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發現自己漸漸地就不想再念誦《喇榮課誦集》了,請上師開示這種情況下該如何繼續修學?

  問:頂禮上師!我以前經常念誦五明佛學院的《喇榮課誦集》,後來您教導我還要多看《普賢上師言教》。現在我每天閱讀《普賢上師言教》並且安排禅修,但是我發現自己漸漸地就不想再念誦《喇榮課誦集》了,請上師開示這種情況下該如何繼續修學?

  答:首先要知道,這兩者之間並沒有任何沖突和矛盾。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我們作爲修行者,首先要知道自己爲什麼要修法,所以讓你閱讀《普賢上師言教》就是爲了讓你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們每天都要念誦功課,但是自己爲什麼念誦,念誦這些功課對自己的修行有什麼幫助等等,這一系列道理必須要清楚,而這些理趣就來自于前行引導文的教授。如果對這些道理不了解的話,我想你的念誦也不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也就有可能會出現過兩天就不願意念誦的情況了。

  另外一點,無論念誦哪種功課或者修學何種法門,自己都應該知道如何去念誦與修學,而這些理解同樣來自前行引導文的教授,因爲它就是在告誡我們該如何修學。如果不懂得這些理趣,無論是念誦功課還是誦經持咒都只能說明你認識其中的文字而已,除此之外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

  舉個例子,很多人喜歡看小說,如果我們把佛教寫成小說類型的題材,作爲外道教的信徒在閱讀這本小說時,難道可以認爲他們是在誦經嗎?當然不是的,雖然他認識其中的文字,但是並不能因此而認爲外道教在誦經。因爲想要修學佛法還需要了解很多的道理,而對于外道教的讀者而言,他並不知道該如何念誦。

  所以,我要求你平時要多閱讀《普賢上師言教》之類的一些引導文,就是希望你能因此懂得爲什麼要念誦以及如何念誦等一系列道理。

  也有些人可能因此而心生疑惑:是否只有認字的人才能成爲居士,不認字的人不能誦經因此就不能稱之爲居士。當然不是,惠能大師不認識字,但他不是成爲了禅宗的傳承祖師呢?

  如是講解的目的就是告誡大家,從某種角度來說,學問是一種智慧,但這並不能說它關系到我們對佛法有緣無緣乃至緣深緣淺。我們每次傳講之前也會講解一些前行的教法,就是告訴大家平時應該如何去觀修念誦。如果不能將這些理趣和教法融入自己的心中,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拿著一本書從頭到尾念誦,這除了證明你認識字之外真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