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是無量壽,爲什麼還會滅度?

  同修:曾經修習過內觀,觀察自己的呼吸與身體的感覺,體會生滅、無常。

  師:這個時候要讀一讀《金剛經》,“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那你觀自己不是著了“我相”嗎?這是一個權巧方便。通過觀察自己的呼吸也好,身體也好,念頭也好,通過這個方便達到一種清淨入禅定的境界,而不是讓我們執著于我們的呼吸與身體,這樣即使你修成了,也不能超越六道輪回,最多生到四禅天,到天上去了。

  身體只是衆生業力的表相的一種展現,是變化無常的,你去“觀”它,它是每天都在變化的,是無常的。只是我們要通過無常找到真常,真常就是如如的本來面目,這才是自己真實的壽命,那才叫“無量光”、“無量壽”。

  有人說:“佛騙人,說學佛就會不死了,是無量壽,你看他不是八十歲也死了嗎?”他看到的是生老病死的一種物質的現象,他沒有體悟到佛所說的“不生不滅”、“無量壽”的另外一個含義,是指我們真心本性本來的狀態,“他”,是不生不滅的,是無量壽的。

  佛說的是“他”。證得了“他”後,我們衆生看佛滅度了,不在世了,離我們兩千多年了,其實呢?在。所以《無量壽經》說的:“爲中下根人而示現滅度。”中等、下等根的人看,佛不在了;上上根的人明了,佛無處不在,沒有離開衆生,哪一天不在呢?隨時隨地都在。

  佛爲中、下根人而示現滅度,因爲中、下根人執著“這是佛,這是佛在講經說法”,他不知道佛所講的經、說的法,只是佛對衆生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而已,傳遞的那個真理才是真佛,我們衆生執著的是假佛,在裏面分別執著“這個是真的,那個是假的”,所以不能夠成就。

  “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你看多少書也解不了,一會兒這樣,一會兒那樣,到底是怎樣的?解不了。你沒法找到真佛,我們說佛無處不在,哪個是佛呢?我們找不到。我們沒有體會到佛所說的什麼樣的狀態下是佛,不知道到底哪個是佛,哪個不是佛,又說哪個都是佛。

  我們一聽就迷了:“都不是佛,又都是佛?到底佛在哪裏呢?”其實,佛說的“見聞覺知”的那個真性是真佛。我們又聽不懂了,這個就難了。《般若經》裏面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是真佛。沒有眼看什麼呢?沒耳朵你聽什麼呢?沒意識你哪兒來的分別、執著、妄想?所以回歸本源才是真佛。

  回歸了以後,在這個世界就是千百億的化身,衆生有感就有應,只是應的方式不一樣,言語不一樣。佛是用智慧去應一切的萬事萬物萬法,我們衆生呢?也是感應的關系——是業力有感,我們以煩惱的心、妄想的心去應,應來的全是煩惱,就變成六道輪回了。

  同修:師父,菩薩化身千百億,應衆生的感,那菩薩有覺知嗎?“無眼耳鼻舌身意”這句又怎麼講?

  師:菩薩有圓滿的覺知,沒有覺知還叫菩薩嗎?“無眼耳鼻舌身意”,是如如的本來狀態。說覺知是對衆生的一種權巧方便,如果不跟你說有覺知,不就變成木頭人了嗎?

  同修:那他本來呢?

  師:本來,你不能說他有,也不能說他沒有。就好像一杯水一樣,你用一個圓的杯子去盛,水是圓的形狀;你用一個方的容器去盛,它是方的形狀,你說水的形狀到底是圓的還是方的?你說它沒有形,不可能的,因爲你用什麼器皿盛,它就是什麼狀態:你用個八角形的杯子去盛,它是八角形的;你用個十六角形的去盛,它就是十六角形的。你說它到底是八角的還是十六角的?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狀態。

  (2010年11月28日給北京義工的答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