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禅意趣解
孫赟
《西遊記》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大家一般認爲這是遊戲之作,所謂遊戲就是不能當真,是瞎編的,是解悶的玩意。但實際上這部著作中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是儒釋道集大成的智慧結晶。應該說,《西遊記》的禅意無窮,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末學從幼年的時候就很喜歡看根據這部名著改編的電視劇,後來凡有新的《西遊記》題材影視作品出現都認真的觀看,從中得到了許多樂趣,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感到其中蘊藏的深意確實值得深入的體味。
大家對《西遊記》裏的人物最喜歡的,印象最深的是孫大聖,因爲孫悟空是非常有能耐的,上天入地,七十二變,一個筋鬥雲十萬八千裏,最厲害的他有在太上老君八卦爐中煉出的火眼金睛,不管妖魔鬼怪怎麼善于僞裝都難逃大聖的法眼。這個無所不能的孫悟空就是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的妄心,說它是妄心是因爲在沒有證得真心之前,任何人的心都是虛妄不實的。妄不離真,他仍然是真心大能力的妙用。所以妄心的力量也是很大的,要到西天取經就需要悟空一路保駕,才有到達靈山之日。其實,真心不論是否能證到,都是吾人本具的,因而孫悟空一個筋鬥雲可以翻出十萬八千裏,這就隱喻,只要一念清靜、智慧,我們當下就能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立地成佛。那爲何孫悟空一行要曆經千辛萬苦,受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到達西天成佛呢
因爲我們都有貪嗔癡叁毒煩惱,這叁大根本煩惱,會障礙我們的真如本性,使我們在成佛的道路上,充滿了磨難與困擾,幻現出無盡的內外魔境。我們凡夫都有牢固的結使,什麼是結使啊,就是煩惱。在佛學名相中,對結使有明確的解釋。結使,煩惱之異稱。諸煩惱纏縛衆生,不使出離生死,故稱結;驅役而惱亂衆生,故稱使。結有九種,使有十種,稱爲九結十使。大智度論卷一(大二五·五八下):“一切衆生爲結使病所煩惱,無始生死已來,無人能治此病者。”[大智度論卷五、大乘義章卷五本]。從字面上看,結使,一個結字,就很生動的揭示了煩惱的相狀。在《楞嚴經》上,世尊也有了解結的比喻,說明了斷除煩惱的辦法。世尊親切地叫著阿難的名字,向他開示道:“阿難,修證菩提如果不能詳細審視煩惱的根本,就不能知道虛妄根塵在哪裏發生顛倒。不知道顛倒處,怎麼去降伏它呢
又怎麼去求取如來果位呢
阿難,你看世間的人在解結,但又不知道結在哪裏,怎麼知道如何去解開它呢
但當你欲解結時,你不知虛空已經被你肢解分裂了。爲什麼呢
因爲虛空並無形相,本來就無結可解。如果虛空被肢解,這就無異于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攀緣知見等都是竊賊的作爲,都在盜竊自己的寶藏。由此無始以來衆生世界就生出種種纏繞束縛,沈淪于器物世界而不能自拔。”所謂結,就是很難解開,九十八個結使,一地一地、一層一層,功夫到了一層,你的見地到了一層。那麼這些貪嗔癡慢疑心理行爲,在《成唯識論》告訴你,怎麼來的呀
——“修所斷惑”,非修行做功夫斷不了的。不只是打坐的功夫;你心理行爲、起心動念處要檢查,做人做事、說話做人,“修所斷”,才把這些結使斷得了,不修斷不了,所以叫修行、修行,修正心理的行爲、心態的行爲,修所斷的惑。這些結使、心理的這些行爲——貪嗔癡慢疑,細淨的、最薄的都能夠斷惑了、伏下去,沒有了。但是沒有伏完,完全伏完了得滅盡定了。滅盡就是滅掉了意識境界這一些都沒有了,幹淨了,得滅盡了。所以,在西天取經的道路上,唐僧一行人要斷盡結使,在與結使的鬥爭中,曆經八十一難,隱喻的就是這個逐漸破解結使,使心地明淨的過程。
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唐僧師徒取經途中經常出現的是化緣會遇到各種磨難,這是因爲*輪未轉,食輪先轉,在凡夫沒有成聖前,我們都要靠飲食來維系自己的生命。另外,就是唐僧經常受到各類女妖精的糾纏,女妖精都想破壞唐僧的道心,極盡誘惑的能事,這告訴我們,淫欲對道行的破壞是很嚴重的。在《楞嚴經》四種清靜明晦中,佛非常嚴肅地告誡弟子,淫不能斷,塵不可出。所以一個修道的人,必須使自己的淫機與淫行具斷,而最根本的是要連淫邪的念頭都不升起,才能從根本上擺脫淫對人的束縛。這就是道家所說的“全我之戶死我門,幾人至此迷平生”。總之,男女飲食、淫欲之念、兩性欲念是很不容易斷的。即便欲可以不起呀,“愛”斷不了。這個愛的這一念,愛是非常難斷的。你以爲男女之間我愛你、你愛我那個愛死的愛,那個我們所講的那一種愛是欲呀!真的愛是什麼
你愛山水、愛清淨,我愛道德、我愛善人,這個東西就沾染著,這一點愛心很難斷。這就是我癡。至于男女之間兩性之愛呢,一半還屬于物理作用,同性相排、異性相吸,那還是屬于六欲天下面的“欲”,還談不上。當然很嚴重,在我們凡夫很嚴重。
我們都有一個感覺,每逢唐僧師徒有了大難,孫悟空都會去找觀音菩薩求救,這是爲什麼啊
觀音在《西遊記》中代表了吾人的妙觀察智,什麼是妙觀察智,就是一種沒有汙染的智慧,不同我們妄心所變現的分別執著。所謂妙觀察智,是由“分別識”轉化而來的智慧。這種智慧能夠分別事物(諸法)的自相(法相不同)和共相(法性相同),由此而在法會上爲衆生宣說妙法,使其在修持上不退轉,因此而叫妙觀察智。這種高妙的智慧,能夠幫助唐僧師徒對付取經道路上一切的災難,使他們明辨是非邪正,從而戰勝一切阻礙成佛的妖魔鬼怪,平息身心內外的一切魔障。所以在《心經》的護佑下,唐僧師徒實現了轉迷爲悟,轉凡成聖的飛躍提升。
大家都知道孫悟空的本事再大也翻不出如來的手心,這隱喻的是,如來是我們本有的寂靜涅槃的妙心,是我們本覺的智慧覺海,不管妄心多麼狂亂,在本具的大智慧,大寂靜,大慈悲下,都能歸複本位,從而走上覺悟解脫的大道。因而大鬧天宮(表示妄心因迷了本來面目而胡作非爲,到了癫狂的地步)的孫悟空被如來(如來是真心的表征,它不受任何風波的影響,如如不動,不論妄心如何造作,真心始終不變,且妄心的狂瀾終在真心的寂照下,回歸平靜。打個比方,大海在風的鼓動下,會湧起大的波浪,但一旦風停息了,大海依舊波平如鏡)降服,壓在五行山下,等到唐僧來取經時,才放他出來,放出憑借的密咒是六字大明咒,這告訴我們勤修大明咒,可以證得我們的本來面目,從而出叁界,跳出五行的束縛,得到逍遙自在的涅槃成佛大樂。
一部《西遊記》所講述的是我們凡夫因爲本覺(如來的智慧德能)迷了,變爲孫悟空那無所不能卻迷惑顛倒的妄心,但因爲有本來的覺性,又有夠觀察智的輔助,所以終有到達西天的一日,到達西天一般人認爲是取有字的經,但《西遊記》明確告訴我們,有字的經不過是一種工具,並非真正的大道,真正的大道是無字真經,何謂無字真經
那就是找到我們的本來面目,回歸本具的智慧覺海,當放下妄想,執著後,我們就得了無字真經,就證得了佛果,這才是西天取經的真意啊。所以,西天取得的有字經,被老鼋打翻落入水中,這是提醒我們不要把指月的指頭當作真月啊!西遊記者,所描述的是無非一心之遊戲,由此說它是遊戲之作也可,不過這一心的遊戲是最深奧的大道,幾人真能讀懂,讀懂之人則敬之若佛道聖典。偉哉西遊記,智者著書人。
摘自《般若海》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