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不真招于曲
如瑞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法雲求慧的故事。
據《清涼山志》記載,在唐朝雁門,有一位姓趙的孩子,天性淳厚善良,對于別人的贊歎和毀辱看得很平淡,然而在學習上卻癡鈍沒有智慧。12歲時,他的父母把他送到了五臺山華嚴寺依淨覺法師出家,字號法雲,在寺院裏,他每天擔水劈柴,勞作從不避懶偷安。一直到36歲對于聽聞誦經,還不能背誦和理會,大家因他太笨,都喊他牛雲,他內心非常的慚愧。恨自己出家這麼多年,說、背、誦、講都不會,將來怎能承擔如來家業
就在他痛苦不已之時,他想到了文殊菩薩。我身在五臺山,爲何不求文殊菩薩給我開智慧呢
于是,他懷著強烈想見文殊菩薩的心情,光著腳,開始拜五個臺。
當時正趕上五臺山下大雪,他一心稱念文殊師利菩薩的聖號,拜啊拜!寒不知冷,食不知味,內不知身,外不知物,一心只想見到菩薩。路上見人就問:“文殊菩薩住在哪裏
文殊菩薩住在哪裏
”可是,尋遍了五個山峰,也一無所見。于是,他來到一個寺院,吃了齋飯,想見菩薩的意志更加堅固。他重新返回東臺,在臺頂見一老人在烤火,就上前叩問:“大德,文殊菩薩在那裏
”老人說:“你見文殊菩薩幹嘛
”他如實而答:“我天生愚鈍,想祈求菩薩開智慧。”老人說:“那是一 個又老又頹廢的拙漢,你不見他更好。”法雲師父聽了以後覺得這個老人未免太狂了,是不是精神有問題,他沒有回他的話,轉身朝北臺繼續拜。等他到北臺,就看到雪地裏有一個人在打坐。上前一看不就是在東臺碰到得那位老人家嗎
他心想這太不可思議。他肯定是文殊菩薩。他想著要拜老人,卻因又冷、又餓、又乏倒在地上起不來了,口裏吐出血塊。恍若之中,聽到老人對他說:“你爲什麼這樣笨呢
因爲在過去生中,你是很聰明的,會學又會講的,還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法師。因爲你貪圖利養、又吝法,不能很誠懇地給別人來講解佛法,而墮落牛身。因爲你過去還有這樣的善根,才又轉世爲人出家。你吝法,感召余業,今生愚癡無知。”說著老人用如意鈎一鈎,把他的心掏了出來,看上去和牛心一樣。老人讓他看後,就拿到天井洗幹淨,接著又給他塞回去:“這下好了,因爲你虔誠禮拜文殊菩薩,業障消除。但你要謹記,不能吝法,好好利益衆生。”
他頓時感覺心一下子明亮了好多,醒來也沒有感到疼痛,渾身熱乎乎出了好多汗,再回頭尋覓老人已不見蹤影。這時四面驟然湧起朵朵祥雲,柔軟的風吹拂臉頰。他擡頭看到天際,圓光像鏡子一樣,那個老人坐在蓮花上漸漸隱沒。從此,他過去生中背誦、講解的經典都記憶猶新,他又開始教化衆生了。
法雲禅師因爲貪圖利養、吝法的原故墮落牛身,這個故事不能不讓我們引以爲戒。今生出家,一定不能在袈裟下失去人身。佛法博大精深,但它一定是腳踏實地,一點一點的融會貫通。落實在當下的舉首投足、言語默然、起心動念之間。我們的這個心很純淨,如果能懂得珍惜現在,不管是年齡大的,還是年齡小的,過去就讓它過去,未來還沒有到來,只能讓我們現在踏上菩提之旅,這才是最有可能和最有把握的一件事情,阿彌陀佛!
摘自《菩提願》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