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的十種德號簡義

  佛的十種德號簡義

  佛的十種德號,第一個是“如來”。我們學佛的同學對于佛法裏的術語,一定要有正確的理解。世間有許多人對佛法沒研究,大概小說看多了,特別是《西遊記》,小說看多了,一提起佛教,我知道佛教裏如來佛最大,孫悟空都翻不過如來的掌心,如來佛最大。說這些話都是外行。如來的意思淺顯地說“今佛如古佛再來”。成了佛,佛佛道同,今佛就如同古佛再來一樣,沒有兩樣,所以稱他作如來。《金剛經》有一個解釋,解釋的意思比較深,但是講得非常圓滿,“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解釋得非常之好。在一切法裏則“法法皆如”,這個話比較難懂。這一切法是講相、形相皆如,如什麼?如其性。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佛告訴我們所有一切萬象都是真心變現出來的。古德用比喻說,如同金與器一樣,“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就是相,就是萬象。金是體,能成之體,樣樣都是金。如是這個意思,法法皆如,哪一法不是真如本性?這個意思說得深,但是這個意思說得非常圓滿。深說、淺說我們都要懂得。

  第二“應供”。應是應當。佛是天人導師,對于大衆的恩惠太大。佛教化衆生無條件也沒有揀別,比孔老夫子教學心量還要大。孔老夫子有教無類,這個佛有。但是孔老夫子說,告訴你一樁事情,如果你的反應不好,孔老夫子就不願意教。“舉一隅”,我們這一個房間方方的四個角,舉一個隅教你,這個地方是直角,其它的叁個角你就不知道,夫子就不教了。舉一隅而不以叁隅反,孔夫子就不願意教;釋迦牟尼佛肯教,再笨的人,他都不舍棄,只要肯跟他學,他就教。譬如佛弟子當中像周利盤陀伽這樣的人,那遇到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一定不教他;但是遇到釋迦牟尼佛,佛慈悲,還是一樣幫助他。佛有善巧方便,一樣教他開悟。可見得佛的教學真的超過夫子,因此對我們的恩德太大!所以佛是應當接受人天的供養。

  佛的生活非常簡單,對大家的要求並不苛刻。佛的生活只需要四事供養。佛在世間要吃飯,一天只吃一餐,你看這多簡單!就我們有應當供養他一缽飯,佛並不選擇。你供養的飯菜好壞,他不分別、他也不執著;衣服的供養,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不要天天供養,衣服破了再供養一件新的,給他換一件;臥具,睡覺時候的臥具,臥具也非常簡單;生病的時候,醫藥。就這四樁事情應當接受大衆的供養,除這個之外,佛什麼都不要。這是在那個社會。現在社會不一樣,現在社會可以說普遍富裕,物質生活條件比從前便利太多太多了,于是現在供養跟從前也不一樣。供養得太多、太過分了,結果弊病就發生了。發生什麼毛病?本來這個出家人初出家時候,那個心都好心!出家之後,在家弟子供養的太豐厚了,于是貪心就起來了;連著貪心,瞋恚心、嫉妒心、傲慢心統統出來了。都是在家同修把他供養,供出來的,這麻煩大!在家同修要曉得,這造業不得了,這個業造得很重、很重。所以我們真正修福要有智慧,沒有智慧感情用事,總免不了要造罪業。

  那我們生在這個社會,出家人一定要認清這個時代的弊病。我也常常接受大家供養,我很提心吊膽,唯恐墮落。所以你們供養我的,我轉手代你們供養別人去了。我供養的方法,第一個印經,普遍供養全世界的大衆,印送經書供養。這幾年來又增加了一個項目,做獎學金,幫助一些清寒優秀的學生,幫助他們。你們供養我的錢就做這兩種用途,全部都施舍掉了。佛門裏面有一句話說的是真的,這對出家人講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那個債務可不得了。我這樣做,我就不怕,縱然我不能了道,有很多人代我還,不要我自己還。所以佛菩薩實在講,阿羅漢以上修行證果的人應當接受供養,爲一切衆生做真實的福田,這是正確的。

  第叁個名號叫“等正覺”。這個地方簡稱等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這是學佛最高的目的,是我們真實的願望。這句話如果用現代話來說,究竟圓滿的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學是智慧的學問,學佛就是要開智慧。第四個名號叫“明行足”。明是光明,就是指的智慧。行就是日常生活行爲。行爲沒有一絲毫過失,足就是圓滿的意思。他的智慧圓滿、德行圓滿,沒有一絲毫的過失,這叫明行足。如果用戒定慧來講也講得通。明是慧,行是戒,足是定,也可以表達戒定慧叁學的圓滿。

  第五個名號叫“善逝”。這個名號不太好懂。逝是遠離的意思,是寂滅的意思。什麼東西滅掉?煩惱滅掉了、妄想滅掉了、分別執著滅掉了,這叫逝。阿羅漢做到了,但是不善,佛與大菩薩善。善是什麼?是善巧。所謂是即相離相,這就是善;也是大乘經常講的“無住涅槃”,像《金剛經》上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跟小乘人所講的涅槃完全不相同,小乘人的涅槃是真的安住在涅槃境界之中,佛與大菩薩心是在涅槃的境界,身是在世間。恒順衆生,隨喜功德,他的心境是涅槃境界,無住涅槃。不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在世間弘法利生教化大衆;不住生死,他心地清淨寂滅。清淨寂滅就是逝,教化一切衆生那就是善,善逝的意思。底下“世間解”,這個好懂。世間法無論是理、是事、是體、是用,佛沒有一樣不明了。解就是明了,樣樣都能夠通達,世間解。

  第七個名號叫“無上士”。士是我們中國古時候讀書明理的人稱之爲士。中國古時候的社會,可以說是知識分子的社會。大衆普遍推崇的是讀書人,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人能明理,所以社會上對讀書人非常尊敬,縱然讀書人很貧窮。如果在大衆聚會當中,首席這個大位一定是讓給讀書人坐,可見得對于知識分子的尊重。這是在全世界來說是一個特色,其它的民族我們沒有見到這樣的推崇讀書人,重視教育。我們中國古代所重視的。無上士,在知識分子裏面至高無上,沒有比他更高的。這是對佛的稱贊,佛是有道德、有學問。

  “調禦丈夫”。這個名號是對佛教化衆生所稱的。調是調心。衆生的心充滿了妄想、煩惱、執著,佛能夠把他調教、調化。禦就是統禦的意思,這裏面有指導的意思在。佛能夠教導我們、指示我們人生幸福光明的道路。這個話是真的,不但能教我們現前得到幸福美滿,更重要的,他能夠幫助我們永脫輪回,幫助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了生死出叁界;在這一生當中,我們就可以證得不生不滅。這話聽起來好像很玄、好像是神話,其實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人,哪個人沒有死?人都要死,死了就要輪回,沒有一個人能夠逃過輪回的,沒有。但是諸位要知道,唯獨修學佛法成功的人,修行證果的人,生死沒有了,不再有生死了。當然這不是等閑的功夫。佛爲我們說明生死從哪裏來的?你爲什麼會有生死?爲什麼會有輪回?因爲你有妄想、你有煩惱。妄想跟煩惱就是生死輪回的因緣,就是生死輪回的根本。所以妄想斷了、煩惱斷了,生死輪回就沒有了。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幾個人這一生當中能把妄想、煩惱斷掉?

  佛法特別是大乘佛法,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都是斷煩惱破妄想的。就如同《華嚴經》上所說的“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佛說的。我們跟諸佛如來本來沒有兩樣,一樣的;本來沒有生死,本來沒有輪回,爲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是把我們的病根一語道破,就是因爲我們有妄想、有執著。

  執著就是煩惱,有這些東西,使我們本來是佛,我們沒有辦法證得佛的果位、沒有辦法證得佛的自在,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病根找到了,只要把這個根源消除,我們就恢複本來面目。佛法的教學,總而言之,都在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妄想執著是無始劫來俱生的煩惱習氣,要想斷除談何容易,所以修行人多,了生死的人太少太少了。尤其是我們現代這個環境,對于真正修行那個障礙,比古人不曉得要增加了多少個百千萬倍。什麼原因?就是我們今天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處處都在誘惑我們,不會讓我們心得清淨的,這叫魔障。現代的魔障比古時候增加百千萬倍,成就當然就更難了。幸虧我們遇到這個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好處在哪裏?帶業往生。業是什麼?業就是妄想執著。妄想執著不要破,也能了生死出叁界,這了不起!我們遇到這個法門,這末法業障深重的衆生才有得度的希望。我們用這個方法,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來調心;用叁福、六和、叁學、六度、十大願王,這五個科目來修正我們日常生活行爲,這就是禦。禦就是修正我們的錯誤行爲,這就對了。所以佛確確實實在這一本經裏頭,調禦兩個字對我們凡夫是很圓滿地做到了,真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要依教奉行。

  “丈夫”是稱贊。所以古時候稱贊佛爲大丈夫。這個大丈夫跟我們中國大英雄意思是相同的。什麼樣的人才能叫大丈夫?別人辦不到的事情,他能夠辦到,這才稱之爲大丈夫。什麼事情別人辦不到?了生死、脫輪回、斷煩惱、破妄想,這是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佛菩薩稱大丈夫,我們供佛的殿,你看那個匾額上都寫的“大雄寶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寶殿。這裏就是說這世間人不能辦的事情,佛能辦,佛是大英雄, 佛是大丈夫,調禦丈夫是這個意思。四個字合起來就是說教化衆生能夠得心應手,隨心所欲,有這個意思在。

  第九個名號“天人師”。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佛在世間的身分不是國王、不是天主、不是上帝、不是天神,是老師。老師,人間的老師,天神也拜他做老師,所以他的身分是老師。我們是佛的學生,天神也是佛的學生,上帝還是佛的學生。所以我們大家跟佛的關系是師生關系,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稱釋迦牟尼佛稱本師。本是根本,最初創辦這個教育的創始人,我們稱他爲本師,天人師。

  第十個號叫“佛”。佛是第十個號。這我們常常講佛是覺的意思,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稱之爲佛。自覺不能覺他,這是阿羅漢,小乘聖者,自覺而不覺他。但是諸位也要清楚,小乘聖者所謂不覺他,是不主動地去覺他。如果我們求他、拜他做老師,他也肯教我們;我們不拜他做老師,不去求他,他不主動地來教我們,這叫自覺。菩薩是自覺覺他,菩薩就不一樣,我們不找他,他會來找我們;我們不求他,他會想方設法讓我們去求他。他有這些方式,他主動地教化衆生,主動地幫助一切衆生,這自行化他。菩薩自行化他都沒有圓滿,自己煩惱沒有斷盡,無明也是煩惱。煩惱有叁種,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大菩薩見思煩惱當然斷盡了,塵沙煩惱也斷盡了,無明煩惱沒有斷盡。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這就不圓滿。一直到成佛那就圓滿了,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也斷了,這覺行圓滿才稱之爲佛。這是佛的十個德號,顯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

  末後“世尊”。世間最值得尊敬的,稱之爲世尊。世尊是這十個名號的總結,具足這十種德行,那就是世間最值得尊敬的人,所以稱之爲世尊。這是將這十個名號,簡單給諸位介紹。

  摘自《佛學入門》

  

《佛的十種德號簡義》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愛語慰人結善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