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慈悲救苦 誠心感應──香港佛教聯合會癸巳年(2013)清明思親法會

  慈悲救苦.誠心感應

  ──香港佛教聯合會癸巳年(2013)清明思親法會  

  「四大部洲焰口」/送聖儀式功德圓滿

  執行副會長寬運法師主持供天儀式

  

  香港佛教聯合會「清明思親法會」4月6日早上八時叁十分至十一時舉行供天儀式,晚上五時半至九時半舉行「四大部洲焰口」,主法法師包括佛聯會副會長智慧長老;執行副會長寬運法師、宏明法師;副總務主任衍空法師、董事妙光法師等,法會隆重,莊嚴殊勝;4月7日下午舉行送聖儀式,參加善信踴躍,勝妙吉祥,功德圓滿。

  

  期間「四大部洲焰口」,與會人數特別之多,可說是每年清明法會最受人重視的環節;此種佛事儀式,源起于清朝道光及鹹豐年間,佛山一帶居民因避洪秀全等太平天國兵災,逃至六脈渠一帶,不幸遇上山洪暴發,淹死者無數,景況淒然;附近各道場遂聯合舉行法事,並公推有名望之長老爲證明師,超渡亡靈。這個傳統一直流傳至今,即爲四大部洲焰口儀式;每年均恭請全港多個道場大德法師參與,藉之超度六度群靈,使之皆能離苦得樂,同生善趣;同時更爲與會大衆祈福消災,回向世界和平、災難不生、人民安樂;普令亡者得度,生者蒙福,可謂冥陽兩利,功德無量。

  不過,可能一般信衆對何謂「瑜伽焰口」?施放焰口法會之緣起爲何?放焰口的意義、作用、目的是什麼?還有它的儀式內容又怎麼樣?這種種問題都不太了解,因此執行副會長寬運法師在接受記者訪問時細心地詳爲一一講解;他說:

  「瑜伽」,是梵文的音譯,那密部的總名,據清初寶華山德基大師所解釋,其意是:「手結密印,口誦真言,意專觀想,身與口協,口與意符,意與身會,叁業相應,故曰瑜伽。」而據《焰口餓鬼經》中提到,「焰口」是餓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因爲他身體枯瘦,咽細如針,因意譯爲「焰口」,又因其臉上冒火,所以又稱「面然」;由于生前悭吝的緣故,遂有此一果報。

  「瑜伽焰口」法會的緣由:起于往昔,阿難于林中習定,見一餓鬼(此鬼其名即爲「焰口」)形容枯槁,面貌醜惡,披頭散發,爪長甲利,腹大如山,喉細如針,面上噴火,阿難驚駭,因而問其原因,餓鬼告以生前居心悭吝,一毛不拔,且貪不知足,所以往生後墮入餓鬼道中,變是身形,食量極大,喉管卻極細,得到食物亦難以果腹,而且由于業報的關系,很難見到食物,縱然得到了可口的食物,進口之時,卻又變成了臭穢的膿血;而從口裏吐出來都是火,這個火又臭又熱;他們常受餓火中燒,烈焰從口而出,所以名爲「焰口」;因此痛苦異常。

  時餓鬼告訴阿難:「汝叁日後亦當命盡,墮餓鬼道。」阿難大驚,急至佛前哀求救度,佛乃爲說〈無量威德自在光明殊勝妙力陀羅尼〉,令其持誦七遍,及行施食之法,讓一食變成種種甘露飲食,充塞法界,能使無量恒河沙數的餓鬼與諸仙等衆生,皆得到飲食飽滿、解脫苦趣,超升到叁善道;阿難若能誦持此咒,即能免餓鬼苦,且能延年益壽,諸鬼神等常來擁護,遇事吉祥。阿難依之而行。自始成爲佛教「放焰口」儀式之緣起。

  又「瑜伽焰口」爲一種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之施食餓鬼之法事。該法會是以餓鬼道衆生爲主要施食對象;施放「焰口」,則餓鬼皆得超度。亦爲對死者追薦的佛事之一。所以又稱爲「放焰口」。

  由此可見,「放焰口」的意義,就是對于餓鬼道的衆生做布施,做平等的、普遍的布施。慈悲的佛陀,說了許多種神咒,例如淨業障真言、變食真言、開咽喉真言等,讓餓鬼道的衆生,借著真言的功德能夠吃到甘露法食。凡是依法誦持這些真言神咒之時,被召請前來的餓鬼們,就可仗佛的神通願力而得飽餐;飽餐之後,再爲他們宣揚佛法,勸化他們歸依佛法僧叁寶,爲他們傳授叁昧耶密戒,使他們內心轉變,永脫餓鬼道的苦難,這就是放焰口的意思作用和目的。因此,放焰口對于鬼道來說,等于是無限製的飲食救濟,所以又叫做「施食」。

  至于「放焰口」儀式的內容又是怎麼樣?焰口的內容從迎請諸佛菩薩開始,接著供奉諸佛菩薩,再于「緣起文」之後召請十方一切衆生,以淨甘露滋潤身田、離邪行、歸敬叁寶、證無上道;接著以各種咒印,包括變食、召鬼、破地獄、開咽喉、摧罪、破業、忏悔、說皈依、受戒、說法,到孤魂上船同登慈航、航向成佛之道爲止。從其中的咒印部分,可看出瑜伽焰口是以密法爲主,顯教爲從。

  一般焰口的施放時間都是戌、亥二時開始(即晚上七點到十一點;現時寺院、道場大部份都是在下午五時或五時半開始至晚上九時或九時半),因爲過了這個時段,鬼神就不能進食了。焰口的主要目的在于救度地獄的鬼道衆生,期望藉由菩薩的加持與願力,幫助他們脫離苦海,善根深厚者可以實時出離,而善根較差的至少亦可得到暫時喘息的機會。

  因此,施放焰口的儀式固然是非常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以清淨心參加,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所以,主法的法師,登上焰口臺時要「結印、持誦、觀想」叁業相應,才能達到自利利他的施食的目的。而與會法師、善信,亦必須以「身敬、口誦、思惟」叁業清淨的心來參與,如此自然可得諸佛菩薩感應、加持,達到慈悲救苦、度脫輪回的目的。

✿ 继续阅读 ▪ 父母恩重說孝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