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用真心的愛,了世間的緣

  用真心的愛,了世間的緣

  我們用無分別的愛,清淨的愛去愛一切衆生,才是真心;

  我們這樣愛父母、愛兒女、愛家人、愛親朋好友,才是真愛;

  在這個基礎上去付出,才是真付出。

  一位活佛開導一個感情失意的小夥子。小夥子表示質疑,認爲活佛是紙上談兵。睿智的活佛笑道:“我也“談戀愛”。區別是,你跟一個人“談戀愛”,而我跟好多人“談戀愛”,跟男女老少“談戀愛”。”

  佛教說到底就是一個“愛”字。但它不同于世間的愛。佛教裏的愛叫做慈悲。

  很多人總習慣于把慈悲心挂在嘴上,說這個人慈悲,那個人慈悲,實際上都沒有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慈悲。若是沒有慈悲心,做什麼都不會圓滿,就像我們現在,跟父母兒女、親朋好友都不能融洽相處,還找很多理由,但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沒有慈悲心。

  通俗地講,慈悲心是一種清淨的愛。雖然我們也愛父母、愛兒女、愛親朋好友,但這種愛是不清淨的,我們的愛中有“我”,所以不是慈悲心。清淨的愛是沒有私心雜念的,不是爲了自己而愛他們。

  你爲什麼愛父母,愛兒女,愛親朋好友?因爲是“我的”父母,“我的”兒女,“我的”親朋好友。現在把“我”去掉,“父母”有很多,你愛過嗎?“兒女”有很多,你愛過嗎?“親朋好友”也有很多,都愛過嗎?把“我”去掉了,你還能愛他們,善待他們嗎?實際上這種愛都不是真心的,都是假的,所以就産生了很多的矛盾沖突、煩惱痛苦,身心也從未得到過自在和安甯。所以我們越愛他們心裏越有壓力,而真心的愛是不會有壓力的。

  無分別的愛叫慈悲心,有慈悲心就不會有壓力,你可以輕松快樂地過日子。沒有慈悲心就得不到安甯,得不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有了慈悲心,有了清淨的愛、無分別的愛,能夠愛一切衆生,才是真正的愛,才是真心!我們用真心來做這一切,才會盡善盡美,才會得到真正的回報。

  現在,我們的愛都不是真正的愛,互相那麼執著。但是越牽挂越有負擔,越喜歡越有煩惱。如果我們對他們的愛是自私的,那麼我們爲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讓他們欠我們,他們得不到真正的利益。你再怎樣對他好,也是徒勞的,了不了緣,還不了債,還增添了很多恩怨。

  善惡不在形式上,不在表面上,而是在心裏。如果你是真心的,那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事;如果你不是真心的,那你所做一切都是惡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絲毫不會有差錯。我們雖然愛父母、愛兒女、愛家人,實際上都是假的。對父母好點兒,是因爲怕別人說自己不孝順;對兒女好點兒,是因爲怕他們以後拖累自己。這不是真正的愛,這叫互相利用。親朋好友之間也是互相利用。在得不到利益的情況下,你也不會去善待他們。但如果不是真心的,就是惡,都是互相欠!

  現在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大多是討債還債、報恩報怨的關系。現在的夫妻也不是真正的夫妻,也是互相欺騙,互相利用。真正的夫妻應該是互相幫助,互相謙讓,共同解脫的。

  我們現在誰也做不到用真心來對待對方。“我是真心地對待他,但是他卻以怨報德……”錯誤不在他的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如果自己沒有錯誤,不可能受到他的影響,更不可能有不好的感受。你有了不好的感受,不愉快了、不順心了,煩惱了、痛苦了,這就是惡報,肯定是自己以前造過惡業。你轉變了心念,外境才會轉變;但是我們通常都是當局者迷,困在這個圈子裏轉不過來,這就是問題所在。

  從世間的角度上講,外在的世界就是你內在思想的折射,改變自己才能改變世界。從出世間的角度上講,外在的一切都是自心的顯現,都是因果不虛,自作自受。只有相信因果,才能取舍因果,最後才能轉變因果,超越因果。

  用無分別的愛、清淨的愛去愛一切衆生,才是真心;這樣愛父母、愛兒女、愛家人、愛親朋好友,才是真愛;在這個基礎上去付出,才是真付出,才能了緣、了債、了生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