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位,必須要能了情緣、親情、友情,不再受後有,可回淨土成爲清淨的天人永住淨土。
(14)大修行者破戒相著淫樂及情苦時,法相中的32相及80隨形好無法形成,最後本尊是骷髅相及情苦相。
介紹寶雲藥師琉璃光如來淨土
此處是佛菩薩願力所成,專門渡情苦及淫苦衆生,爲藥師琉璃光如來中淨土的一角,其方法爲以情苦叁昧25法及淫苦叁昧25法,將情苦、淫苦的業種除去後放入瓶中,以咒語說法,解除情淫之苦,使修行者有笑容,安住精神身在淨土邊緣化土中,繼續聽經、修持佛法,期許能修行圓滿而證菩提。
藥師山修行者共勉之:
早了情緣證菩提,情海毒液勿貪取
愛種淫業輪回身,如幻對治清淨離
情緣嚴守戒體成,花開見佛證菩提。
以下以五個故事來說明,情緣與愛欲的感人及對修行影響的深遠,希望藥師山佛弟子們深思。
故事(一)
話說叁千五百年前,釋某某爲道場高僧,多生多世爲清修者,以戒爲師,累生累世以辦道業、蓋道場成就衆多修行者,是一位得道高僧,道場中聘請多方學者演講、研究經律。就在此時有位學者胡居士,能言善道、學識豐富,時常在幽暗的燈光下鑽研經律,在雅致禅房內品嘗茗茶,尤其是對佛法的探討、修證及對道場的關心,彼此言談甚歡,互有默契,長期下來高僧只是仰慕之情而已,因而種下日後十世夫妻的情緣。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前八世很快地過去了,釋某某以女居士的修行方式修得很好,中途在第九世因修行有成,女方(釋某某)回彌陀淨土,因習性根性不同又再轉至藥師淨土,繼而修行至千年(人間歲月),在淨土修行有了成就,快到阿鞞跋致果位,但因想念昔日的先生胡居士而情種顯現,因此再回人間以了情緣,並願將淨土實相引出,那知世間已非,情愛複雜,更清楚了知世間多數苦都是由情苦而來,以致娑婆世界衆生永遠無法超脫輪回,因此她發下大願,以藥師十二大願爲主並願協助情苦衆生及淫苦衆生了脫生死。
此胡居士(男性)在千年中仍獨自一人,輪轉爲神父多生多世,或在某些有因緣的道場渡生漂泊不定,空慧成就高于一切,在此千載難逄時期,因福慧的共同認知、勤守戒律,努力精進修行,創辦道業、翻譯經典,了知愛情、愛欲無常,使人無法解脫,因此發願護持衆生學佛,發大願由此得以成就。
講評:
1、修行大師因起心動念,情投意合終遭到情苦果報。
2、修行大師也因情苦再次發大願,願爲蒼生排解因情苦、淫苦所生之苦,終以此願力修成正果。
3、阿鞞跋致果位是修行者在淨土已修到快八地果位,只因第八識內,尚有情種仍致無法成就八地果位。仍須下凡世間了卻情緣,才可修成正果。
故事(二)
話說叁千年以前四川有位采藥草爲生的人名叫楊佑,品性敦厚,慈悲待人甚至連動物都友善關懷,楊佑于深山無人煙處,每天清淨的過日子,不時心中念著『阿彌陀佛』四字。
夏天某一日,楊佑仍戴著鬥笠背著簍子,啍著小調以輕快的腳步上山采藥,一不小心差點踏著一條白蛇,此白蛇溫柔婉約,因身上有傷痕而紋風不動,楊佑心生憐愛,將白蛇帶回家中放在籠子中喂養療傷,楊佑家院中種植著各種奇珍異草,如靈芝、當歸、枸杞、散發出藥草的氣息,甚爲白蛇所喜愛,同時有猴子、狗、貓….及其他動物也相伴著這個有情世界之天地。
楊佑在藥草世界中忙著采藥製藥,空閑時即將白蛇由籠中拿出,帶著狗兒、猴兒一齊玩耍,大家非常快樂,白蛇也非常高興,經常依偎在楊佑身邊,享受那份濃情蜜意的關懷之愛。
人世間無常,楊佑與白蛇仍然無法逃離出生老病死的苦,白蛇悟出此理並發願修行,潛心學道,但以蛇身修行那是多麼不容易呀!千年以後終于修成蛇精,也會精通各種法術。礙于對楊佑愛幕的心放不下,情種顯現,在修行中楊佑的臉經常曆曆現在眼前,無法繼續修行,只好辭別師傅下山找楊佑,事隔千年人事已非,楊佑人在何處?在茫茫人海之中從何處尋找呢!只好用神通觀之,皇天終于不負苦心人,在杭州發現了心中所系念的情人,可是非常無奈,由于非人身而無法接近楊佑,即附身于郝員外千金之身上,從此展開人類有情世界的日子,本以爲從此可以過著甜蜜恩愛的日子,怎知人算不如天算,畢竟人界了知此白蛇討情緣的大師不多,卻不幸遭遇守戒執事剛正不阿的法果師識破,法果師以爲人妖不可共處一室而破壞人間律法,另外又爲楊佑親人所托,要斬妖除魔爲地方除害,那知展開一場人、蛇大戰,包括水淹龍門寺,使得魚蝦、螃蟹…..等等均受傷害,使一些無辜的陰界衆生鬼哭神嚎,大地爲之震動,不知爲何有此災劫,同時也使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大德們受傷不少,真正震動法界。
講評:
一、修行人法果師執事降魔除妖,仍要以慈悲心爲主,要了知因果的來龍去脈才能執事,若想解開此結,不可以法力行之,更何況白蛇是討情緣,以強行方式介入因果是無智能的修行人。
二、白蛇不了解人間律法,最好是投生人身來了情緣較不會有問題,用蛇身的方式才會受此委屈,以致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白蛇爲了楊佑做出一些違反戒律之事,到最後還開了殺戒使各界受苦,因此因果仍要受,真是得不償失。
白蛇、法果因此要受果報,白蛇被壓在七層寶塔(峰寶塔)中忏悔修行,法果也因無慈悲心故,被驅出佛門落入天道中,他不時的忏悔往昔所做之事,在夜深人靜時常會有莫明奇妙的傷感由心中流出,但怎麼也不知此原因爲何。楊佑仍在人間輪回,老實木讷優柔寡斷,乃爲其個性所使然,他怎知由于他的無知與自私(怕愛白蛇),沒有想到愛他的白蛇爲了情緣而付出相當的代價,淪落塔下受苦。而楊佑在世間也以忏悔心在修行,但慈悲心遭誤解,加上外表英俊使修行無法成就,若要有成就仍需下定決心破邪見。
話說時空輪轉,雷峰寶塔經千年以後終于倒塌,往者曆曆在眼前,法雨大師禅定中發覺此事,覺得不妙,在一個因緣際會的時空中,所有當年的人,均在道場中修行-(法雨佛寺)。果然白蛇哭泣于法雨大師處,述說千百年的哀怨心酸,懇求全家團圓並要求見楊佑,縱使百千萬年白蛇仍是溫婉娴雅、明禮明義,心中仍然系愛著楊佑,願以楊佑爲依歸,多麼令人心動感人,白蛇現皈依佛門潛心學佛,目前生活安好。
叁、『情種』不因時空消失,縱使百千萬年仍如影隨形。只待機『緣』成熟即可顯發。
四、此情種是屬第八識無明癡業,任何人都無法掌控。
五、佛門出家是要斷愛欲方可證菩提。
故事(叁)
話說二千五百年前,在西安某某寺內有一德高望衆,白發蒼蒼的住持法號祥雲大師,某某寺內有衆多比丘、沙彌及一些執事的修行者,祥雲大師以本師戒律爲依;持事嚴謹,如講經弘法、各種法會及開壇受戒等等爲當地佛寺之冠,深得地方知府上層人士及高界人士們所喜愛,並且得到他們的護持。
佛寺內沙彌、比丘、方丈、長老都在製度下運作良好,大家安份守已。一日有一少婦張氏因爲先生往生,所以來道場辦超渡,此張氏長得風姿綽約,談古論今、中外之事無不知曉,在言談之時,時而有打情罵悄之行爲,頓時爲平靜的佛寺,興起一些騷動,且張氏尤其喜歡對二位比丘抛媚眼(陳比丘、許比丘),有時甚至有肢體上的碰觸。
經過相當時日之後,使得陳比丘與許比丘之間有了相互比較之心出現,彼此心生懷疑與怨氣使得修行有礙,真是桃花劫數,道場中有執戒律師爲此事頗有意見,要以律法爲處。住持以爲不可,又經過二年,那知二比丘與張氏仍暗中互相往來更勝于過去,並在佛寺中與比丘有不可告人之事,此事執戒律師認爲該依戒律移送法辦。
住持因衆比丘要求予以法辦,即將他們送官辦,遭地方知府嚴判,結果張氏囚禁後內心憎恨、埋怨……最後上吊死亡。
比丘怨恨住持,最後結合二叁比丘離開佛寺,中國西北天寒地凍,離開佛寺,頓時生活無依,每當夜晚比丘百感交集,憎恨住持、憎恨世間一切,怨氣充滿本心,從此二比丘與住持結下怨氣,結果2500年後,機緣成熟時仍然怨氣沖天。
此事在2500年前時,轟動西安城的一案,頓使佛寺名譽受損,久久不能恢複,老住持百感交集且百思不解,人爲何不能守戒律?會經不起女色的誘惑?由于對本師所訂的戒律及對人性的貪欲、無知非常厭惡,一切由他去吧!老住持抑郁而終,往生回淨土。
話說此張氏的果報,由于挑撥出家人破和合僧且犯淫戒而受地獄苦報,陳比丘與許比丘深信自以爲是不受律法的約束,因此在世間仍到處行走,以居士身學佛,修行已有千百年,雖有慈悲心,但因不守戒律及情緣戒,故道業仍無法有所成就,金剛地獄仍等著他。
陳比丘與許比丘仍要受金剛地獄之果報,只是因其慈悲故仍帶罪于世上,且因緣際會,二人又在祥雲寺聚會,某日張氏受完地獄苦又回到祥雲佛寺時,祥雲大師百感交集,時間似乎沒有轉動,往日曆曆擺在眼前,張氏習性未改,二比丘僧仍是心浮氣躁,多話聒噪,仍在破僧團和合,真不知何時方能改過。祥雲大師深受怨氣之苦,忏悔往昔所作『送官一事』及『開除一事』,至今仍耿耿于懷,祈願我佛慈悲讓他們能放下一切,莫再造業!
講評:
1、慈悲與智慧要互相圓融,處事才能無礙。
2、執戒律師應以祥雲師的意見爲意見,妄自主張易造成怨氣,罪業仍由祥雲師承擔。
3、相信因果,果報自受。
故事(四)
話說2500年前,有一西藏法王桑定大師,平日以持珠念佛方式,口念不停的持咒,行事風格果斷,慈悲心夠,關心衆多弟子及一些初學佛的修行者。道場行事儀軌都依律行事,每當舉行大法會時都是給人山人海的信徒灌頂,好不威風。
佛寺中有一修行到五回向位的徒弟,眉清目秀、智慧過人。二者相談甚歡,凡寺中之事此徒弟必爲大師左右,徒弟仰慕大師風範,行事默契,眼神互爲關切,一切在時空中迅速成長,蘊釀著種苗。當無常到來時桑定大師心牽挂此徒弟,無法回到上師淨土國處(此處又叫持名淨土,爲蓮師的西方淨土一角處),從此受到業力輪回,身身世世形成女兒身,此徒弟又受業力輪回身身世世男兒身,如此受千年的輪回之苦仍無法出離人界。且每一世都無法結善良姻緣,都是在正值風華貌美之時産生殉情、自殺….的悲劇,此男兒在陰界也不願超渡,緊跟著此女兒身的大師,形影不離,也不願此女兒身大師再結交新男友,若有違背之處,必遭到一些不如意之事。此女兒身受苦無數,求神問蔔了知一、二,開始誠心學佛想藉此擺脫此事。
某日此女兒身大師輪回2500年後,到了現代投生名叫達西小姐,仍如往昔來到佛寺參拜寶雲、寶光大師,大師閉目、眉頭深鎖,了知此往事,不禁感歎時空經過2500年仍未了結此因緣,願意助達西小姐一臂之力,但望達西小姐要發願好好學佛、以正知見學佛。
從此達西小姐由忏悔因果業障,了解法界儀規,禮敬諸佛,禮敬大師,凡事必以佛知見爲知見,一些人間習氣如傲慢、自大、自信、誇大也在佛菩薩教導下將各種業障除去,很快的將往昔修行的能力又再恢複,以達西小姐的福報及慈悲心必有刮目相看的一日。
講評:
一、達西小姐修行的善種不因時空而消失,縱使2500年也仍可恢複她的能力。
二、達西小姐的因果纏身千年果報之苦不堪其擾,但是因緣果報終須還,此身因果已暫停,所以達西小姐在大師引導下,繼續入佛門才能稍有成就。
叁、大師因地解行,了解情緣愛種讓修行者有障礙,無法證菩提,所以開始在道場中願意推廣情緣戒、不放逸戒、莊嚴身相戒。
四、每當法會之時過去身的修行者(與達西小姐同時修行的大師)都會在法會中鼓勵達西小姐,願早日脫離肉身、證菩提入圓覺。
故事(五)
話說有一修行者名何生,多生行醫醫術高明,是一位慈悲清寒孤苦的人士,對清寒病患莫不善待之,每生每世都隨緣渡日,以佛法爲第二專才,也隨材而教授。
何生博學多聞,通古經論無不以爲是,每當與大衆論事時不時的透露出神通、藥理,爲衆生所羨慕,一段時間後何生渡生時仍以神通、玄理爲主,個人亦以此自豪,口沬橫飛地像菩薩在開示:我是最高法力代言者,以慈心渡化女衆弟子。女衆弟子們與他無分高下,殷勤受其指導,情緣不斷,縱使修行3500年,仍然在原地踏步,無法入佛叁昧,在道場中自以爲是一種特殊風格,誰也奈何不了他。一些律師深以爲苦,尋問住持,住持曰:『因因果果、果果因因、自因自果』需由心性忏悔,無需說明或告誡之,自行參考戒律章則或圓覺經。
某日,一向誇大的何生自言能不爲情所困,因此深受衆男衆的崇拜,修行有如此深厚功力,遊走世間多美好,殊不知二年過後,何生一樣爲情所苦,此時才知,情苦真苦,茶不思飯不想,打坐中情人曆曆在眼前。探其原因才知何生與女友共處時經常以她爲渡生的對象,女性希求的夢幻愛情並無法得到滿足,深深覺得他不能爲她所依靠,同時發覺到我自己也可以學佛,直接受佛教化,回佛淨土即可,一向優越感的何生,即使用再大的神通炫耀,但再也激不起她內心的漣漪,只有入自己的天地努力拜佛祈求內心能入平靜的世界。
講評:
一、佛門是一個有律有儀規的修行地,切不可只以自己的意見爲意見。
二、憍慢、自大、嗔恨、愛種是無法證菩提入圓覺。
叁、慈悲心是修行的基本要件,一旦只以慈悲心而沒有智慧,此知見仍可能爲邪知見。
四、渡生勿與愛情相提並論,二者所求境界不同,若混爲一談,可能會因目標不同而分離。
《談愛情與情苦及如何解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