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護生與善行
有人說當我們見到畜牲被淩虐就想以自己的意識行爲去幹預,而無視于其宿業的問題。又說放生會破壞生態,這些皆是不如法。又有人說做善事若只是表面慈悲就不值得鼓勵。關于這些問題,我個人的看法如下:
(一)護生要隨緣而行,要「真有慈悲心湧現而不忍之時」才去做,不要刻意去做放生之事,那會有貪功德之問題。但如果說因爲不知被淩虐的畜牲的宿業就看它被淩虐而不去救護,那就有失慈悲心了。當然,如我們「已知」此畜生因宿業而被如此淩虐,那要介入其因果就要小心了。但就大多數人而言,少有人會知過去宿業的事情,因此,只要隨自己的慈悲心去做護生工作就可以。要知道,行菩薩道之人是不要害怕替衆生承擔業障之事,這是慈悲。此外,由于放生是隨緣而做,並非刻意去做,因此其數量很少,當然也就沒有破壞生態的問題。
(二)做慈善行爲的人也許有不同的動機,但大多屬有量的慈悲行爲,應該給予鼓勵。因爲對一般人而言,慈悲善行爲有助于「勸發向善」,對社會風氣之改善有良好的示範作用。至于其潛意識是什麼問題一般人也察覺不到,真能做到檢視內心的人並不多,行善之人至少意識到已在行善,其心也在人天層次(當然,若心中有他自己很清楚的不良動機,那另當別論),至少比不行善或自私自利的人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