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袈裟的功德
袈裟的功德:袈裟乃佛教之標志,爲智者所披著,它的功德善利非比尋常。
《阿含經》說“破舊袈裟,不堪更用,懸于曠野山枕人畜鳥獸,若有見者,得種福善”。《悲華經》說“若有鬼神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飲食充足”。《戒壇經》說“五衣表斷貪,淨身業也;七衣表斷嗔,淨口業;大衣田相,表聖增凡減。並表斷癡,淨意業也。”
最後還須要向大家提示的一點,那就是“袈裟”的功德。——據戒壇經說:
“五衣表斷貪,淨身業也。七衣表斷瞋,淨口業也。大衣田相,長多短少,表聖增凡減。並表斷癡,淨意業也。”又據悲華經說:“佛于寶藏佛前,發願成佛時,袈裟有五種功德。一者:入我法中,犯重邪見等;于一念中,敬心尊重,必于叁乘受記。二者:天龍人鬼,若能敬此袈裟少分,即得叁乘不退。叁者:“若有鬼神諸人,得袈裟乃至四寸,飲食充足。四者:若衆生共相違背,念袈裟力,尋生悲心。五者:若持此(袈裟)少分,恭敬尊重,常得勝他”。(摘自釋氏要覽)另據大般湼槃經說:“龍得袈裟,各戴少分,即免金翅鳥之難”。地藏十輪經說:“有一犯人,被判綁縛棄置曠野之間。頭頂袈裟指許,得免鬼魅之難”。又經雲:“有一猕猴,趁僧不在,戲著袈裟;歡喜跳躍,失足墮谷,命終得生天上。
後九十劫,得出世道”。
袈裟還具有五種勝德。《悲華經》雲:“釋迦如來昔爲大悲菩薩時,曾于寶藏佛前,誓願于己成佛時,袈裟能成就五種功德:
一者,佛弟子雖犯種種邪見,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達聲聞、緣覺、菩薩等叁乘之果位,得不退轉。
二者,天、龍、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則可于叁乘解脫道上,得不退轉。
叁者,若有鬼神、諸人,爲饑渴、貧窮等所迫,得袈裟小塊乃至四分,即可飲食充足。
四者,若衆生共相沖突,起怨賊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
五者,若持有袈裟小塊,恭敬尊重,則一旦在兵陣,常得勝于他人。”
袈裟功德殊勝,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龍善神,悉予守護,使此安甯。佛曾告阿難:“過去諸佛著如是衣,得成佛道;未來諸佛亦當著如是衣,得成佛道。
如我今日以刀割截成沙門衣,不爲怨賊所劫,此是解脫服,福田之衣。若有衆生生起一念惡心,向叁世諸佛、辟支、羅漢及著染衣人,獲罪無量。所以者何?壞色之衣,是聖賢標示,若能發心,敬染衣人,獲福無量。我由信心敬戴之至,得成佛道。”
要知道衣的所在之處,便有天龍八部的護念,等于有佛菩薩的存在,得佛力之加持,一切災禍,如水火刀兵都得遠離。衣有如是殊勝功德,我們對已必要恭敬,放置高處,生梵天之福,得叁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