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昧略釋
所謂「叁昧」,是梵語的Samadhi音譯,又譯作「叁摩地」、「叁摩提」等,意譯爲定、等持、調直定或正心行處……等。乃指心識離開惛沈與掉舉(等),而能不散亂、專注于一境(持)的意思。依此原義,則「叁昧」之名,偏指心一境性的「定」而言。
然于大乘佛法中,叁昧往往冠以個別之名稱,如︰法華叁昧、般舟叁昧、首楞嚴叁昧、無量叁昧、海印叁昧...等。此時之叁昧,已不再只是「定」(心一境性)的義涵,乃是指依定而生「慧」解,由慧解內容之不同(因定中所緣之「理觀」不同,方有種種不同的叁昧名稱。此外,更因不同慧解的開發,而使得叁昧(定)的力用,有著種種不同的表現。此時的「叁昧」,則是意味著定慧等持且互資助的心識狀態(體)而言,此一心識狀態,既是定之體亦是慧之體。從心意專一的角度言之,謂之「定」;從心所生的領悟言之,謂之「慧」,其發生容有先後,迨其證得,實則無二無別─即定是慧,即慧是定,定慧均持而互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