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衆中尊”,“兩足尊”、“離欲尊”、“衆中尊”是什麼意思呢?
師:過去有人問:“兩足尊,是不是兩只腳最尊貴呀?”(衆笑)“兩足尊”,“兩”,是代表兩種的意思,即福報和智慧,“足”是滿足,就是說佛菩薩的智慧是圓滿的,福報是圓滿的,所以他已經很滿足了。我們皈依佛,佛是圓滿的,我們就要學習佛的智慧,學習佛的修福方法,不斷地進步,不斷地學習,像佛一樣,把自己的福報、智慧達到圓滿,就對了,你就成佛了。
“離欲尊”,就是說你學佛了以後煩惱沒有了,心也很清淨了,欲望都淡泊了,自自然然地就顯示一種灑脫自在,很尊貴。
“衆中尊”,就更簡單了。因爲你是佛弟子,佛有無量的智慧、圓滿的福報,所以稱爲世尊,世間最尊貴的,非常受大家景仰。你是他的弟子,在大衆中你不也是很尊貴的嗎?地位也提升了。這是佛的福報、佛的智慧。我們要好好向佛學習,依教奉行,這樣才能不愧于我們是佛的學生。否則我們皈依了,也拿到皈依證了,但是我們不了解佛,對佛教也一無所知,這就錯誤了,這是有名無實啊!名義上我們是佛教徒,實質上一點也不懂,那麼“衆中尊”也是有名無實。
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才能夠給社會大衆做一個好的榜樣。所謂做個好榜樣,就是我們能夠有智慧、有福報,能夠跟大家分享,幫助更多的人。這就是菩薩的精神,菩薩道就是舍已爲人,“不爲自身求安樂,但爲衆生得離苦”。我們衆生的心肯定達不到這種程度:“我自己安樂一會兒多好呢,衆生的苦跟我又有什麼關系呢?”凡人都會這樣想。
那爲什麼菩薩不是這樣的呢?因爲菩薩明了,一切衆生才是真的自己,一切衆生和自己是同一個體。菩薩看到一切衆生受苦,他不認爲是衆生在受苦,他認爲是自己在受苦。我們看到這個人拿著刀要去殺那頭豬,菩薩看到的不是在殺這頭豬,是在殺他自己啊;看到這個人不孝順父母,虐待父母,菩薩眼裏看的這個人分明是在虐待自己。菩薩是這個心。
我們衆生體會不到,還感覺自己挺好的,甚至覺得菩薩“不正常”。其實菩薩的心才是真心。“十方叁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我們的真心,真心是一切衆生本來共同具有的,那才是真的自己。菩薩找到了,而我們凡人沒找到,凡人認妄爲真,認那個妄心是自己。菩薩用的是真心、是自己。不一樣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學佛了,皈依佛門了,都要行菩薩道,那就是“衆中尊”。一切都要爲衆生啊!
(2010年7月10日在東北主法放生給護生師兄的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