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窮書生的傳家寶(證嚴)

  窮書生的傳家寶

  

  證嚴

  佛經裏有一段故事:有位書生以教書維生,但是家鄉環境貧困,教書所得很微薄,他只好遠離家鄉到遙遠的都市教書。  

  二十年後,好不容易積存了一些錢,他帶著這些錢,和一位同鄉結伴啓程回鄉,想用這些錢讓妻子、小孩過好日子。

  路途很遠,要花費很多天的時間。有一天,他們在郊外看到遠處有一間茅屋,他覺得非常口渴,就對同伴說:“前面有一間房子,我們去要一些水來喝。”  

  兩人走到茅屋前,聽到裏面有人在哭,他們好奇地進屋探看,原來有位婦人在床邊傷心啼哭,床上躺著一個人。他們問:“這位大嫂,爲什麼哭得這麼淒涼呢?躺在床上的這位,是你的什麼人?”婦人回答:“他是我的先生,病得很重,可是我沒錢爲他請大夫,看來只好賣身換些錢來醫治他的病。”

  書生聽了很不忍心,就對同伴說:“我們每人出一些錢來幫助她,好不好?”同伴說:“怎麼可以!你和我二十年來省吃儉用,好不容易存了一點錢,可以帶回家鄉讓家人過好日子。我們若把錢給她,回去怎麼向家人交代?這我做不到。”

  書生聽了,也覺得有道理:花了二十年的長久歲月,才存了這些錢,若給了她,就和二十年前一樣空無一物,要拿什麼回去給家人呢?他反複思量,猶豫不決。婦人又開始哭了,他實在很不忍心,只好把身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對婦人說:“這位大嫂,我只有這些錢,你趕快拿去請大夫,這樣就不用賣身了。”婦人驚喜萬分,伏地叩謝救命之恩。  

  書生和朋友趕回家鄉時,年關將近,人人正忙著采購年貨。書生兩手空空,又餓又累地回到家。太太看到先生終于回來了,滿懷希望,以爲今年能過一個豐裕的年,孩子有新衣服穿,也有豐富的年夜飯可吃。  

  但是書生垂頭歎氣地對太太說:“有什麼東西可吃嗎?我很餓。”太太說:“我正等著你買米回來,現在家裏沒有半樣東西可吃。”“不管什麼東西,只要能喝、能吃就好。”太太看到先生餓成這樣,趕快到屋外摘一些菜葉煮給先生吃。  

  太太問先生,是不是在路上發生了什麼事?先生就把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太太。她聽了之後,不但沒有埋怨,反而很贊歎先生。  

  “我真有眼光,嫁到這麼善良的先生。我就是再吃多少苦都願意,只要我命還在,不管你多窮,我都要跟著你!”  

  先生聽了實在很感動,于是夫妻倆相互鞠躬、贊歎。叁個孩子看到父母品格這麼清高,也非常感動,于是對父母說:“爹娘請放心,我們不嫌家窮,一定會用功讀書,不辜負你們。”叁個孩子發憤用功,長大後事業有成,並成爲很虔誠的佛教徒,經常布施行善。  

  能爲人付出就是福,這分付出,就是對子女的一番教育,能讓子女懂得奮發上進、樂于助人,這才是給他們最真、最好的財産。  

  如是因,如是果;不種好因,哪能得好果?付出愛心是做人的本分,只要無所求地付出,心靈必定輕安、愉悅。

  

  摘自《每周證嚴法師說故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