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皈依的真正含義是什麼?皈依了以後,還能不能夠喝酒、吃肉?因爲這個原因,不敢皈依了。
師:這也是初學者,或者是剛剛接觸佛法還沒有想學的人的一個很大的顧慮,因爲他不明了,尤其現在的知識分子:“我要做一件事情,我要先搞清楚搞明白了,我才去學,才能接受。”像這種情況,也有辦法。先讓他去學習,先讓他去了解。了解清楚了以後,他就有分辨對與錯、是與非的能力了,學起來有可能更理智、更有智慧。
皈依真正的含義,是讓我們找到宇宙人生中真正的自己、真正的生命,正知正見。皈依佛,“佛”是“覺悟”,圓滿的覺悟,圓滿的智慧;皈依法,“法”是“正”,正知正見,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的宇宙觀來成就你的生命;皈依僧,“僧”是“清淨”,什麼清淨?把你的煩惱,把你的憂慮,把你現在種種不愉快的事情全部回歸到清淨自在,回歸到清淨不染。這就是簡單的叁皈,真正地讓你從錯誤的知見中、從偏差的人生中回過頭來;讓你即使身處煩雜、苦難的環境中,也能從內心深處解放出來,變成清淨自在,所以非常重要。
但是,能不能喝酒、能不能吃肉呢?這個問題初學人非常關心。我們要明了,是不是皈依的人喝酒吃肉不好,那不皈依的人喝酒吃肉就好了呢?也不好!如果是皈依了以後喝酒吃肉才不好,那佛就不會這樣說了。不皈依,你去殺生也有果報的。不是說“我不能皈依啊,皈依了以後我做惡事就受到惡報了,就要受到懲罰了”,那不皈依呢?不皈依你做惡事照樣要受到懲罰!
所以不吃肉,跟你學佛不學佛、皈依不皈依,沒有關系。關系在哪裏呢?在于不跟一切衆生結冤仇,培養你自己的慈悲心,成就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緣。所以,跟學佛沒有關系!不一定學佛的人都不能吃肉,也不一定說吃肉的人都不能學佛,沒這個道理的,跟這個沒有直接的關系,在于你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就對了。
因爲凡是佛有界定的,不允許你做的,是真正爲你好!戒律就像是什麼呢?古大德有一個比喻:比如你去登山,那個戒律就像綁在你身上的安全繩索一樣,如果你沒有這根繩索給你牽引到上面的話,有可能你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摔得粉身碎骨了。有了這個規範、保障,你一步一步地走過去,才能夠沒有危險,才能夠真正地趨吉避凶,所以戒律是真正爲你好而設定的,而不是約束你的。
那飲酒呢?酒是讓我們神志不清、迷惑我們智慧的元素。我們喝完酒,神志就模糊了,從科學上來講,是殺你的腦細胞啊!酒喝多以後,腦子迷迷糊糊的,好像沒睡醒似的,講的話他也聽不懂,說個事他也聽不明白。酒精把腦細胞都燒壞了!如果從因果定律上去說,愛喝酒的人將來去投胎,肯定很愚癡,說不定投胎到其他道上去了。爲什麼?他沒有選擇了,他這個心迷了。這就比較嚴重了。
所以這些跟學佛不學佛也沒有關系,所謂“戒律”並不是佛給了你“禁忌”,而是告訴你這個利害關系。你願不願意做,那是自己的事情。佛讓你不殺生,殺生以後你會有果報的,你說“我非得要殺”,佛也不會阻攔你,佛也不能抓著你:“你別去呀!”佛也不會這樣做。佛告訴你了,你不信不聽,你心甘情願地將來也願意被殺:“我今天把它殺了,我很高興,來生它來殺我,我也很高興啊!我今天殺一頭豬,來生我變成豬,被它殺也很高興!”那也行啊。所以這個跟敢不敢皈依,沒有直接的關系。
(選自大願講堂“快樂地學佛,智慧地生活”,2010年9月14日講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