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平等的恭敬

  平等的恭敬

  諸法的本性是清淨的,沒有那麼多是非、沖突、好壞,都是自心的顯現,都是業力的成熟。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會真正地恭敬他人。

  現在這個年代,很多人都是裝模作樣,表面上看都很有禮貌,很尊重他人,實際上都是虛情假意。作爲修行人不能這樣,不管是在什麼樣的場合,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不管是對窮人還是對富人,不管是對高貴的人還是對低賤的人,不管是對親人還是對仇人,不管是對好人還是對壞人,不管是對善人還是對惡人,都要恭敬謙和,友善真誠。

  分別念是一種煩惱。諸法的本性是平等的。有好人壞人、善人惡人的分別,這是自己的執著與煩惱。諸法的本性是清淨的,沒有那麼多是非、沖突、好壞,都是自心的顯現,都是業力的成熟。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才會真正地恭敬他人,才能真正地爲他人獻愛心。現在的社會雖然也提倡愛心,也講禮貌,但是哪有真正的愛心與禮貌呢?

  有一份恭敬得一分利益,盡一份孝順得一分利益,獻一份愛心得一分利益。什麼叫真正的恭敬?時時處處能把自己放在最低處,誠心誠意,發自內心地尊重他人,真心奉獻,才是真正的恭敬。真正做到了,就能積累無量的功德與福德。

  在上師面前,在領導面前,在父母面前,在親朋好友面前我們也許能夠恭敬,但是在其他人面前就不一定了。這不是真正的恭敬!如果不管與什麼人交往,都能做到恭敬,這才是真正的恭敬。在街上遇到乞丐討飯的時候,我們是什麼心態?有沒有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我們內心裏想的是什麼?他們是乞丐,在討飯,自己最起碼也比他們強——都是這種心態!

  我們作爲修行人,面對那些經常造惡業的人,內心也經常自然而然地想:我修行再差,也比他們強。于是輕視他們,看不起他們。若是你有看不起的人,說明你的慈悲心不夠;若是你有看不慣的事,說明你的智慧不夠。若是有圓滿的智慧,你就會知道:處處都是好處,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在佛的境界裏,在成就者的境界裏,一切都是平等的。

✿ 继续阅读 ▪ 常與衆生結善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