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學佛的關鍵問題

  

談學佛的關鍵問題

  

藥師山紫虛居士

  

  壹、前言

  佛經說衆生皆有佛性,但因「無明」妄生分別喜惡,由此造諸種業障,由此輪回叁界不得解脫。學佛的目的就是要返回本具的佛性,也就是悟入禅宗所謂的自性或空性,如此則可了脫生死輪回之苦,進一步要出菩提路,在六道中渡衆生,成就福慧資糧以圓成佛道,甚至還要建立報土或化土繼續渡脫無量衆生。

  

  然而學佛的法門甚多,在末法時期的今日,可謂衆說紛纭正邪莫辯。那麼學佛成敗的關鍵到底在那裏?這是本文所要談的問題。很多修行人以爲修禅定最重要,也有人比較定中時間的長短,還有人以修神通當學佛的目標,有的人以爲學佛主要是修習各種「法」,例如降魔法、除病災法等。

  

  以上這些觀念都不很正確,因爲這些事情與了脫生死並沒有「直接」的關系。學佛成敗的關鍵是釋尊在楞嚴經中所作的開示:「斷殺盜淫叁惡業」,這才是重點。

  

  貳、斷殺盜淫叁惡業最爲重要

  釋尊在楞嚴經中,對殺盜淫叁惡業的嚴重危害有很清楚的開示。例如說:「欲得菩提要除叁惑,不盡叁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爲功用」。又說:「叁業習氣不滅,則入于魔道」。又說:「叁業不消,雖欲除妄倍加虛僞」。

  

  叁惡業危害的道理很容易了解,例如殺業不斷,則會殺害或傷害其他衆生,被殺或被傷害者將會萌生報複之心,此心念于是形成業種存于第八識中,這些業種會變成無形的精神力量影響殺害他的衆生,甚至會「阻止」此殺害者返回「空性」。不止如此,在未來機緣成熟時,殺生果報將會現前,被殺害者將向殺害者討回公道,當然也會障礙殺害者的學佛。

  

  偷盜他人的財物也如同殺生一樣,會引起被害者的怨恨而影響到學佛修行。至于淫欲的行爲,除了會使人染著淫樂之外,還會衍生情愛,形成彼此間的情緣種子而障礙解脫之路。此外,有時若淫欲行爲處理不當,則會形成彼此間的傷害,成爲未來修行障礙之因。

  

  總之,殺盜淫叁惡業,直接或間接形成與其他衆生之間的糾葛不清,就如同四處攀緣的藤,此藤不斷則解脫之路難行。反之,修行人若能斷除殺盜淫叁種惡行,然後再佐以一些解除業障與因果的過程,則其與衆生之間的糾纏即可終止,如此再起修行,則外來的幹擾與障礙就大爲減少,修行乃至成佛之路就通達順暢。

  

  參、殺生

  殺生是指「有意」殺害其他衆生的性命。殺生除了如前所說會引起被殺者的怨恨而生報複之外,殺生者本身有時也會形成「業障」,這是內心的問題,有時會呈現恐懼害怕或自責等相狀。

  

  其原因是見到殺生時的恐怖現狀或聽到被殺者淒厲的叫聲等。這些「業障」加上衆生的無明未除,則將成爲此殺害者的內心問題,而障礙其學佛乃至解脫之路。此外,殺生違反慈悲心,嚴重者將得不到佛教護法的護持,修行的助緣因此大爲減少。

  

  佛經中提到很多有關殺生的果報,主要包括:

  一、若修禅定有嚴重殺業者,死後將會落入神道而成爲大力鬼、鬼王、飛行藥叉或羅剎等衆生;

  二、對于一般人,殺生的果報包括短命或多病等。至于殺業最嚴重者,例如殺害父母或師長者則將落入地獄受諸苦報。

  

  殺生依情況之不同,大至可分成以下幾種不同層次:

  (一)「直接」有意殺害衆生的生命者,尤其是殺害意識很強的高等動物,例如人類、牛、馬或蛇類等,由于被殺者的意識清楚,對殺害者銘記于心,故未來的果報較易出現也可能較爲嚴重。

  (二)有意殺害意識較薄弱的動物,例如蚊蟲、螞蟻等。

  (叁)爲享口福而吃衆生的肉,引發衆生神識的怨恨。

  (四)吃五淨肉(即不爲己殺、不聞殺、不自己殺、自死及鳥殘)。

  (五)穿衆生的皮毛等遺物。

  (六)無意中殺害生命,例如踏過草地無意中傷害蟲類衆生等。此行爲雖非有意,但也違反慈悲心,要盡量避免。

  

  此外,關于殺生還有一些常遇到的問題,僅摘要點分述于下:

   (一)「農人噴灑農藥是否會有殺生之果報?」

  農民爲謀生活而與害蟲相爭,經常會噴灑藥物殺害到蟲類或細菌,但由于在一般情況下,這些蟲或菌的意識不是很強烈,因此,果報也許不至于太嚴重,但卻是不慈悲的行爲。因此,對一個佛教的修行者應盡量避免。我們要注意「八正道」中「正命」的問題。要找適當的職業以養自己的生命,對一個想學佛修行的人,殺業影響慈悲心,進而障礙修行的成就,適當的職業因此很重要。以我個人的看法,諸如噴灑農藥相關的職業,對人而言是「正當」,但對想「真正」學佛修行的人而言「不適當」。

  

  (二)墮胎是否殺生?是否會引起嬰靈的幹擾?」

  答案是墮胎是殺生行爲,其會造成胎兒神識的痛苦與恐懼。但一般情況大多不會産生嬰靈報複的問題,只有少數情形會如此。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進行墮胎的人,最好能在佛前忏悔並向嬰兒致歉,則嬰靈幹擾的情況將大爲減少。

  

  (叁)「衆生的肉已沒有神識,爲何不能吃食?」。

  答案是:主要原因是一般衆生對自己的肉身有很大程度的執著,衆生雖肉身己死,但在中陰期內(最長達49天之久),此衆生尚會眷念其之肉體,因此,若發現其之肉身被分割吃食,則會對吃食者生出怨氣而思報複。

  

  (四)「酒肉穿腸過,只要不執著,爲什麼怕吃肉?何況釋尊當年托缽取食,也不一定素食,過去與現在西藏喇嘛也都不素食。」

  答案是:釋尊在楞嚴經中有開示,有些地方,因爲蔬菜生長不易,例如以前西藏地區即是如此,又爲了抵禦當地的苦寒,西藏喇嘛食肉自有其不得已的背景,至于托缽得的食物,那是「無可選擇」的情況,應該不致于違反慈悲心吧。且本師是主張吃素的,由很多經典中都可知道此事實。至于一些無知的人,自己以爲可以「不著相」而大開殺生之門,不但犯殺業且驕慢自大,被吃肉的衆生對這些人可能有更大的怨氣。

  

  (五)「蚊蟲、螞蟻、蟑螂及老鼠等危害環境的衛生,殺之應沒有過失」

  答案是:先不論是否有殺生的問題,至少殺它們就已違反慈悲心,何況若是有意殺死它們,則已形成殺生的問題。這些與我們「同居」的小動物,對我們的衛生形成威脅,不能不設法對治,,我個人認爲,住家環境應保持幹淨,並把屋內食物收藏好,如此自然可以減少它們的到來。住屋要有良好的紗窗紗門,各處的孔洞也要堵住,如此可防止它們的侵入。至于少部份入侵者,若已傷害到家人,則可用「清理環境」的心念來維持居家環境的清潔,但最好是驅趕它們離去而不要殺害它們爲原則。

  

  其他的方法,例如先打開門窗再噴灑殺蟲劑或點蚊香,噴灑時不可直接對准它們身上。做這些「防治」工作都是不得已的事,心中要有抱歉,不可懷有嗔恨或自大。故完工作後最好在佛前念佛回向被不小心傷害到的衆生。至于老鼠,可用捕鼠籠,捉到後送到遠處野放。總之,對這些弱小生命,我們也要用慈悲心關心它們,你能善待它們,則它們也將會善待你,這點要相信。

  

  肆、偷盜

  未得他人允許拿他的財物(包括外財及屬內財的身體器官),就是偷盜行爲。偷盜行爲除引起被盜者的怨恨之外,若偷盜者産生內心的愧疚,則亦會成爲業障。偷盜也使他人痛苦,因此是違反慈悲心的行爲。經書上有關偷盜的果報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修禅定的人,若犯嚴重的偷盜業,則死後將落入邪道,出生爲盜取日月精華及誘他人祭拜它們的「精靈類」衆生,或者生爲專盜取他人津液及山林靈氣的「妖魅類」衆生,或者會出生爲妄言欺世惑俗的「邪人」之類。

  (二)縱使已修行到了脫生死,但只要偷盜業尚在,則必需再生爲人以還宿債。

  (叁)一般人若犯偷盜業,則其果報大多與其財物的損失有關,例如,家中常遭偷盜、被他人倒債、賭輸家財甚至引來老鼠等偷吃家中食物等。至于犯偷盜寺廟財物之罪,則可能更嚴重。偷盜業若嚴重到相當程度則亦有淪落叁惡道的危險。

  

  偷盜的行爲大略可歸爲下列幾種:

  (一)有意偷取他人的財物,例如貪汙的行爲即是。

  (二)未經允許而取用他人的肉體器官。

  (叁)吃動物的身肉。

  (四)非刻意的取用他人財物,例如不經意的拿用公家的筆墨等。

  (五)接受他人的財物或供養,尤其不是完全出自內心的誠意供養更要小心,一旦供養者生反悔之心,則接受供養之人將會有「欠債」的問題。釋尊當年要比丘們乞食過活而不許他們接受大量供養而累積財物主要原因是希望比丘們把世間當過客而不要再來,另外一個理由應該是擔心接受不適當的供養會衍生還債的問題。

  

  伍、淫欲

  衆生之有淫欲行爲主要是爲了繁衍種族及表達情愛,爲了達到這些目的,衆生自己把淫欲行爲加上了很大的「快樂」。衆生常因貪此「淫樂」而受困叁界。至于淫欲行爲,在人畜大多靠淫根相接觸,在天界則有以兩眼互望或兩手相抱等行爲而成淫樂者,因此,只要有「淫樂」産生的行爲皆屬淫欲行爲。由于衆生對淫樂的貪愛極爲嚴重,會直接影響到修行解脫,因此,世界上有很多宗教都主張斷欲。例如,中國的道教即是。佛教中的小乘修行者與出家衆都實行斷欲生活,釋尊在很多經中也提到淫樂之過失,例如在楞嚴經中及在四十二章經中皆如此。

  

  淫欲的果報在經書中也多有提及,主要有下列幾點:

  (一)修行不得成就,有淫業則不出叁界。

  (二)修禅定的人若淫欲重,則死後將落入魔道,由此而擾亂他人修行或害人性命。

  (叁)一般人淫欲行爲的果報包括:夫妻不合或離異、妻女被他人所淫及自身淪落爲淫女等。至于有嚴重淫業之人則有淪落叁惡道的危險。

  

  淫欲的行爲大概可歸納爲下列幾種:

  (一)有意之邪淫,例如誘奸他人妻女等行爲。

  (二)引誘他人起邪淫者,例如,開設淫樂場所、發行淫樂刊物或以其他方式誘人入邪淫者。

  (叁)純粹因爲肉體生理需求而生之淫行。

  (四)不正當性器官接觸之淫行,如同性接觸。

  (五)夫妻間的正淫。

  (六)已實際斷淫行,但淫心尚存者。

  

  陸、如何斷殺盜淫叁惡業

  衆生無始以來因「無明」而輪回叁界,過去多生中己造成深厚的叁惡業,甚至有的己成爲堅固難改的習氣。我們要在此生之中不起殺盜淫叁種惡行,則非有極爲強大的決心不可成。要由決心而産生警惕心,隨時提醒自己不再造業,否則,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再犯惡業。

  

  以下幾個方法也許有助于斷除此叁種惡業:

  (一)嚴守戒律:守佛教大小顯諸乘的各種戒律,則可以強迫自己不去犯各種惡業。例如,佛教的「五戒」中就有不殺生、不偷盜與不邪淫叁戒。

  (二)由念佛持咒,求諸佛菩薩相助以消除過去所染著之各種惡業。在求佛力加持之前,自己先要起心忏悔往昔因爲不明而造的各種惡業,並發誓今後改過不再犯。

  (叁)若不小心而犯此叁惡業,則應迅速察覺,並立刻忏悔消除,甚至要向被害人道歉忏悔。修行人應該常訓練觀照自己的心念,久之,必可以隨時察覺自己的起心動念,甚至能在心念尚未完全生起前的念頭階段,就使惡心念不生起,自然惡行也就不會發生了。

  (四)修觀想:于定中起心觀想問題,可以很有效的改變自己的內心想法與認知。例如,對有心想斷除淫欲的人可以修「白骨觀」。對于殺生太重的人可以修「慈悲觀」,至于貪財物之人則可以修「無常觀」。這些觀法若修有成就,則可以有效地轉化自己的叁惡業。

  (五)修習本尊,以本尊叁密加持之力,轉化自己的叁業爲本尊的叁業,如此則可以快速淨化自己的叁惡業。

  

《談學佛的關鍵問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