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叢林觀 第四章 僧人服飾 第叁節 僧人日常服飾 二、長衫與羅漢褂

  二、長衫與羅漢褂

  “長衫”又稱長褂,爲僧衆的常服。仿唐裝而于斜部加以割截、縫綴,以表征福田、百納之意。長衫也是我國僧尼們的服裝之一。它的款式,是用“叁寶領”和“旗袍”的腰身襟袖搭配起來而製成的。紐扣在腋下的右襟邊沿。“長衫”的顔色,有黑色的、灰色的、和褐色的。“長衫”的長度:長及腳背的,叫做“長衫”。長僅過膝的,叫做“二衫”。長未及膝的,叫做“叁衫”。“長衫”是僧尼們的外出服裝,從前在華中華南地區,最爲流行。“二衫”是平時在寺院裏穿用的。“叁衫”則是在工作時穿用的。

  一般黑色長衫與黑色海青的最大差別在于袖口,海青的袖口寬大,如海鳥的翅膀,不分出家與在家,于禮佛時皆可穿著;長衫的袖口如一般的窄袖,只有出家僧衆可穿。

  縫于長衫及海青右脅下的帶子,長約一尺,其作用在于提醒行者走路要從容、穩健,不可搖擺身體,乃至大步奔跑,而使脅下的帶子左右晃動,因此穩帶有訓練行儀的功用。

  “五四”運動以後,我國民間的服式,都逐漸地趨于簡便適用了。只有僧尼們的服裝,還是那麼寬松長大、動作不便。因此,遂有一部份出家人,有意加以改革。太虛大師並且還設計了一種新式的長衣和短衫褲。他所設計的長衣,長度剛剛及膝。領子是用兩層布片複疊縫製的。胸前中間開啓對襟,紐扣釘在對襟的邊緣上。這種長衣,因爲是太虛大師所倡導,所以當初都管它叫做“太虛褂”。

  不過近些年來,業已遍地改稱它爲“羅漢褂”了。“羅漢褂”既省布料,行動又較利便。但是它的款式格調,卻不如偏襟的大長衫莊嚴雅致。因此,穿它外出的人,仍然爲數不多。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