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
藥師山紫雲
前言:
筆者近來看到網站中有關佛門修行探討之事,一則喜一則憂,喜的是確有一些共同對佛法有興趣的同路人,憂的是同是佛門人,卻是那麼…...,彼此間有差距,意見無法和諧,筆者只願我們佛門人士能遵守本師及其他諸佛遺留經教爲言教,以此做爲修行或行爲的參考及指示(畢竟人是有癡業不明),以免犯了戒律,包含口、嗔、貪、破菩提心。筆者認爲只因對事理、佛理、法理未能圓融,若能深入空性,住空啓發智種子的妙用後,自然知之而無所疑惑,這所有的修行是須依次第、根器、福報、願力如實修行,發現經典所論
有錯誤,每部經確實在某次第時可印證之。
佛陀說法49年,講經叁百多回,渡化無量衆生,完全依當時衆生的須求,在不同時空開示出各種法理,並
有分別,後人分成小乘、大乘、淨土、顯、密、空法、相法、般若……含概無爲法、有爲法。一些實證無爲法非言語、文字可說,如此才會說法四十九年
有說一字,那無爲法中說出空性、妙有、智種子,一切一切不可思議境界,須如法實修,修行過程中,業障無明破除,只是一句帶過而實際修行時,卻是千辛萬苦,非筆墨可形容,絕對不可因自己尚未修到,就否定經典中提到另一階段的修持,那將是得不償失,五十步及百步,只是修行的階段,不可說五十步與百步,何者爲對、錯。本師留下法脈無量多,以出菩提渡生來看,法法均是法,但以入空來看,法是平等無有高下,本心住寂淨涅槃光明,渡生出世間時,法法不同,法法也不是法,所以我一直認爲法是法,法非法,法亦法,法如法。萬法唯心變,變成無量多的爲解決衆生煩惱的法,大樹須將水分及養分由根部送到枝葉、花果,如同修行者須以大悲心,才能發願渡生利益法界衆生,其成就者自然成爲佛的性德叁十二相、八十相好。若修持中有差錯,無法形成佛妙身,如淫業成骷
相。在修持時不可以以世間人的想法去修所有法,很多法都是要除去各種業障,不幸因世人只以法本依儀律修持,忘記其根本的願力是渡某類衆生或消某種業障,結果因自己貪樂使得法無法修成,也無法入圓覺,就開始懷疑本師及佛法。信是功德母,邪知見及疑會障菩提。又如同一頭大象閉上眼睛,只摸到鼻子,說大象是個長鼻子,若只摸到大腿,說大腿很粗,二個大耳
如同扇子……,諸如此類很像佛門中宗派林立,大小乘分別,實際在《法華經》中強調一乘,佛學非常廣泛,不能只說一爲是,在《大方廣佛華嚴經》第六品光明品中,文殊菩薩特別開示,一即一切,那是指住空性中的幻化現象,衆生只看那一切而不知一的妙用,一及一切都
有錯。
目前看到各處修行大師、法師、善知識、居士,都在不同處默默爲佛門努力,也值得大家尊重他們的努力,畢竟仍是人而非本師佛,因衆生相不同所以也看出,有人以叁十七道品、四禅、八定、圓覺叁觀爲要,有人以淨土、五戒、十善、慈善渡生。有人布施、說法,宏法渡生。也有人以密意持咒渡生……法法不同殊途同歸,以漸頓各法入門。
人各有志,自然因因緣及業力、福報、根器、願力,自會與各道場、善知識相遇,主事者一切要以隨緣渡生,盡力爲他們服務,秉持佛門戒律,不要爲渡生而起煩惱心。《藥師經》有段經文如下,願藥師山同修以此爲要。一切行爲仍須受果報自負的因果律——
複次。曼殊室利。若複有人歸依世尊受諸學處。而破壞戒威儀及壞正見。諸有持戒。正見。不求多聞。于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雖有多聞而懷憍慢。由慢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爲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複令無量百千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墮于地獄。傍生。鬼趣。
最後,老實行忏悔往昔業障,願道業精進,人非我不非,如法修持,期許本心光明,早證菩堤,入菩薩道行列,以慈悲喜舍心,渡生無量無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