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哲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良師益友
蔡禮旭老師
其實中國人是最幸福的,因爲中國承傳了四五千年的文化,這其中不知道出現了多少位聖哲,而這些聖哲都是用他們的一生上演了好的榜樣,也留下了許多非常精辟的文章。只要我們有恭敬心,這些聖哲都會成爲我們生命中的良師益友。儒家孟夫子最仰慕孔夫子的德行,雖然距離孔夫子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但是對孔夫子的恭敬之心超越了時間和空間,所以學習孔夫子的教誨學得特別好。而孟夫子被後人喻爲“亞聖”,僅次于至聖先師孔子。有這份恭敬心,就能與古聖先賢一起探討學問,以他們爲師。
很多朋友都會問我一個問題:“蔡老師,你一個人在海口推廣中國文化,會不會覺得很孤單?”每一次有朋友這麼問我時,我都會哈哈大笑,然後對他說:“我一點兒都不孤單,因爲四五千年的聖哲時時都陪伴著我。”宋朝文天祥的《正氣歌》裏有幾句很重要的教誨:“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顔色。”這些聖哲人雖然在時間上離我們很久遠了,但是他們爲人處世的風範時時影響著我們。“夙昔”就是早晚,“風檐展書讀”,在屋檐下的一個角落裏打開聖賢的書來讀,“古道照顔色”,內心會感受到古人的好風範,就像陽光照在我們的臉上一樣。我們常常能想到堯帝給我們的教誨,想到周公給我們的教誨,想到大舜給我們的榜樣,想到範仲淹的風範,我們就會更加督促自己向前邁進,提升自己的品德,進而能利益自己的家庭,利益整個社會國家。所以,聖賢人確實時時刻刻都陪伴著我們,讓我們的內心感到十分踏實,絕對不會覺得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