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痛苦生起時別不理

  痛苦生起時別不理

  疼痛的因是什麼?它是紮入腳底的刺或碎片,痛感斷斷續續。每次疼痛生起時,你便稍作檢查,但未看到碎片,于是就不理它。不久,它又再痛,你便再看一眼。

  當痛苦生起時,你必須注意它,別不理。每次疼痛生起,你就注意到:"嗯!刺還在那裏。"每回疼痛生起,也會生起必須拔除那根刺的想法。若不將它取出,只會變得更痛,疼痛一再複發,直到你無時無刻不想著取出刺爲止。最後終于受不住了,你決心一勞永逸,將刺取出--因爲它會痛!

  在修行上的努力也必須如此,無論哪邊會痛或哪裏有摩擦,都必須探究。勇敢地面對問題,除掉那根刺,把它拔出來。一旦心有所貪著,就必須注意,當深入觀察時,你就會如實地覺知它、看到它並體會它。

  但我們的修行必須堅定與持續,即所謂的勤精進(viriyrambha)--向前不斷地精進。例如,當你的腳感覺不適時,必須提醒自己把刺拔出來,並努力不懈。同樣的,當痛苦在心中生起時,我們必須堅持將煩惱從根拔除,徹底斬斷它們。只要一直保持堅定的決心,最後煩惱一定會屈服,並被消除。

  覺知生的運作,也不要落入生中

  因此,關于樂與苦,我們應該怎麼做?一切法都是有因而生,因若消失,果便消失。只要我們不貪愛或執著,仿佛它並不存在,苦便不會生起。苦因有而生起,以有爲緣而有生;取則是造成苦的先決條件。

  只要發覺苦,就深入觀察它,深入觀察當下,觀察自己的心與身。當苦生起時,問你自己:"爲什麼有苦?"立即觀察。當樂生起時:"樂生起的因是什麼?"每當這些事出現時都要警覺,樂與苦都是由執取生起。

  以前的修行人就以這種方式看自己的心,只有生與滅,並無常住的實體。他們從各個角度思維,發現心根本沒什麼,沒有任何東西是穩定的;只有生與滅、滅與生,無固定不變的事物。無論走路或坐著,都如此看事情,無論看什麼都只有苦,一切東西都如此。猶如剛從熔爐鍛造出來的大鐵球,每個地方都是滾燙的。若觸摸,頂部是燙的,兩側也是燙的,整個鐵球都是燙的,無一處是涼的。

  若不深思這些事物,對它們便一無所知。我們必須清楚地看見,切莫生出事物,也不要落入生中,要覺知生的運作。那麼如"哦!我受不了那個人,他搞砸一切"的想法便不會再生起,或"我好喜歡某某"也不會再生起,剩下的只是世俗的好惡標准。我們必須使用它來與別人溝通,但內心必須是空的,這便是聖住。我們必須以此爲目標如法修行,莫陷入疑惑中。

  在投入修行之前,我問自己:"佛陀的教法就在眼前,適合每個人,但爲什麼只有少數人能依教奉行,而其他人則不能呢?或有人只有叁分鍾熱度,然後很快就放棄了;或有人雖未放棄,但是卻心猿意馬,無法全心投入。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此,我下定決心:"好!我將盡形壽,全心全意,徹底遵從佛陀的教導,于此生達到覺悟。因爲若不如此,我終將在苦海中沈淪。無論需要承受多少苦難,我都要放下萬緣,精進用功,永不懈怠,否則疑惑將一直糾纏著我。"

  如此思維後,我便認真地修行,無論多麼困難,依然勇往直前。我將一生看成一天,絲毫不敢懈怠。"我將謹遵佛陀的教導,依循佛法而了知--這癡迷的世間爲何會如此之苦。"我想明了,也想精通教法,因此我朝向法修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