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詩欣賞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帶角還。
解釋:
物質生活日益富裕,相關資源垂手可得,影響所及,使得人們忘卻了先民胼手胝足、勤儉刻苦的美德。「惜福」不應只是口號,事實上,這世界物質資源都是相對有限的,而各各有情衆生所形成的巨大網絡則共同受用這些資源,因此每個人浪費、或珍惜的習性,無形中都在影響這共生架構!尤其對學佛人來說,更應從此一共生關系中憬悟「緣起」的道理,善自珍惜一草一木、一針一線,爲這日益匮乏的地球貢獻一點心力。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解釋:佛法就是「活法」──生活的方法。佛法離開了日常生活,就成了空中樓閣式的哲學論理,也許能夠滿足一部份人抽象思考的樂趣,對於身心的實際成長卻毫無助益。換句話說,所謂解脫,必然是扣緊了我們的生活的,離開生活、企圖另外找一個「解脫」的狀態,無異緣木求魚。廣義的「解脫」不必然要像古來聖賢、祖師大德那樣地大徹大悟,它可以是∶生活裏一個觀念的開通、對於某事忿忿不平的釋懷┅┅等等。透過對佛法的思惟,將能夠漸次整合我們的身心靈,活得更自在。
日月如梭 命在幾間 無常相隨 瞬息人生
解釋:人們常用「白駒過隙」、「兔走烏飛」┅等成語來形容光陰的迅即不待人,然而這些掌故往往被視爲一種文學意境,鮮少能夠真正觸動我們的心弦。佛陀說∶「人命在呼吸間」換句話說,當一口氣不來,生命即時殒滅;而透過對呼吸的綿密觀照,我們很容易就能察知身、心、息的相依相恃,並在這基礎上進一步了解現象界的無常、生滅、空寂。藉由實踐佛法,我們將能全方位見證「無常」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