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在于心,而不是外表

  修行在于心,而不是外表

  禅修的研究是長養與舍離的研究,此所謂研究是指每當心經驗到一種感受時,就自問:"我仍然執著它嗎?""我還會環繞著它製造問題嗎?""我還會對它感到喜歡或討厭嗎?"

  簡而言之,"我還會迷失在想法中嗎"?我們經常如此,若不喜歡某樣東西就會厭惡,若喜歡則會有快樂的反應,心于是變得染汙與不淨。若是如此,就必須承認我們還有過失,是不完美的,還需要更努力,堅持做更多的舍離與長養。這就是我所謂的研究--若被困在某件事上,認知自己受困,覺知自己的處境,然後努力改正。

  和老師同住或分開應該是相同的,有些人若不練習行禅,會害怕老師的訓斥或責備。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好的,但在真實的修行中無須害怕別人,而是應謹防自己在身、口、意上犯錯,守護自己遠離過失,"你必須告誡自己",我們必須趕快改進、覺知自己。這就是我所謂的"研究",深入觀察這點,直到清楚了解爲止。

  以這種方式生活,得依賴耐力,堅忍不拔地面對一切煩惱。雖然這是好的,但它仍在"修法而未見法"的層次。若修法並見法,就能斷除一切惡法,長養一切善法。當見到內在的自己時,會有喜悅的感受,無論別人怎麼說,我們了解自己的心,且不爲所動,無論在何處都能保持平靜。

  現在,剛開始修行的年輕比丘與沙彌們可能會認爲,戒臘較長的阿姜似乎沒有做很多行禅或坐禅,不要學他,你們應該迎頭趕上,而非一味地模仿,迎頭趕上與模仿是兩回事。事實上,戒臘長的阿姜安住在他自己特別的禅境中,表面看來似乎沒有修行,但他是在內心修行。佛教的修行是心的修行,他心裏的東西無法以肉眼看到,在言行上也看不出明顯的修行,心,卻是另外一回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