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命運觀
藥師山紫虛居士
摘要:
本文以佛教的觀點來探討命運的問題,命運就是一個人一生所出現各個果報的總和。命運與佛教所說的因果論、業報論及緣生論有密切的關系,一個人自心的「行」也決定命運之好壞。命運組成的要素爲因、緣、行、果四者。本文皆有詳述。本文中也探討命定論不能成立的理由,以及學佛之人對命運應有的看法。
壹、前言
命運就是一個人的遭遇與狀況。每個人一生的情況從出生就不一樣,有人出生就在有權有勢、生活優裕的家庭,有人卻出生在瀕臨死亡邊緣的地方(如今日非洲一些地區)。有人生來就身心健康五官美好,有人卻是體弱多病四肢不全。有人一生常遇貴人,諸事風順,有人卻到處碰壁一生潦倒。有人是多子多孫壽終正寢,而有人卻是孤苦無依客死異鄉。每個人的生命旅程確是大不相同,這是命中注定或別有原因?我想很多人都希望知道。現在報紙廣告上登載的命相專家、術士及各種數法神算可以說多如牛毛,有紫微鬥數,有劉伯溫、諸葛等神算,還有易經、八卦、占星術等等,有本土的也有外來的,洋洋大觀,美不勝收。很多神壇、廟宇也用鬼神之神通,替人預蔔吉凶、解因果改命運,真是熱鬧非凡,對這些命理、風水之說佛教徒要怎麼對待?這是學佛的人應該知道的。我個人所研讀之佛經不多,尚未看到佛經中有詳細談論風水、命理之事,只知道釋尊是不贊成佛弟子從事星相、占蔔風水等行業,但好像也沒有特別排斥他們。我個人認爲風水、命理雖然並不完全正確,學佛的人不要相信這些,但也有一些道理。佛教中的因果論、業報論、緣起論等與「命運」之說似乎有相當的關連。
我個人要在我們的通訊上談命運這種事情,不是想要大家去了解社會上這些五花八門的命理神算到底是怎麼回事:主要原因是「命運觀」對人生有很大的影響。一個人若抱持著「宿命論」或「命定論」,認爲今生今世一切發生的事都已「命定」,該發生的一定會發生,不會發生的再努力也不會發生,這種人的生活態度可能會很消極,他不會積極去做任何事情,什麼學佛行菩薩道對他都沒有意義。反之,一個人若抱持著極端的「意志論」,認爲沒有什麼因果業報的想法,這種結果很容易使人變成驕慢自大,甚至産生像希特勒這種野心份子。對社會、人類造成莫大傷害,因此,培養一個正確的命運觀是有其必要。我個人希望經由命運觀的探討,我們能建立一個健康與正確的命運觀,使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心存善念、煩惱減少,生活充滿生氣與希望。在本文中個人以佛法中的因果、業力、緣生等論點來探討命運的問題,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意見,若有問題請各位讀者來函指正。
貳、佛教的因果律
要談命運首先要了解佛教的因果律,佛教認爲世間一切現象的發生與消滅都要受因果律的支配,有因必有果,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之一。佛教講「叁世因果」,所謂「叁世」是指時間上的過去世、現在與未來世。
因果的意思是說,現在發生的「果」與過去所作的「因」有關,未來將要發生的「果」與現在造作的「因」有關,由此,未來的「果」與過去所作的「因」亦有關。由于叁世的時間在定義上可以很長也可以很短,例如,我們可以說前一分鍾是過去,後一分鍾是未來,那麼說話當時就是現在。但在本文中所稱的今世是指這一生,「過去世」是表示從很久以前(無始)到今生開始前這段無限長的過去時間,而「未來世」是指下一生開始到無限長的未來時間。「叁世因果」就是說我們這一生所發生的一切事都與「過去世」所造作的某些「因」有關,而「未來世」將會發生的事與我們「現在世」所造作的某些「因」有關。佛教有一句名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所以,我們不必有什麼宿命通或天眼通,只要看我們現在正在受的果報及正在做的事情,就可以大略推知我們的過去與未來的狀況。人一生所以有不同的遭遇與狀況,佛教的因果律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好命」的人主要原因就是過去世多做種種善事,種下很多善因。反之「歹命」的人就是過去世壞事做太多。種善因會形成「善種」,這是人之所以有福報的來源(詳見本刊「談福報的本質」),起善心做善事,供佛、念經、布施、持戒等都是種善因。而不信因果,毀謗叁寶,起惡心造惡業都是種惡因,機緣成熟就會有「惡運」臨身。
然而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及「叁世因果」的道理很多人不相信,這可能與我們現實的一些經驗有關。的確在生活中,我們常會見到一些很好的人,但生活卻很潦倒,甚至不得善終,而有一些作惡多端的人卻能活得既富裕又舒適,像這樣善人也不見得好,惡人也不見得會不好的現象,使很多人誤認爲沒有因果律存在,其實不是這樣,像這樣「因果不明顯」的事,只是其中有些原因我們凡人不得而知,並不表示做壞事沒有果報,只是機緣未到而已。有一個城隍廟上挂著一塊橫匾,上面寫著「終有一天等到你」,就告訴這些作惡多端的人,「善惡到頭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機未到。」很多人之所以會懷疑因果律這事實,主要是一般人無法看到或知道「過去世」所發生的事情,但我們也不能一切事都要以自己眼見爲憑所知爲證,否則就很容易成井底之蛙,只能坐井觀天了。試問有誰見到過孔子或黃帝,誰見過自己的祖先?我們也只有靠過去的記錄而相信其存在。而因果律是巨觀物理現象的基本定律,在我們所見的物質世界中它是正確的。而人事的善惡因果在曆史上也有很多記載,但很多人還是不相信,似乎沒有什麼道理。實際上,「真正了知」因果律存在的人很多,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而已。
參、佛教的業報論
與命運有關的第二個理論就是業報論,佛教講業力,「業」是佛教的專有名詞,一個人身體做一件事,則此事有時會對其他衆生有影響(有時不會),若此人對其所做的事或對做此事的影響産生執著,那就形成此人的「身業」。同樣的,若人有言說,對其言說內容或影響産生執著就有「語業」。若人起心動念産生思想,並對其所想及其影響産生執著就有「意業」。一般人在世間都會造身口意叁業。「業」以現代的話來比喻就類似「慣性」或「記錄」。我們身體有動作,嘴有言說或心有起想,不是過後就什麼都沒有,而是留有「余勢」,就好像運動的慣性:一個物體受外力作用後開始運動,當外力移去後,此物體不是立刻停止而是繼續在運動。身口意的作爲也是如此。此外,身口意之一切作爲都會反映到第六識形成爲「名色」或進一步熏習到第八識而成爲業識種子,好像身口意業記錄在名色與第八識之中。所以我說「業」類似一種「記錄」。有業之後就有作用之力稱爲「業力」,如同慣性運動的物體尚有動力一樣。有業力就會形成果報,稱爲「業報」。衆生由于過去無限長的生命過程中(不一定是人類)所造的「業」幾乎無限多,這些累積的「業」會産生一個最終決定的「業力」,這些包括貪業、殺業、……等。
由于業力的累積及其産生果報的過程是極爲複雜奧秘,除非是已證得平等性智的報身佛,一般凡夫是不得而知,例如一個人死後投胎轉世,生到那一道?或投生人道的那一戶人家?這些都是受某一種業力的影響,我們無法知道。「業」有「共業」與「別業」,共業是兩個以上的衆生做相同一件事所造的「業」,「別業」則是衆生各自所造的「業」。共業的果報經常呈現的形式是集體災難或福報,例如一次大地震,一場大火災或空難很多人一起死亡,這些人有可能是「共業」産生的果報。有人運氣不好會趕上死亡的班機也許是有「共業」的問題存在。
肆、緣生論
第叁個與命運有關的理論是佛教的緣生論(又稱緣起論),佛教講「諸法緣生性空」,這是說宇宙各種現象都是本體(佛教稱爲「空」)起「無明」而如幻生起,其之發生除無明爲主因外,還要一些外在的條件共同參與,這些條件每一個都被稱爲「緣」。例如埋在土中的種子(因)必須有充足的水份與陽光(緣)才會發芽(果),如果只有「因」而沒有「緣」,果報還是不會産生。在使一件事情發生的所有條件之中,影響最大且最主要的稱爲「因」,其他則稱爲「緣」。此外,在一件事情的果報沒有發生前,它的「因」是永不會消失的。而「緣」對一件事情的發生而言,只是「偶然的際遇」而參與其事。故有「因緣際會」之說。佛教說「因果」與「緣生」而不說「緣果」與「因生」就是這些道理的關系。「緣」既是一種偶然的參與其事,人應該多做善事,使善緣的數目增多,則因果事情發生時就比較有機會得到善緣相助以化解因果,使傷害減低。反之,就較會有惡緣加入,使果報傷害更嚴重。
伍、意志力--行
與命運有關的另一項重要因素就是意志力,我稱爲「行」(不是受想行識的行,也不是十二因緣中的行)。這個行是一種意識心,就是我們常說的「意志」,它是我們的感官(如眼睛、耳朵等)與心識(包括所有八識)共同作用的綜合結果,而經由第六識表達出來。行與過去生的習氣及今生的經驗都有關系。「行」的作用極爲複雜,它包括「自主性」與「非自主性」兩種力量,自主性力量源于「自性」,而非自主性力量是過去世業力的表現。當我們在討論某一因果事件時,此事件的業力不包括在「行」的非…
《佛教的命運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