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師父,比如說初學者,也是在邊聞邊學,也是想行,可是也許就是業障重,貪嗔癡這個習氣還不能很快地斷除,那需不需要到一個特定的環境、一個殊勝的環境裏去學習、去修行?
師:佛說的一句話很高明:“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你真正遇到好的環境,真正遇到高人指點,這是你的善根福德因緣。你有這個善根福德因緣,你就有這種殊勝的環境讓你去學。這不是在于你去找,你如果沒有這個福報,沒有這個因緣,你找也找不到!
有,是福報;沒有的話,就是過去的善根福德因緣,沒有修得那麼殊勝,這也很無奈。不是衆生能找來的,是自己善根福德因緣的感應。哪個人不想找到佛來親自教我們?找到極樂世界那麼好的環境去修?都想!但需要自己往昔修持的感應。
釋迦牟尼佛很慈悲,說這個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界,很多事情我們忍不住,就要生煩惱,不容易修,怎麼辦?移民到極樂世界!那個地方環境好、氛圍好,還會遇到好老師——阿彌陀佛,這多殊勝!佛說了,我們到極樂世界一生補處,就是候補佛,我們不要等到第二生,這一生就成佛了,那個環境好。佛都要讓我們選擇好的環境,那我們選擇好的環境當然是對的了,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智慧去選擇,這是最主要的。
同修:選擇善知識也很重要。
師:選擇阿彌陀佛就是選擇了最大的善知識,所以修淨土是最大的福報!這是釋迦牟尼佛親口宣說的:法藏比丘在因地經曆了五大劫的修行,成就了極樂世界,發了四十八大願,普度十方世界一切的有緣衆生,都能往生淨土,在淨土裏面修行成佛。
這個願望殊勝至極了!所以諸佛如來都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爲他作證明,贊歎他爲“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個贊歎到極處了!“光中極尊”,“光明”代表圓滿的智慧,光中最尊貴的;“佛中之王”,這個“王”也是最尊貴的,佛中的王。這是釋迦如來親口宣講,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給釋迦牟尼佛作證明,說佛說的太不可思議了!所謂難信希有之法。
古大德也在講:“難信、難信,真難信!億萬人中一二知。”《阿彌陀經》裏面佛陀講:“我在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微妙法,真的是甚難可得,不容易!”所以佛苦口婆心,太慈悲了,說了很多個難信,讓大家感覺遇到這個法門不容易。
《阿彌陀經》當機者是誰?當機者是舍利弗。舍利弗在佛陀十大弟子裏面表智慧第一,所以你要有大智慧,你才能選擇淨土;你有大智慧,你才能認識淨土;你有大智慧,你才肯修淨土;你有大的智慧福德,你才能成就淨土。所以,佛最後又強調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衆生很難體悟,感覺到很輕而易舉就遇到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也很平常普通,也沒感覺到他的能量有多大。這是我們自身有障礙,不能認知而已。我們認識得不夠,佛緣不夠深,還沒有體悟到阿彌陀佛的慈悲,還沒有體悟到釋迦如來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在五濁惡世這種環境裏面如何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然後爲衆生宣講這一難信的法門有多麼難!爲什麼難?衆生的障礙太重了。爲什麼重?妄念太多了。爲什麼多?疑惑心太重,多疑!
(2010年10月16日在東北主法放生途中給同修的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