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日經心要概述(胎藏曼荼羅修持法)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

  心要概述(胎藏漫荼羅修持法)

  

大唐天竺叁藏善無畏共沙門一行譯

  藥師山紫雲居士批注

  

緣起

  大日經是南無大毘盧佛所開示的內證心法,內容是由金剛薩埵(又稱秘密主)請教大毘盧佛一些修行的事迹而開示。

  這部經主要是教導初地到十地的菩薩,或具有大願力的修行者。這些修行者雖然尚未到達初地果位,但會在某種機緣下,例如因緣已具、因果已了的條件下可得此法脈。

  。大日經是密宗的根本經典,修行的每一個過程都可以印證,可以安心修行。

  本文中筆者提出大日經的心要與師兄們交換經驗,共同沈浸在密部領域中領受那無上妙法的殊勝!

  

貳、本經心要

  大日經共計叁十六品,包括修持方法叁十一品及注意事項五品。首先介紹有關修持的叁十一品。

  

第一品「入真言門住心」

  即是安住在無染、無著的清淨心。此品對「如來」、「智慧」、「菩提」、「心」、「空法」及「相法」等概念都有很清楚的說明。並強調以十緣生句做爲修行的方法。

  

第二品「入漫荼羅具緣真言」

  主要是如來顯示出秘密心法。此品是大毘盧佛傳授密法給有緣者(如唐卡上所畫、經書上所述說的狀況,其中特別強調衆緣具足,如累生累世修同一法門,或與某位佛菩薩有特別因緣者)。並提到劣慧是無法相信此種修行方式,因此,我們不知道的事不要去否定或批評。因爲目前你雖然不知道,但將來當你知道時就知曉爲什麼要如此,所以不能盲目否定或批評,佛教強調要如法修持的原因也在此。漫荼羅(道場)有叁大類,分悲生、嘉會、身內秘密漫荼羅。待以後再詳細談論此叁種漫荼羅。

  

第叁品「息障」

  用菩提心消除五毒。

  

第四品「普通真言藏」──咒語的修持方法、條件及應用

  咒語分一般性咒語及專一性咒語。每位佛菩薩都有共同性咒語,如灑甘露、供養、布施、回向等;同時也有專一性咒語,如特定事的咒語,也可說是本尊咒;消五毒之咒語則是由特定菩薩所持有的單一性咒語。

  

第五品「世間成就」

  應用咒語完成世間的事情,如息災、增益、敬愛及降伏等。

  

第六品「悉地出現」──屬色身的成就

  悉地屬于本尊修持,此處是指名色本尊的顯現及本尊細膩身各部份的觀想。

  

第七品「成就悉地」──屬法身的成就

  完成本尊各部份觀想成就,包括修習本尊的法器、手印及相狀等。

  

第八品「轉字輪漫荼羅行」

  名色本尊觀想成就後,會出現「阿」字觀,代表要進入清淨本心(轉字輪)修行階段。

  

第九品「密印」

  每種本尊有法界共同的密印及身密,這些密印、身密會出現在眉心、胸部、手掌及腳掌心。

  

第十品「字輪」──破一切無明煩惱

  依各人的修行,出現不同的字,每種「字」的功能不同,如破除不同的無明、煩惱等。

  

第十一品「秘密漫荼羅」

  此時已能安住清淨心修法,開始學習無上密法。

  

第十二品「入秘密漫荼羅法」

  此時的清淨心要具備:清淨無垢、守叁昧耶戒、以平等法在法界行事。學習平等性,用「字」門法燒盡業障,保持清淨心不受染著。

  

第十叁品「入秘密漫荼羅位」

  此時會授蓮花果位,代表本心清淨無染、平等之特性。

  

第十四品「秘密八印」

  以智慧叁昧手,作空心合掌,自身住本尊而得悉地。此時要護住菩提清淨心,避免再受染著。有真言、咒語可以使內心清淨。

  

第十五品「持明禁戒」

  護持內心明亮不受業障遮染外,同時要守戒律(禁戒:禁止一些行爲)。

  

第十六品「阿阇梨真實智」──上師應具有的智慧

  這裏所指的阿阇梨是指「已見本心、有阿字、知法界妙有、能轉*輪、來回佛國淨土、…等等的善知識。」具有此能力才可以傳法、弘法,承擔如來家業。

  

第十七品「布字」

  修飾本尊,使本尊能發光、發亮,表現出不同的色澤。

  

第十八品「受方便學處」

  大毘盧佛之《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的內容,須透過上師傳承才能受學受教。

  

第十九品「說百字生」

  百字是屬化佛的修證,此處是大毘盧佛用百字教化不同的菩薩。其方法是以「暗」字爲主,衍生二十五字,分四次旋轉而形成百字,同時放光遍照一切處,教化各界菩薩。

  

第二十品「百字果相應」

  各界菩薩同時受百光遍照而相應,承受法界大毘盧佛的教化。

  

第二十一品「百字位成」

  本尊坐在蓮花臺上,已有能力學習做佛事。

  

第二十二品「百字成就持誦品」

  本尊用持誦的方式修成化佛。本尊坐蓮花上,蓮花又在蓮花臺或琉璃臺上,能用叁十二相將細膩身與肉身化合成一,即爲修成化佛。

  

第二十叁品「百字真言法」

  化佛修行時用真言、咒語修持達本心根源處,得清淨妙果,了解本心的特質。由此才可再進一步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第二十四品「說菩提性」

  大毘盧佛在此時說出本心充滿慈悲。菩提即清淨本心,覺受增長,具清淨妙果,有無上妙法,會以菩提心做事,不受障礙,完成上求佛道的過程。

  

第二十五品「叁叁昧耶」:叁平等之意

  此時達心、智、慧;佛、法、僧;法身、報身、應身;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完全明白其真義。衆生都具有佛性,但因無明遮障而迷失,所以要找回本心。

  

第二十六品「說如來」

  此處將菩薩、佛、正覺、如來之意思說得很清楚。如來是最高成就者,法界中充滿無數多的如來,須機緣成熟才會教化菩薩。菩薩:「住如實菩提心,且樂求彼之菩提者。」佛:「滿足十地,達到法之無性,上冥會法身,下合六道。」正覺:「福慧具足、度生圓滿。」如來:「脫離無明之域,安住于自性智者。」如來完全擺脫無明,是來去自如的聖者,一般是在教導初地果位以上或有緣的修行者。

  

第二十七品「世出世護摩法」

  此處是度生教導佛子,下化衆生的開始;最重要的是教導如何恢複本心,消除業障。

  

第二十八品「說本尊叁昧」

  假觀,觀本尊有手印、有形相、有種子字。

  

第二十九品「說無相叁昧」

  空觀,保持空性,達十方圓明體性之中。

  

第叁十品「世出世持誦」

  念口訣修本尊、化佛時與念佛叁昧、老實念佛一樣。修成化佛的過程,化佛出世間度生等,都須要一步一步地經曆。

  

第叁十一品「囑累」

  將此妙行傳囑弟子,使繼承法脈,但弟子須是具有修法的根器者。傳授密法須擇人、時、地,若不守此戒律,災禍及身,須嚴持警覺。以大日經修持時,應注意的事項計有下列五品。

  

第叁十二品「供養次第」──用叁昧耶法學道

  其實法門無量,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入空,但要如法修持。此處強調用叁昧耶法(身、口、意)叁密加持,可獲得由假觀修行,再入空觀的修證。即所謂由有相進入無相之義。

  

第叁十叁品「增益守護」──清淨行品

  此處是指「修道」要依「清淨行」,得世間、出世間妙果,日夜住于慧,坐、臥照法所示,不可放逸;守著菩提心,安置本尊及勝妙聖典,供妙花、燃香,心中觀佛。

  

第叁十四品「供養儀式」

  此處是指觀想中要淨身正意,住于定,念本尊咒時須要護法護持,以除魔障幹擾。

  

第叁十五品「持誦法則」

  用持誦方法修本尊咒,觀種子字;依法身加持得成就,顯現罪障淨除而「證道」的境界,最後達得「道」的無上法樂。

  

第叁十六品「真言事業品」

  此處已在「行道」過程了。于無盡衆生起大悲心,所行善法回向法界衆生,自利利他,往返生死迷界而精進,以達福智雙身(即福慧雙修)。

  

參、結論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大日經)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真言的意義與使用儀軌。

  (二)本尊的修行法,包括名色本尊的觀想、種子字、百字、化佛成就等。

  (叁)本尊成就後再入空,此時花開見佛,則爲即身成佛之意。

  摩尼寶珠,光亮無比。

  佛光普照,慈悲衆生。

  毘盧性海,浩瀚無邊。

  到此境界,是爲菩薩。

  一門深入,由此開始。

  法法相傳,永不失落。

  心心相印,從此開始。

  生生世世,是爲佛子。

  

《大日經心要概述(胎藏曼荼羅修持法)》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五方佛的五智文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