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叁輪體空?空了還有功德嗎?

  同修:什麼是叁輪體空?空了還有功德嗎?

  

  師:做功德,如果我們真正做到“叁輪體空”,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功德;如果我們做不到,修的就是福報、福德。

  

  什麼是“叁輪體空”?就是我們做善事,要做到叁不見:內不見布施的人,中不見布施這個物,外不見接受布施的人,這叫清淨、無所住,即“叁輪體空”。這不是凡人的境界,是菩薩的境界,叫“應無所住”——不住能布施的自己,不住所布施的物品,也不住所布施的對象。“你看,我布施給他東西了,我對他有恩德,將來要有什麼回報,將來他要對我怎麼樣怎麼樣的報答。”要有這個心,就不是叁輪體空,就不是功德。無所求的、清淨的境界,就是佛門講的“叁輪體空”。

  

  《金剛經》講,菩薩離四相,沒有我相,沒有人相,沒有衆生相,沒有壽者相。就是叁輪體空的一個解釋。我們做不到,怎麼辦?學!比如,這個人很需要我幫助,我去幫助他的時候我盡心盡力把這個事情做好、做圓滿,圓滿以後就了了,我就把這個事情忘得幹幹淨淨,一點兒也不往心裏存,這個功德就是圓滿的,叫叁輪體空。

  

  功德圓滿了,空了沒有啊?沒有。真正變成了菩提,是自性當中的一種圓滿的展現,和自性相應,離成佛就不遠了,這是我們行菩薩道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必走的過程。現前我們都是有相的:“我做了多少功德、多少貢獻,我布施了多少、放生了多少……”都是修福報。我們若能在行善之後心裏不著痕迹,才是修功德。

  

  有“住”就是福報。比如做了善事,別人天天稱贊你,那不叫功德,叫福報。但如果你心裏清清淨淨,在你自身就是功德。所以,如果我們做事總期望他人表揚自己、贊歎自己,壞了!這個功德就消沒了。過去講“陰德”,“陰德”和“功德”非常接近。你做了善事,別人不知道,是不是你的功德沒有了呢?不是,都存到你命裏面去了,那個報得更殊勝。

  

  “叁輪體空”做到了,那我們就真正成佛成菩薩了,這也是我們一定要努力的方向。從有相布施,有相地做,到慢慢地做一些善事,都不放在心上,在心裏面一點痕迹也不露了,從而來體驗自己修的是“功德”還是“福報”。這樣不斷往上提升,最後到了“本來無一物”,成就了,那就殊勝了!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修行一定要知道的。

  

  (選自大願講堂“學習佛法,覺悟人生”,2010年11月14日講于北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