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金剛經》的目的
文定
正佛法,第一要弄明白的是要了解佛陀說法的目的是什麼。假如對這個問題弄搞不清楚,那他的信仰是否堅定,修正是否正確就值得懷疑了。因爲一個不清楚佛法能夠解決什麼問題的人,那麼他對佛法的學習和修正也肯定是不得其門而入,甚至可能淪爲盲修瞎練的迷信宗徒。
我們通過對《金剛經》的學習,可以看出,佛法的目的是要解決心的問題的。在經中,當***者須菩提一開始就向佛陀提出:“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發菩提心,爲修習菩薩道的根本;降伏其心則又是發菩提心所要達以的目的。《金剛經》就是圍繞著這樣一個主題而展開的。降伏其心,是《金剛經》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整個佛法要解決的。從這個意義上看,佛法也可以稱之爲一門調伏心性的學問了。
生存在這個世界,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從來都很重視。爲了達成人生幸福美滿的目的,我們求學、以尋求謀生的本領;工作,以獲得生存的財富;成家,以建立情感的依賴;鍛煉,以造就健康的身體。如此種種確實與我們的生活質量密切相關,但他也是最靠不住的,其實還有更重要而又最不爲我們所注意的東西,那就是我們的心。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當我們遇到煩惱挫折時,首先總怨天尤人,卻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內心。其實,正如《八大人覺經》所說:“心是惡源,形爲罪薮”心才是感知苦樂,乃至造作善惡的根源。世界的差別是由于人類心的差別,因爲心的不同,這個世界才有文明與野蠻、道德與罪惡、痛苦與快樂、善良與醜陋、先進與落後、清淨與染汙、光明與黑暗。
我們要改造世界,獲得人生幸福,無疑先要從心下手。大家知道,人類現代的物質文明,給人類生存帶來了許許多多方便,今天我們所享受的物質條件,古代帝王做夢都不曾想過。但科技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恐怖、不安。人類爲了滿足自己的貪心,利用科技成果,製造那些殺傷性極強的武器,以此毀滅他人。廣島原子彈的爆炸,一座完整的城市,幾百萬人的生命在一刹那間就灰飛煙滅,爲了達到斂財的目的,大量地製造環境汙染,黑心窯主的草菅人命,都爲我們的在這個世界安全生存帶來危***。這些是何等的可怕!科技本身並沒有善惡可言,它可以爲人類造福,也可以用來毀滅世界,問題在于是誰來掌握它,擁有它的人有著一顆什麼樣的心靈。
假如我們的心充滿著貪婪、瞋恨、愚癡、我慢、嫉妒,那麼這個世界一定到處是戰爭、謀殺、偷盜、搶劫、強暴、欺騙。你想這將是一個多麼險惡的世界;相反的,我們如果擁有慚愧、慈悲、道德、智慧,世界就會出現善良、光明、和諧、安定的局面。一切惟心造,人們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出現什麼樣的世界。
心的健康與否,又直接關系到人生的苦樂。古人雲:風月無今古,情懷各相異。便是說明這個道理。風與月永遠是那樣,但人們心境不同,所産生的感覺往往大異其趣。原因是什麼呢?因爲我們所謂的快樂,除了外在的順境這個因素,還需要有主體的心靈去感受。當你感受時覺得快樂,那才是快樂;假如覺得痛苦,那就是痛苦。正像用同樣的飯菜,健康時享用它,覺得可口香甜;病弱時食用,毫無味道。同樣坐在椅子上,一個遠行者坐下來休息,感到快樂無比;而看書寫作者,因爲坐的時間長了,覺得厭倦。看來一個人的快樂與否,實在不能從表面看,只有當事人才是最清楚的。
擁有健康心境,是建立快樂幸福的根本。一個人倘若心境不好,有錢痛苦,沒錢也痛苦;有地位痛苦,沒有地位也痛苦;有愛情痛苦,沒有愛情也痛苦;有事業痛苦,沒有事業也痛苦。擁有良好心境,與上面所說的情況就截然相反了。那麼,我們爲什麼不能有良好的心境呢?因爲我們有煩惱,煩惱是擾亂內心甯靜的因素。我們有煩惱,所以我們才活得不自在。
《金剛經》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們內心中的不安定的煩惱因素。如何降伏煩惱呢?般若法門告訴我們,從通達空、無住入手。我們之所以産生煩惱,是因爲六根緣六塵境界時,執我又執法,由我執法執起貪瞋癡煩惱。如果能以般若智,通達我法空性,不住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不住色聲香味觸相,那煩惱自然不生,其心自然降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