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者自知

  "智者自知"

  因此,我深思"智者自知"的教導,覺悟必須通過直接體驗才會生起,研讀法與律當然是正確的,但若只是研讀則仍不足。在我開始修行前,對細微罪並不感興趣,但修行之後,即使突吉羅罪也和波羅夷罪同樣重要。先前看突吉羅罪似乎沒什麼,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到晚上就可忏悔罪過而清淨,然後可能再次違犯。

  不過,這種忏悔是不清淨的,因爲你不會停止,你並未下定決心去改變,沒有防護,未認知實相,也沒有放下,只是一犯再犯。

  若心毫無疑惑,違犯當下就解除

  就勝義谛而言,事實上無須通過忏悔罪過的例行程序。若了解心是清淨的,毫無疑惑,那些違犯當下就解除了。我們尚未清淨,是因爲還有疑惑,還在搖擺不定。我們並非真的清淨,因此無法放下,關鍵是未看見自己。戒律猶如保護我們免于犯錯的圍牆,因此必須謹慎對應。

  若你尚未親自了解戒律的真實價值,對你來說,它是困難的。在我到巴蓬寺之前的許多年,便決定放棄金錢,大部分的雨安居期間,我都在思考這件事。最後,我抓起錢包走向當時共住的一位摩诃比丘,將它放在他面前。

  "摩诃!請收下這筆錢。從今日起,只要我是比丘,就不會接受或手持金錢,你可以當我的見證人。"

  "收起來,朋友!學習過程中你可能會需要它。"他無意收下這筆錢,覺得很尴尬。

  "你爲何要舍棄這些錢呢?"他問道。

  "你不用擔心我,我已下定決心,昨晚就決定好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