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果修行是爲成佛,也是一種求,那麼有求的修,是否如法?

  同修:前段時間看電視劇,有一句話:“修,爲成佛,在求;悟,爲明性,在知。”弟子對此也有疑惑,如果修行是爲成佛,也是一種求,那麼有求的修,是否如法?悟,感覺更多是修禅,在知,也就是明心見性,又感覺不矛盾。弟子愚鈍,請師父開示。

  

  師:佛法在我們這個世間,最主要的是讓一切衆生都能夠覺悟,都能夠回歸到本源,所謂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是一個大圓滿的成果。八萬四千法門當中,每一個法門都通向成佛的大道,是沒有矛盾的。至于教理上面,每一位祖師理解不一樣,每一個人的見解不同,但是真正圓滿,正知正見,決定是讓一切衆生回歸到清淨,回歸到真心本源就正確了。至于這些名詞術語,我們就沒有必要去堅固地執著。

  

  佛讓你放下執著,你爲什麼還在這個裏面沒放下呢?放下了,你對這個事情就能聽懂了;你放不下,今天我跟你講得再明白,你還是聽不懂。爲什麼呢?不是你的境界。他講的是開悟,講的是見性,你沒有開悟,也沒有見性,你聽起來當然有矛盾了。

  

  怎麼樣才如法呢?高深的,我們做不到,我們從基礎學起,好好地落實《弟子規》,好好地誦《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心地清淨了,自自然然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所以說等你開悟以後,這個問題就明了了。最主要的是我們現在要認真修行,把自己的心定下來,當自己沒有這個知見的時候,就可以少看一點電視,最好就不要看了。你沒有那個定力,雖然說看電視也能成佛,那是對菩薩講的,你沒有到那個程度的話,你就看迷惑了,越看越迷惑,反而把自己給耽誤了,所以,沒有明白之前少接觸是正確的。

  

  (選自大願講堂“學習佛法,覺悟人生”,2010年11月14日講于北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