生。生死因緣。以多因緣。致有罪根。今我爲汝。說其本源。卿前世時。生豪強大國明慧王家。時爲太子。憍貴非凡。上爲父母所愛。下爲臣民所敬。用此恣意。輕淩于人。高目大視。矜抗邈然。財寶億萬。皆是民物。百姓貧弊。皆坐課斂。惟知聚積財物。不肯布施。時有貧寒沙門。名曰靜志。從遠國來。故往詣卿。所求不多。惟法衣耳。而卿了不當。接遇之甚惡。既不乞衣。又不與食。空坐著前。去複不聽。晝夜七日。水漿永絕。亦有氣息。命在轉燭。而卿見此。方大歡喜聚人看之。以爲快樂。邊有侍臣。而谏卿曰。太子莫爾。沙門慈恭。道德內合。凍之不寒。餓之不饑。所以來乞。欲爲福耳。既不施與。安可窮逼。幸發遣之。勿招其罪。太子答曰。此是何人。詐稱道德。試小困之。才令不死。正爾放去。無所憂也。即便遣去驅逐出國。未出國界。十余裏中。逢遭饑賊。欲殺啖之。沙門言曰。我貧凍沙門。羸瘦骨立。肉既腥臊。不中啖也。空當見殺。而無所任。餓賊又曰。我餓困累日。但食土耳。卿雖小瘦。故是肉也。終不相放。但當就死。如此前卻。紛纭良久。太子得知。便往救曰。我以不能乞其衣食。甯當複令賊殺之耶。賊見太子。皆叩頭首過謝罪。放沙門去。時沙門者。今彌勒菩薩是。憍貴太子者。今卿是也。故卿今日。受此貧窮之罪。坐悭貪也。所以得長壽者。救活沙門之命也。罪福報應。亦如影響。老公白佛。去事已爾。願畢于今。乞得以垂殘之命。得作沙門後生世世。常侍佛邊。佛言善哉。應時老公。須發墮地。法衣在身。體氣強健。耳目聰明。即得上慧。入叁昧門。以偈贊佛
我昔爲太子 不識仁義方
憍貴自放恣 恃爲大國王
自謂無罪福 此以可保常
豈悟生死對 于今受其殃
從罪複蒙福 得睹天中天
能脫既往罪 垂命入法門
永離悭貪心 長受智慧根
世世侍佛邊 保持萬劫存
于是老公比丘。說是偈已。禮佛而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