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格言---學習、教育、快樂、幸福、智慧、容忍、知足
學習
115、 不學習的人,宛如老牛,肉雖多,卻沒有智慧。
116、 要常親近賢明的人,智者,博學的人,忠誠熱心的人,盡責的人,聖者 ── 常跟這些智德兼備的人往來。
117、 貪睡眠,愛閑聊,對所學的東西不感興趣,做事情懶懶散散,急躁而沒有耐心………是導致墮落的重大因素。
118、 不及時努力學習,年輕力壯時就懶散不堪,生活沒什麼目標和思想,怠惰的人永遠不能發現智慧之路。
教育
119、 教師在講解以前,應該先研究學生的心理傾向。
120、 教育應配合受教者的根器和適當的時機!
121、 一個人應使用懇切而富有同情心的話語。
122、 一位好教師講話應中肯而避免談論不相幹的事物。
123、 在所有的禮物中,真理的播送最珍貴。在所有的味道中,真理的味道最佳。在所有的快樂中,真理的喜悅最大。拔除貪欲,便可以征服所有的苦惱。
快樂
124、 不沈緬于放逸,不貪戀感官的享受,具有熱忱而且常沈思真理的人,可獲得大安樂。
125、 在充滿憤恨的人群中不懷絲毫的恨意,生活才能夠快樂。
126、 有兩種極端是修行人所不應做的。這兩種極端是什麼呢?「貪圖感官」的享樂是低級的、粗鄙的、俗氣的、下流的、而且導致身心的損害;「自我折磨」是痛苦的、卑鄙的,也同樣會給身心帶來傷害。然而完美的聖者所發現的「中道」,避免以上兩種極端,而帶給你敏銳的洞察力和知識,引導你走向平安、睿智、覺悟和永恒的樂境。
127、 到老年還一直保持良好品德的人是快樂的,信心堅固的人也是快樂的。得到智慧的人快樂,不做惡的人也快樂。
幸福
128、 幸福在于願望的實現,而且在于只存著高尚的願望。
129、 信賴你自己,除了自己之外,還有誰能做你的依靠。
130、 人是他自己命運的主人。
131、 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富。守信的朋友是最好的親戚;沒有煩惱是最大幸福。
132、 一個人的心念極爲微細而且不易察覺,可是聰明的人卻善于護守即將蠢動的心念,經過護守的心能導致幸福。
133、 啊!沒有一切貪執和挂礙,我們的生活才能幸福,宛如光音天的神仙以喜悅爲食。
134、 慷慨地施舍,舉止合乎時宜,幫助親戚,沒有羞恥的行爲 ── 這是最大的幸福。
135、 教敬父母;愛護妻子,職業安定,是大幸福。
智慧
136、 了解神聖永恒的事物,可適當地稱爲「智慧」,對俗事的了解只不過是「知識」罷了。
137、 宇宙每一件事物的形成都有其原因。完美的聖者不們解釋生成原因,而且也說明每一件事物的消滅情形。
138、 不知道苦惱的真相、苦惱的原因、除去苦惱的境界和消除苦惱的方法 ── 就叫做「無知」。
139、 鍛練心智的形式有叁種:第一種是高尚道德的訓練,第二種是高超思考力的訓練,第叁種是高等領悟力的訓練。
140、 讓你的老年過得像童年一般天真浪漫,讓你的童年過得像老年一般沈著穩重,這意思也就是說: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謙卑缺乏智慧的成份。
141、 智慧是從禅定産生的,沒有禅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142、 假如一個人活了一百歲而沒有真實的智慧,又不能自我規律,那倒不如只活一天,具有智慧和定靜的功夫。
容忍
143、 假使有人說你的壞話,你不需要心懷惡意、憤恨、輕視或者對他們不滿。
144、 假如你心存怨恨,那麼它不但會阻礙你心智的發展,而且使你無法判斷那言論到底是對還是錯。
145、 同時,假如別人給我戴高帽子,過于贊美我的教法和僧侶,你也不要太得意,因爲這樣也會損害你內在的(心智)發展。你應該接受事實的部份,而且向他們表明實際的情況。
146、 蓮花生在被人遺棄的廢物和汙泥中,仍然放出悅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生在愛欲強烈的人群中,而能散發著智慧的光芒。
147、 不是從今天才開始,早在古代就已經這樣傳說了:沈默的人受到毀謗;話太多的人會受到毀謗;話太少的人也受毀謗;世界上沒有不被毀謗的人。
知足
148、 不要期望不正當的成就。
149、 健康是最佳的禮物,知足是最大的財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
150、 過著粗衣淡飯的生活,節製你的欲望,減少你的需要,在這種沒有煩慮的適度生活裏,你將可以發現滿足。
151、 縱使天下上金雨,仍不能滿足感官的欲望。感官的欲望沒什麼快樂可言,只有痛苦。
152、 人們總是隨著自己的信心和喜好而施舍。嫉妒別的飲食和所有,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