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愛(慧律)

  我愛 

  慧律

  利字當頭,戒慎恐懼——

  “我愛”就是私心,私心會引導人走入迷茫的森林裏。一個人執著于自己所擁有的,沈迷在自己的成就中,那麼,這個人已經迷失了自我。所以,我愛的觀念一定要舍。因爲自私自利,往往會讓我們身陷在無法擺脫的麻煩當中。

  以你們電信局發包工程爲例,負責工程招標的某甲原本決定由某家有執照、品質優良的廠商承包,但另一家廠商恰巧是某甲的親戚,就跑來向某甲說:“某某,不要給這家廠商承包,我的價格比他更便宜,還可以讓你拿回扣,或是包個紅包意思一下。”這時,你就要小心了!有時候,我們一刹那的抉擇錯誤,甚至會讓你身敗名裂。只不過是些蠅頭小利,卻會導致你焦頭爛額,乃至一文不值。

  碰到利字當頭時,你一定要好好冷靜。只要秉公處理,依循正當的程序和規定,發包給合法的業者,即使出纰漏,那是廠商的問題,責任並不在你。如果你在心裏盤算:“這家廠商價格比較便宜,又是我的親戚,更何況我還可以從中牟利。”就勉爲其難地把工程發包給自己的親戚,如此一來,萬一出了問題,那就難辭其咎了。

  愛你所做的事——

  “我愛”會讓自己失去理性,甚至面臨沒有選擇余地的窘境。因此,我們要恢複到理性和感性的平衡點。人最偉大的地方就是很有感情,而感情必須建立在理性上,理性則應建立在智慧上。意即智慧支持著理性,理性支配著感情,使我們的心産生一種正確的水平線。那麼,你將不會誤導自己的一生。至于別人對自己有任何看法,那根本不重要。

  人都生長在充滿苦惱的世間,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喜歡聽好話,罕有人愛聽迫害性、攻擊性的語言,但聖人則不然。他二十四小時都處在感恩的心態中,對于語言的順耳、逆耳,並無個人的好惡.

  家喻戶曉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他的妻子是衆所皆知的悍婦。一次,蘇格拉底的學生不解地問:“老師,您時常教導我們要慈悲、忍讓,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師母的凶悍是遠近馳名的,您爲什麼不教化她呢?”蘇格拉底說道:“正因爲她如此的凶悍,如果我能夠容忍她,就能夠容忍全世界的人了。”這句話遂成了千古名言,其中確實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學問和智慧。由此即可得知,即使是一個很壞的人,他也能成就我們的修養。

  所以,娶到悍妻的人有福報了。你現在應該改變一下對老婆的觀感,不要一天到晚老是和她吵架。她很凶,你就要這麼想:“她在成就我的修養。所以,能夠讓我動心忍性、增益我所不能的,非我老婆莫屬。”就這樣,把觀念轉變一下——愛你所做的事情,不要只選擇你所愛的事情去做。

  愛你所做的事——因爲你已經結婚了,這是不可能改變的事實,那麼,你就要愛自己當初的抉擇。接受現況,並調整自己的內在,否則的話,我們將沒有辦法過日子。我們可以把從前那種火爆、分裂、抗拒、鬥亂的心態轉變一下,認爲每一個人都在成就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幫助我們。對我們好的,我們向他學習;對我們不好的,我們感恩。那麼,這個自私自利的“愛”就會放大。《孫子兵法》中曾說:善待你的敵人,你的敵人就會消失。你不好好對待敵人,他就永遠在你面前,因爲敵人是自己製造出來的。

  生命的意義在覺醒——

  因爲一直被牢不可破的觀念束縛著,我們始終找不到一個解脫之道,所以我們要接受佛法的洗禮。接受真理的薰習,你才能完成生命的覺醒,否則生命有何意義呢?

  記得以前尚未學佛時,每到中秋節前夕,大約一星期前就開始期待了。到了中秋節當天,就約女朋友到植物園或是新公園去散散步,然後就坐下來發呆,再不然就是吃月餅、喝喝茶、吃柚子,看著來來往往的情侶……

  我們每天過著毫無目標的生活。早晨起床、如廁、盥洗、上班、吃午餐、看股市行情……下班後,有家庭的人趕著回去煮飯,單身漢就到KTV、MTV等娛樂場所玩樂,直到筋疲力盡才回家,就這樣茫然、毫無所獲地混過一天。如此,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地到了今天,雖然已經年紀老大,卻還不覺悟。他從未思索過:有朝一日躺進棺材裏,自己什麼也帶不走。

  因此,我們應該猛然警醒,要開始覺悟了——你所執著的色身,不是永恒的;你所執著的愛人,不是永恒的;你所執著的金錢,也不是永恒的。那麼,世間何者方爲我們真正的生命呢?智慧才是我們真正的生命,安詳才是我們真正要尋找的,解脫才是我們真正要追求的。

  釋迦牟尼佛曾說:如果你今生今世沒有得到解脫,或許將生生世世做牛做馬,並不一定每一生、每一世都能做人,沒有那麼便宜的事。如果說,你生生世世都做人,那麼,牛馬誰來做呢?想想看,哪有這麼好的事?老是你騎別人,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因果的定律是公平的,馬會變人,人也會變馬,這輩子你騎它,下輩子換它騎你。

  如果投胎爲畜生,麻煩可就大了,因爲,即使講佛法,你也聽不懂啊!所以,諸位對于我們所愛的金錢、名利、色相、男女,固然無法完全舍,卻要看得很平淡。然而我們從小所受的學校教育中,除非極特殊的因緣,否則很少教導我們去追求灑脫、自在、解脫的思想。

  摘自《斷除四煩惱》

✿ 继续阅读 ▪ 要舍得 要放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